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第一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你知道党旗和军旗的含义吗?党旗军旗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准备1.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辛亥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就是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理论学说,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并取得了成功。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首要因素。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在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和部分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家实现的。(2)马克思主义的系统传播。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一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晨报》副刊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李大钊在该报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连续刊登了马克思的论著和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思考:为什么说陈独秀、李大钊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并且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和道路。陈独秀李大钊(3)阅读教材第58页“活动园”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李大钊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1922年,赴法勤工俭学的邓小平失去了学业,在巴黎以南的哈金森橡胶厂做工。受到工厂里一些思想进步的勤工俭学学生的影响,邓小平开始阅读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报。他曾在日记中回忆:“最使我受影响的是《新青年》八九两卷及《社会主义讨论集》,我做工的环境使我觉得陈独秀所说的话是正确的。我每每听到人与人相争辩时,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当时的青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当时的有志青年积极参加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革命活动。3.走近五四运动。(1)阅读教材第59页的“阅读角”和“活动园”,思考: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2)助读资料。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主题探究活动(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阅读教材第60页第一段。(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2)参加大会的代表有多少?代表全国的多少名党员?参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的50多名党员。(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领悟“红船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思考:有人说中国革命的起点在“红船”上,你是怎样理解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在浙江南湖的一条木船上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路筚路蓝缕,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三、课时活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板书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准备工人运动发展•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活动三:如何挑“担子”•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漫画呈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将两种情形加以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