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第一节总论一、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是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染与传染的区别:•传染属于感染的范畴,而感染不一定有传染性感染过程的表现•一过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一过性感染•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胃酸、溶菌酶等)清除•无症状•不一定获免疫力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分类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的概念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水、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虫媒传播: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而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母婴传播土壤传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易感人群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地区性)气候因素(季节性)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第十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平凉医专段朝艳三、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季节性、地方性•有感染后免疫病原体(pathogen)•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临床上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确定诊断往往依靠检出病原体。传染性(infectivity)•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传染期的长短可作为隔离病人的重要依据。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与外来性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性免疫可通过抗体(抗毒素、中和抗体等)检测而获知•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免疫属于被动免疫•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2.前驱期从起病致症状明显期开始为止的时期症状为非特异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3.症状明显期不同传染病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此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有并发症,是治疗、抢救的关键时期4.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复发与再燃复发:初发疾病进入恢复期,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症状再现。再燃:疾病进入恢复期,热未降至正常,又复上升。•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常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四、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法定传染病:三类37种(SARS)甲类两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乙类25种——严格管理丙类10种——监测管理•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传染源处理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接触者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病原携带者—治疗、调整工作岗位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戴口罩虫媒传染病:杀虫、防虫、驱虫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特异性免疫力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五、消毒与隔离•传染病的消毒•传染病的隔离•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传染病的消毒消毒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预防性消毒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染病的隔离A系统隔离法: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适用于麻疹、百日咳、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适用于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适用于用高度传染性及致死性传染病。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适用于高度传染性及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感染。5.血液(体液)隔离: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血液及体液引起的传染。6.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7.结核菌隔离(灰色标志)。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分级防护原则•个人防护(1)洗手(2)戴手套(3)穿隔离衣(4)口罩、护目镜、面罩的应用(5)污染物品、标本、废物的处理(6)针刺伤的防护(7)疫苗接种六、传染病病人常见的症状与体征的护理•发热•发疹:皮疹和粘膜疹•毒血症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反应•发热、发疹最常见护理评估(一)病史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资料(1)发热(2)发疹发热•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体温上升期(effervescence)极期(fastigium):体温下降期(deferves-cence)•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常见热型有:稽留热(sustainedfever)弛张热(remittent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回归热(relapsingfever)马鞍热(saddletypefever)发疹(rash,eruption)•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发疹包括皮疹(外疹,exanthem)和粘膜疹(内疹,enanthem)两大类•疹子的出现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疹子的形态可分为4大类:•斑丘疹(maculo-papularrash)•出血疹(petechia)•疱疹或脓疱疹(vesiculo-pustularrash)•荨麻疹(urticaria)出疹时间及分布出疹时间(天):水(风)、红、花、麻、斑、伤123456分布:向心性分布(水痘)离心性分布(天花)出疹顺序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部自上而下到四肢。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点多见于腋下。(二)身体评估主要检查某些传染病所特有的表现和阳性体征。1.一般状况2.各系统评估(三)辅助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2.血生化检查3.病原学检查4.免疫学检查(四)心理-社会资料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引起毒血症有关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有关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出有关护理目标•病人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配合护理措施。•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体温得到控制,不发生皮肤粘膜破溃或感染。•病人自觉遵循隔离制度,传播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毒血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厌食、头疼等。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循环衰竭肝、肾损害病原代谢产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增生等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护理措施(一)体温过高1.一般护理(1)环境与休息(2)饮食2.病情观察3.皮肤口腔护理4.用药护理5.健康指导(二)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1.一般护理2.病情观察3.皮肤护理4.口腔护理5.眼部护理6.健康指导(三)有传播感染的危险1.建立有效的隔离2.准确及时报告疫情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4.配合病原学治疗5.教育病人及家属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