北京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陈伟学号:1100011608组号:二下三组组内编号:3弦上驻波实验2013年6月4日x1目的要求(1)观察在两端被固定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现象。了解弦线达到共振和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2)测定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3)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弦线作受迫振动时的共振频率与驻波波长,张力和弦线线密度之间的关系。(4)对(3)中的实验结果用对数坐标纸作图,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拟合和处理数据,并给出结论。x2仪器用具弦音计装置一套(包括驱动线圈和探测器线圈各一个,1Kg砝码和不同密度的吉他线,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千分尺,米尺)。x3实验原理1.横波的速度。横波沿弦线传播时,在维持弦线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横波的传播速度v与张力T及弦线的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µ之间的关系为:v=√Tµ(1)2.在两端被固定弦线上形成的驻波。考虑两列振幅,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传播方向相反的间谐波u1(x,t)=Acos(kx ωt φ)和u2(x,t)=Acos(kx+ωt)。其中k为波数,φ为u1与u2之间的相位差叠加,其合成运动为:u(x,t)=u1(x,t)+u2(x,t)=2Acos(kx φ2)cos(ω+φ2)由上式可知,时间和空间部分是分离的,某个x点的振幅不随时间改变,为:A(x)=2Acos(kx φ2)1北京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陈伟学号:1100011608组号:二下三组组内编号:3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振幅为零的点,为波节,上述运动状态为驻波。驻波中振动的相位取决于cos(kx φ2)因子的正负,它每经过波节变号一次。所以,相邻波长之间各点具有相同的相位,波节两侧的振动相位相反,即相差相位π。对两端固定的弦(长为L),任何时刻都有(u1+u2)x=0=0,则cos( φ2)=0(u1+u2)x=L=0,则cos(kL φ2)=0由上式知,φ=π,意味着入射波u1和反射波u2在固定端的相位差为π,即有半波损。φ确定后,则有kL=nπ(n=1,2,3,4)或λ=2Ln,驻波的频率为:f=ω2π=kv2π=nv2Lfnnf1nv2L=(n2L)√Tµ式中:f1为基频,fn(n1)为n次谐波。3.共振条件。对于两端固定的弦线上的每一列波在到达弦的另一端时都被反射,通常多列反射波不总是同相位,并且叠加后幅度小。然而在某些确定的振动频率下时,所有的反射波具有相同的相位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振幅,这些频率称为共振频率。通常波长满足下列条件:λ=2Ln上式还可以表述为当弦线的长度为半波长的整数倍n时,弦上形成驻波且振幅最大最稳定。x4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的主体。弦音计装置由吉他弦,固定吉他弦的支架和基座,琴码,砝码支架,驱动线圈和探测线圈以及砝码等组成。2.信号发生器。低频功率信号发生器,型号DF1027B,其输出信号的频率从10Hz到1MHz。3.数字示波器。型号为SS7802A,双通道显示。2北京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陈伟学号:1100011608组号:二下三组组内编号:3x5实验内容(1)认识和调节仪器:1.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各部分功能,并进行实验前的调节。2.用三通接头将驱动线圈分别与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一个通道连接,将探测线圈连接到示波器的另一通道。(2)测量弦的长度和质量,求得线密度µ。(3)选择T=3mg(m=1kg),L=60.0cm,算得不同n值(即波腹数)时的频率f理,然后实验测得相应的f测,并求出相应的波速,和理论值比较。(3)选择不同的L值(从40cm—70cm选择5–6个点),算出不同L值时的频率f理,然后实验测得相应的f测。(4)选择不同的T值(1kg—5kg),算出不同L值时的频率f理,然后实验测得相应的f测。(5)和其他同学共享数据,求得不同µ(线密度)时的基频f0。x6数据表格(1)弦线的长度和质量。测得m=2.26g,L=0.706m,则得µ=mL=3.210 3kg/m。(2)f—n关系。测量中T=3mg,L=60cm,g=9.8Kgm/s2,利用这些已知量则可以算得速度的理论值v=95.6m/s。nf理(Hz)f测(Hz)∆(%)v(m/s)180.082.83.599.42160.0165.13.299.13240.0249.03.899.64320.0332.03.899.65400.0418.04.5100.36480.0498.03.899.6(3)f—L关系。L/cmf理(Hz)f测(Hz)∆(%)40.0119.0123.03.443.1111.4115.03.246.7102.0106.03.950.994.397.02.956.085.789.03.962.177.281.04.93北京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陈伟学号:1100011608组号:二下三组组内编号:3(3)f—T关系。T/Nf理(Hz)f测(Hz)∆(%)1mg46.246.81.32mg65.366.82.33mg80.078.81.54mg92.394.82.75mg103.2104.81.6(4)f—µ关系。。从其他同学所得数据:µ=5.8210 3kg/m时,f理=59.2Hz,f测=62.4Hz。µ=2.2310 3kg/m时,f理=95.0Hz,f测=100.2Hz。x7数据处理及结果(1)f—n关系。波速理论值为95.6m/s,实际测得的波速平均值为99.6m/s,σv=0.2m/s。所测值与理论值有所偏差,但考虑此次实验的精度,此结果应该还是合理的。f—n关系图如下:012345670200400600f(Hz)nEquationy=a+b*xAdj.R-Squar0.99993ValueStandardErrBIntercept-0.95331.22661BSlope83.36280.31496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呈现了非常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因子在0.9999以上,利用斜率知道f0=83.5Hz,这数据和理论值80.0Hz有一定的偏差,但仍在允许范围10%内。4北京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陈伟学号:1100011608组号:二下三组组内编号:3(2)f—L关系。下面作出了f—L 1的关系图:1.62.02.480100120f(Hz)L-1(m-1)Equationy=a+b*xAdj.R-Square0.99941ValueStandardErrorBIntercept1.133451.07044BSlope47.280790.51571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仍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因子,在0.999以上。(3)f—T关系。下面作出f—T12关系图:2468406080100f(Hz)T1/2(N1/2)Equationy=a+b*xAdj.R-Squar0.99573ValueStandardErroBIntercept-0.41152.66607BSlope15.01740.49172此图的线性相关因子相对上两图稍差,但线性关系还是较为明显的。5北京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陈伟学号:1100011608组号:二下三组组内编号:3(4)f—µ关系。作出f—(1µ)12图:121518216080100f(Hz)Equationy=a+b*xAdj.R-Squar0.99813ValueStandardErroBIntercept0.89372.52222BSlope4.67300.1431x8讨论从此次实验的难度来看应该是较为中等的,对数据处理和操作都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到实验要求的精度不高,此次实验所得数据均在精度范围内,下面对一些细节进行讨论。(1)驱动线圈和观测线圈应相隔一定的距离,否则两者离太近将会看到观测线圈明显受到驱动线圈的影响。(2)在接近共振频率时,除了看示波器波形外也容易感受到共振产生的声音,利用这一点可以便于我们找到频率。(3)在观测f—L的关系时,调整L时,注意使弦水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