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府政策研究姓名:韩巧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树文20070601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府政策研究作者:韩巧霞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吴先华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三个产业集群为例2007近二十年来,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公认的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集群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动态化,集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新陈代谢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产业集群由于知识源贫乏,知识活动不足,缺乏知识创新的动力等原因而逐步走向衰落。特别是一些基于本地关系网络自发生成的内生型集群,由于其社会关系网络等大多拘囿于本地,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自成系统,更是面临着如何与国际潮流接轨、如何融入全球知识经济洪流并不断创新的挑战。本文认为,集群创新的本质是集群知识的创新。知识溢出是集群知识系统“分配”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知识的“传播器”;知识吸收能力是集群知识系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新知识吸收的“调节器”。因此,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是影响集群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在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影响集群知识创新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人们去研究,例如: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是否影响集群知识创新?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对集群创新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进一步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集群的知识溢出?集群的知识系统内是否存在着不同的认知角色?它们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内生型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的主要渠道是什么,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还较少有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内生型产业集群进行的研究更是少见。本文首先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文献对相关概念做了界定。追本溯源式地对知识、知识溢出、知识吸收能力、产业集群、内生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知识、产业集群知识流动渠道等概念的定义、内涵及相关特征做了探讨,并对有关文献做了综述。接着,借用生态学模型和动态微分方程,刻画了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对集群知识均衡和知识创新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并认为,具有较好知识溢出和知识吸收能力的集群的创新能力更强,创新风险较低。其次就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以无锡市起重机械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设置了集群创新绩效、知识溢出等多方面的指标,采用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对知识溢出影响内生型集群创新的程度等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样本集群中,存在本地知识溢出(LKS)现象。溢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按重要性程度排列,依次为劳动力的流动、企业分裂和非正式的联系等。其中,由于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对集群的技术创新绩效、商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另外,实证发现,集群的知识来源主要集中在集群内部或国内,而国际间的知识流动、知识交易及有国外经历的员工较少,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员工也非常稀缺,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群的创新。再次,就知识吸收能力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以苏州市沧浪区乌鹊桥电脑研发、销售与服务业集群为例,从系统学的角度,将集群知识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看作一个系统,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集群知识系统的结构。结果显示,虽然知识在空气中“均匀地扩散”,但是主要在一部分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核心企业之间流动。集群中不同的认知角色如技术守门人、外部明星、知识的积极交换者、知识的消极交换者和隔绝企业等对集群知识的吸收和扩散的作用并不一致。要提高集群的知识创新和学习能力,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第四,本文还探讨了内生型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溢出和吸收等)的渠道。通过苏州两个特定产业集群的问卷调查,对内生型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的重要途径——非正式交流的功能做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非正式交流,员工们获得了有价值的知识。这表明非正式交流是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渠道。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第一,在苏南的内生型产业集群中,R&D的积累和投入较薄弱,影响集群创新绩效的知识溢出因素主要是集群内部的人员流动;第二,集群知识系统中不同的认知主体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于增强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而不仅仅是培育集群的交流环境、增加集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第三,在内生型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的主要途径是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如受信任和地缘关系影响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等。2.学位论文齐敦品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研究——金坛市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2005本文从政府政策的角度,研究江苏省金坛市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第一章首先全面回顾和分析文献,分析产业集群的相关定义、内涵、分类、特征、优势、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解释;并重点分析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回顾了技术创新理论和集群创新相关理论,分析了集群创新要素集群创新优势和类型及其分析模型,探讨了集群创新机理等;第二章分析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政策,在借鉴了国外产业集群创新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建议;第三章在分析金坛市服装产业集群的现状的基础之上,对金坛市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促进其创新和发展的政策建议。3.期刊论文李庆富试论产业经济热点——产业集群的创新-中国市场2007,(48)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本文讨论了纵向合作创新,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绩效指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区域品牌的优势,研究了创新效应和产业集群制度创新.4.学位论文牟绍波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研究2007在经济和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什么有的产业集群经久不衰?