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为下文写......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模板二:先写......为下文写......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与......相似点,通过对......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模板四:用......衬托......,使......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和......对比,突出事物......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模板六:作者本意是......而先......,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模板五: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模板六:借对......的描写表达了......的道理或情感,把道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的形象。【例文讲解】奶奶与父亲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起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又不会游泳,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给他下跪磕头。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样。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到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儿子手里拿着扁担,于是他站在桥上,把扁担伸向水面,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洪水冲走了。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遗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啊。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您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每当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冲着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呢。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人哭成一团,唯独奶奶没有流泪,她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无论谁叫她,她也不应不动。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几岁。在父亲去世后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米都未曾下肚。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给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娘不想让你走得有牵挂啊。”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来。这篇文章中转引的故事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用意?【答案分析】:故事讲了母子俩的不同做法,显然是对比。分析时要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起来。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考察小说阅读的重要内容。【常考题型】1.试分析文中XX的人物形象。2.画线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X是怎样的一个人?4.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5.谁是文中的主人公?请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答题模板】:XX是一个XXXX的人物形象,他做的什么事(或者说的什么话)表现了他的XX性格(品质)。【方法点拨】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思想性格分析两个方面着手。(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语句用词。1、正面描写包括人物肖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作用: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容等,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以环境描写和他人反应来烘托表现人物形象。3、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环境场面等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4、环境描写: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5、语句用词:通过用词的感情色彩来赞扬或贬斥某一人物。(二)人物思想性格分析方法1、典型事例分析法在生活中或作品中,典型事件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趣、性格以及思想品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或小说,作者往往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搞清文章中的人物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这些事例反映了他有怎样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例如:《孔乙己》这一文中通过酒店小伙计的回忆,将小说的主要片段集中在镇口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利用情节的巧妙裁取,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比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时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残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迫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又如,通过对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一事例的分析,又可以看出他心底善良。2、故事情节梳理法在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安排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分析有利于我们感受和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3、环境描写分析法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也有利于分析人物性格,因为环境描写往往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的作用。例如:《故乡》开篇写到:“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而做铺垫。(三)、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评价人物形象要注意作者塑造人物的感情倾向,明确文中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一般用褒义词评价,反面人物一般用贬义词评价,如果人物有优点又有缺点,则在评价优点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点出其不足。(四)主人公的判定小说中有主要人物(主人公、主角)和次要人物之分。对于文章主人公的判定,不能完全靠文字的多少来判断,关键要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三、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成情节发展的特定场所和范围,也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趋势的具体体现。环境描写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中,有设置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中心的作用。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人物和情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考题型】1.文章第X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试分析文章第X段环境描写的深层含义和作用。3.文章多钱写到X景物,有什么作用?4.本文主体是写XX,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X环境,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题模板】:模板一:在开头——交代故事背景/渲染了XX气氛/烘托了人物XX心情/衬托人物XX性格/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模板二:在中间——为下文XX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XX的命运。模板三:在结尾——为下文XX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XX的命运。【方法点拨】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在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事情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给人物活动的典型换,而且对人物的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例文讲解】门铃(片段)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⑵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⑶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选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解析】画线句阳光温暖明亮,天空清澈,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天气,同时这些温暖的词语和人物的心情是一致的。借助于帕皮“透出一股温暖之情”“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声音天性快活”等关键词,不难判断作品是用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五、阐述感情体验阐述感情体验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章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常见题型】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表达自己从作品中活动的体会。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评价。【答题模式】我认识到/我懂得了感悟到......(也可分条阐述)【方法点拨】1、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写作技巧,体会具体语境中词句的意义和作用。2、提炼。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