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压力过大。其实,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我们工作时确实需要一些压力来促使我们加强行动,并挑战我们自身的能力,从而帮助我们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有效地组织自己工作工作安排一定要得当,您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列一个安排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在做的活、哪些是必须及时处理的活,那所有的工作就一目了然。这样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旦遇到临时工作时,也不会手忙脚乱、毫无方向,而是有条不紊了。二、适当地转移和释放压力面对压力,转移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压力太重“背”不动了,那就放下来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让你轻松快乐的事上来。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已经坚强起来的你就不会再害怕面前的压力了,比如做一下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发泄途径,运动完之后你会感到很轻松,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三、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有些人总喜欢把别人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看到别人升职、发财,就会觉得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是自己呢?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或多或少的压力,其实只要已经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就行,毕竟有些东西是急不来也想不来的。命运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偶然与必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让自己无谓地烦恼,不如想一些开心的事,实在胜于幻想,多学一些知识,让生活充满更多色彩。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工作进行分摊,千万不要陷入一个可怕的泥潭当中,认为只有自己是唯一能够做好工作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同事和老板同样也会有那样感觉,于是就会把工作尽可能都加到你身上,这样工作强度在无形中就大大增加了。四、对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知道,我们每天工作是必要的社会劳动活动。是创造价值和体现价值的过程。劳动是团体共同的活动,不能认为是谁给谁干。由于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和个人工作能力的差异以及劳动价值的回报都会有所不同,理想的平衡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怎样正确对待,正确认识。追求进步、力所能及地工作、努力创造价值和价值回报应是相辅相成的。劳逸结合胜于疲劳战术。有效工作胜于延长工作时间。领导也要按时签到,以身作则,不能特殊化,否则,不起表率作用。工作质量重于工作效率。决策和管理失误是造成浪费的罪魁祸首,但往往被权力所掩盖,发达国家都有监督机制。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分清责任,才能更好的负起责任、更好的对待工作。五、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具有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是否能做到每一件事都兼顾对方的感受,了解别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曾经有一位求职者来我处进行职业咨询时,流露出现在的工作压力太大,想重新找份工作,但通过了解发现他现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受到了其他同事的孤立,他做什么事情都不和别人商量,特别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久而久之,别人对他就保持一段距离了。由此可见,当你身处在一个团队工作时,工作能力并不代表一切,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发光发热。愉快的工作环境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其实,无论面对的是挫折、困难、还是一帆风顺,关键是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愉快、轻松的心情,以微笑来面对困难,遇到压力时举重若轻,这样,就一定能消除工作压力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才是正确对待压力的主要手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经地义。好死不如赖活着,关心你的人还是很多的,世界上没有平坦的道路,路还得人走。凡事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工作减压方法超负荷工作,不但会给身体也会给心理带来压力。专家们分析说,精神上的压力过大,往往导致各种疾病,如心脏病、中风、高血压、胃溃疡、神经衰弱等等,或者让人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抽闷烟、暴饮暴食等,这些情况或者致命、或者演变成致命疾病。那么除了下班后的常规方法,如阅读、倾诉、在家看电视、出门KTV、蒙头大睡、郊游旅行、网络聊天之外,我们还能从国外借鉴怎样的一些减压之道呢?暴力减压“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据说在法国有一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北京一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另据一项在北京的调查,84%的男受访者观看了去年的足球世界杯比赛,而女观众居然也超过了女性中的半数。可见这类让情绪尽情释放的比赛,越来越受到欢迎。食物减压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多吃谷物就能补充。工作的间隙,可以来一杯冰咖啡,能够很好的舒缓心情。在饮食上下点工夫,可谓举手之劳。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总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在包里揣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1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写作减压“把烦恼写出来。”美国心理协会倍加推崇写作减压这种方式,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呢?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早在1988年,美国就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一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另一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每4天一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一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1994年的另一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一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后一组什么也不写。