为什么有的产业集群昙花一现?为什么有的产业集群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为什么有的产业集群在高速成长期却突然走向了衰落?所有这一切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即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如何不断地创新、成长以及如何构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集群持续成长。目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问题不仅是国内外集群实践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复杂性科学以及生态学中的理论与方法,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综述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逻辑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2章在对产业集群本质再认识和集群持续成长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组织理论和动态核心能力理论视角,构建了动态环境下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的概念模型;第3章主要探讨了集群持续成长的自组织本质、自组织成长机理和自组织演化成长模式;第4章在分析集群竞争优势刚性的基础上,提出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了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对集群持续成长的作用机制,探讨了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演进与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关联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基于集群动态核心能力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问题,最后是关于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更新的探讨;第5章在论述政府对集群支持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政府对集群自组织演进和对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的作用机制;第6章实例研究,论文选取了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和浙江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进行实例分析,研究了自组织、动态核心能力和政府支持三大机制在集群持续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创新点有:从自组织理论和动态核心能力理论视角,构建了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的概念模型,并认为集群自组织是集群动态核心能力构建和演进的基础,是集群实现持续成长的前提;集群动态核心能力是集群实现自组织功能的保障,是集群实现持续成长的根本动力和核心保障机制,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关键机制。探讨了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自组织演化机理,并认为集群的开放性与非平衡是集群持续成长的前提:涨落是集群持续成长的诱因;分叉与环境选择是集群持续成长的路径;竞争与协同是集群持续成长的动力。尝试性地提出并探讨了产业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内涵;构建了产业集群动态核心能力演进模型,探讨了集群动态核心能力的演进与集群持续成长的关联机理,并认为应该加强集群每一周期性核心能力的更新与重构,确保集群核心能力与环境动态匹配,从而实现集群代际推进,最终促进集群持续成长;构建了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模型,认为通过对集群文化、社会资本、知识吸收能力、创新能力与市场能力的有效整合而形成的集群动态核心能力是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5.学位论文陈鸿祥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2007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中众多产业具有密切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形成了交错复杂的产业链,并由此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是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育则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盐城市为例,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和相关问题的述评;在分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技术经济条件、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盐城汽车产业所处的区位状况、自然禀赋、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等相关因素,提出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三大机制,即基础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链、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等进行了分析;描绘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路径安排,即生产模式的转变、创新能力的提高、采购供应的整合、投资环境的完善。6.学位论文蒋自然产业集群创新及其创新政策研究2007在经济全球化和地方化交互作用的背景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业集群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地方化和根植性的优势,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动力系统和推动各地繁荣的创新源泉。尽管如此,产业集群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产业层次低、产品低价恶性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遇到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等等,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世界许多国家政府都把集群当作一种政策工具,来刺激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取得了成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在力图推动集群战略和集群政策在第三世界地方公共政策中的实践。本文从创新视角出发,以产业集群创新为目标,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理念体系,该框架体系涉及到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内涵、政策背景分析、政策主体、政策层面、政策思想和政策落实,对我国集群政策研究的缺乏是一个有效的弥补和有意义的尝试。就目前我国集群治理混乱的现状,提出了在集群内部构建产业集群创新办公室的设想,并阐述了创新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和运行流程。在产业集群创新政策思想的贯彻环节,本文借鉴战略管理中的平衡记分卡思想,把传统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适应性改善,应用到产业集群创新政策执行中,为集群政策的执行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法。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战略管理学和新经济社会学等学科为指导,借鉴社会资本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产业集群创新和集群政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实证方面,本文采取经验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丹麦国家集群、台湾新竹集群和广东西樵专业镇三个样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同时对浙江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形成、演进、创新机理和创新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提出永康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论证说明了:不论是发达国家的成熟集群,还是发展中国家处于转型阶段的集群,政策自始至终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层面和类型的集群背景,完善的产业集群创新政策将有利于集群产业的创新、升级和长远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