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的思考石群华、吕敏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面临新的国情和党情,党的组织群众能力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群众能力,任务紧迫,意义重大。要针对群众在新形势新时期求富、求知、求乐的迫切需求,提出创新对策。关键字:党建组织群众能力新形势社会的革命、建设以至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全面发展,都是群众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事情,只能由群众自己动手去解决。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领袖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活动中涌现和产生的,他们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给群众指出方向、办法,或把群众组织起来,率领群众去实现或部分实现他们的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发现并论证了这一科学真理,提出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从建党起就按马列主义的理论开展宣传、组织群众工作进行革命斗争。一系列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以及之后的一切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我们党始终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站在群众当中领导群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面临新的国情和党情,党的组织群众能力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群众能力,任务紧迫,意义重大。一、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的重要性(一)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需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需要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深化1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上这些都需要做大量的群众工作,都需要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二)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尽管如此,我国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完善财税体制,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需要将大力发展包括非公有资本在内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需要鼓励群众成立个体、私营等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并引导依法经营。深化农村改革,要求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农民群众支持制度改革,支持国家农业发展,支持城镇化进程,实现富裕劳动力平稳有序地转移。完善市场体系,需要广大群众参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更要求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完善财税体制,需要企业及群众依法按时纳税。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需要群众支持并实践积极的就业政策。以上这些都离不开群众。因此,在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三)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这“三者”的统一,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2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党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党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并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前提,能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政治中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要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来;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体制的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充分反映有效集中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权力运行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本质就是人民治国、民主治国。因此,在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四)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①现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和困难,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3们的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加,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如何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二、当前党的组织群众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当前,我们党组织群众工作存在着若干问题。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党的方针政策任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现,比如信访事件发生频繁、征地拆迁推进不顺,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对于这些问题,究其本源,主要存在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从主观上看,一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脱离群众。首先,官僚主义擅作威福。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以官老爷自居,作策决惯于下命令发指示,难于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谈工作习惯自以为是、打官腔,居高临下难接近,拉开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其次,形式主义追求虚名。部分党员干部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部分大搞“形象工程”,罔顾群众所需,还有部分急功近利,涸泽而渔,侵扰群众利益。再次,态度涣散,不负责任。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群众办事不易,忍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之苦。最后,片面解读群众工作,认为群众工作只是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或是到基层办几件实事好事;或是由群众讨论一些具体任务或决策,收集意见向上汇报。二是党内重经济、轻党建现象依然存在。在处理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一些地方认为经济工作、业务管理工作是实功、硬指标,立竿见影,而党务工作是虚功、软指标,导致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党建工作“灯下黑”现象,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依然在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党建工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在研究工作、安排投入、配备干部上,党建工作都没有摆上应有位置。从客观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是群众思想多元化。党开展组织群众工作的前提4是群众思想统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随着利益与分配的调整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引导日益强大的网络舆论,对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更是提出了高科技性的挑战。二是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居民自治程度日益提高,要求加快政治文明的呼声日益强烈。这种新的形势对党的组织群众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党必须通过有效手段给予积极的引导,用法治的方式、民主的手段做好工作。三、新形势下有效加强党的组织群众能力的若干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我们党在组织群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坚持巩固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群众在新形势新时期求富、求知、求乐的迫切需求,提出以下三项创新对策。(一)第一个创新: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群众我国人口众多,其中近70%为农民。由于人地矛盾尖锐,农民收入很难通过市场得到保证。农民的文化素质又处于较低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其收入也难以在短期内提高。面对满足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求富愿望,应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予以实现。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以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在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上,专业合作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市场问题。解决农产品市场问题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大农户经营分散,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来源,势单力薄。专业合作社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按统一要求组织销售,按统一愿望进行谈判,在农产品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搞活流通,扩大销售。其次,专业合作社还能够提高农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专业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合同,规定最低保护价,社员生产的产品投售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向市场销售,保证了社员利益,并通过二次分配增加实际收入。专业合作社还实行统一价格,5避免了社员无序竞争,维护了社员利益。此外,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的生产物资供应,使社员以较低价格购买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后,专业合作社加快了科技成果推广到位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来说至关重要。专业合作社连接着科技与农户实际应用,农技人员通过与合作社的直接紧密联系,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当前,我国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在带领农户致富方面成效显著。以宁波市为例。至2007年底,宁波市共有专业合作社591家,入股社员1.2万个,带动农户32万户。2007全年统一销售农产品总量78万吨,实现经营服务收入14亿元,合作社直接盈余6732万元,返还社员盈余6000万元。②但我国专业合作社发展仍存在不足。比如说,不少干部、群众对专业合作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国家、地方扶持政策难以执行到位,合作社内部机制不够规范,等等。为了加快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又好又快地提高群众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