结果在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这些测试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写作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减压办法,只要一支笔一张纸走到哪里都可以实行。在美国,不仅医院大夫鼓励病人记病床日记,就连一些书店也开始卖空白病历日志,甚至还有专门的书籍和杂志指导病人如何操作。工作减压许多身居高位的经理人们,往往事必躬亲、凡事都要亲自把关。可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都能兼顾,于是该网站的专家指出,信任下属和同事、适当放权才是避免“积虑成疾”的正道。当然,在此之前,企业领导人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花一些时间悉心调教属下,让他们也能领悟你的经营之道——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挖掘出未来的领导者。那些普通白领,或者说一个人做老板、没人分担工作的人,在那么多deadline堆在面前要完成的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一个做媒体出版的朋友介绍他的减压法:工作安排一定要得当,可以列一个电子报表,每天更新,哪些是要接的活、哪些是正在做的活、哪些是必须马上送到客户手里的活……一目了然。睡眠减压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住压力的侵袭,睡眠便是一个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会的专家给出以下别初心裁的小贴士:如果外界噪声让你难以入眠,那就人为制造一些“白色噪声”,比如让电视机一直小声地开着,盖过讨厌的噪声。睡觉前少量吃些小点心,只一点点是不会发胖的,这样夜里就不致于因为饥饿而惊醒。香蕉、热牛奶、中草药茶等食物都可以催眠。脂肪高、辛辣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都会让你无法入睡。如果上床后脑子里还在想事情,那就在床头放一个录音机、记事本什么的,这样一来,想到什么就能马上记录下来,不用担心第二天醒来会忘记。怎样预防自杀心理?人为什么会自杀?很多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每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可能不尽相同。也有一些人认为:“人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死亡。”单纯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请仔细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是否能够找出一个曾经发生的例子,表明这个人是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状况下理智地选择并走向了自杀之路?一个人走向轻生之路,必然有着很多在当时的他看来令他痛苦、无助甚至绝望的因素,如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生活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物或关系,遭受暴力或性侵犯,经济困难,社会经济地位的巨大落差,缺乏人际交往甚至不与人交往,被人羞辱或丢面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等。当几个不同的不良因素在某个时间段压向一个人的时候,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时过境迁后,或当时在旁人看来,事情并未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是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谈的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数的临床实践、研究和事实证明自杀是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的,前提是我们需要了解自杀的征兆。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的困扰厉害到难以控制自己而彻底“精神崩溃”的表现。它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于正在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这种意念可能是延续短短几天,也可能拖上数月,甚至几年。如今,自杀已成为现代社会病之一。丹麦是誉为世界上生活很舒适眈“福利国家”。然而,人们发现丹麦人自杀的人数也是创纪录的。它的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挪威的3倍,居西欧之冠。在美国,自杀已被列为第九位死因。每年约200万人在企图自杀,约2.5万人自杀身死。其中离婚者的自杀率为全国自杀率平均值的2~4倍。有关研究表明,过去自杀者多系老年人,而现在自杀者的年龄如同犯罪年龄一样日趋年轻化。从现实情况分析,自杀起码有如下一些心理因素。厌世感怀才不遇,忍辱负重,屈服于外界压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又无力抗争,自感“低人一等”,失去学习成生活乐趣,把自己看成“多余的人”,为度日如年而自杀。极乐感择偶受干扰,不能爱自己所爱,或婚后婚烟不美满,或第三者涉足家庭,为与第三者共同实现“生不能成夫妻,死同穴”的“极乐世界”而自杀。罪孽感平时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罪行累累,深知法网恢恢,罪责难逃。为了逃脱惩罚畏罪而自杀。冲动感在家庭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叔伯之间,或在工作单位同志之间和社会的邻里之间,由于争吵怒气难消,尤其自感“吃亏”,“气不过”,由于一时感情冲动丧失理智而自杀。失落感自尊心人人皆有,尤其对于一向“广播有声,报纸有名”的名人,倘若屡遭挫折,名落孙山,容易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极端的自尊心也可能驱使他自杀。从众感一些平日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的青少年团伙,一旦为者产生邪念,其他成员极易言听计从,盲目从众而自杀。当然,有意自杀的人通常是充满心理矛盾的;既想自杀又想生活下去。大多数考虑自杀的人他们在表现中难免流露出蜘丝马迹来。如有的会在自杀的某个时候谈到自杀,‘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反常态,表现出厌世,饮食和睡眠毫无规律,反叛行为特别明显,情绪喜怒无常等。因此,只要做有心人,自杀的预防是完全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布思和埃克特兰德认为,下列因素有助于确定自杀的可能性。年龄有意自杀的人年纪愈大,死亡的危险性也愈大。性别尽管企图自杀的妇女大约是男人的3倍。但是男人自杀身亡的数目大约是妇女的3倍。自杀安排自杀的安排愈具体,方法愈致命,危险愈大。得到援助的来源人们在危机中得到援助的来源愈少,自杀的危险性愈大。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预防青少年的自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重视家庭的健全。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家庭有时是罪魁祸首同时又是牺牲品,大约百分之五十的自杀是因为家庭破裂。即使是完整无缺的家庭,当生活变得杂乱无章的缺乏交流时,它应有的功能也将消失殆尽,同时父母有自杀行为,子女自杀的可能性也大增加。事实上,体验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其自杀的可能性将是同龄人的九倍。教师应具有发现青海年异常行为的敏感性。根据众家之言,能首先发现青海年有异常行为的往往是教师因为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过程中,教师不仅有识别不良行为的能力,并且有中断这种行为的绝好机会。建立咨询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