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姓名:王丽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李福华20080604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作者:王丽君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玉斗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研究2007作为我国出版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出版社自成立后一直发展比较顺利。但是,长期以来其发展所依托的环境己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其形势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出版社甚至国内发展得好的出版社相比,我国多数大学出版社在发展水平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国出版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出版社及时调整竞争策略,以适应我国出版市场更高强度的竞争要求。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机遇,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很不平衡,已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格局:有的大学出版社发展迅速,而有的大学出版社的销售收入不增反降。总体而言,那些发展较好的大学出版社之所以能够突围,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随着出版市场的逐渐规范,未来出版市场的竞争必将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此,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应该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有一些研究,但对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较少。国外研究者对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美国原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社长、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认为,出版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出版信息化管理、出版财务管理对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目前,国内对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观点各有道理。从总体上来看,对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出发,分析出版企业各种竞争能力的综合配置,强调出版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把出版社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审视出版社的编、印、发全过程,试图从出版社市场运作中找到其能取得竞争优势的一般规律,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给出一个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概念。(2)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相对于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探讨,目前对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讨论就热烈得多,得出的观点也见仁见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都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理论为基点展开讨论,但得出的结论还不统一。尽管如此,学术界在探讨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时持有一种普遍观点,就是都认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体,倾向于从系统的角度去归纳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3)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人还较少,即或有一些,也仅仅从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探讨,还不是很全面。事实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不过才十余年的时间,而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更是在21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尽管理论界对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构成要素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然而却一致认为,培育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是出版社企业化改革、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目前广为应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梳理,给出了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描述性概念,介绍了其特征和构成要素,认为我国大学出版社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才能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才能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第一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介绍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描述性定义:企业通过积累和整合其资源、知识和技能而形成并独有的,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系。同时,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系统整合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以及技术能力、品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组织能力和营销能力等构成要素。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其一,介绍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其二,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界定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给出了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描述性概念: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出版社通过积累和整合其资源、知识和技能而形成并独有的,使大学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系;归纳出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介绍了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选题策划能力、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能力要素。其三,对我国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第三章从政府和大学出版社两个层面提出了培育我国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一是政府从宏观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建设和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为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二是大学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办社宗旨,从选题策划能力、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六个方面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第四章在简单介绍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现状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介绍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出版社通过积累和整合其资源、知识和技能而形成并独有的,使大学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体系。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六个方面:选题策划能力、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培育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层面,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策扶持和市场规范三个方面为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层面:大学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办社宗旨,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从选题策划能力、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六个方面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使大学出版社认识到培育核心竞争力对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是出版社长期积累和整合其资源、知识和技能而形成并独有的能力体系,涉及到各出版社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培育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努力经营,才‘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大学出版社的整体竞争实力。2.期刊论文王生卫.李惠玲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动力之源,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它必须围绕核心优势,突出大学特色,把合理定位、准确选择、系统实施和资源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3.学位论文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代大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趋势,是大学功能拓展、体制变迁和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无边界竞争、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市场化趋势,面对高等学校办学资源短缺、环境扰动、体制不顺、效率效益不高、生存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大学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新的困惑和矛盾,整合资源和能力,谋求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因此应运而生。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不仅是一种阐释性研究,也是一种功用性研究。它源于大学为生存和发展、为荣誉和地位而竞争的现实,强调大学研究的整体性、主体性、竞争性和能力集成性。它把大学视为一个组织系统、能力系统和竞争系统,用组织理论、竞争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实证方法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本质、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合理建构。大学的困境实际上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困境,是大学能力整合和能力生成的困境。本研究的功用性就是要帮助大学走出这一困境。有鉴于此,我们不仅探讨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机制、培育途径,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模式,而且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组织设计、管理改革和发展战略作了深入探索。“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移植性概念,是“核心竞争力”研究与“大学”研究两个学科、两种研究交汇的结果。从大学的本质属性出发,依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等能力理论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本研究给“大学核心竞争力”所下的定义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大学本质和独特资源、促使大学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积累性学识,是组织的集体学习,是协调大学多种多样知识、技术和能力的一体化能力。大学核心竞争力使大学对环境反应最快、资源配置最优、社会效用最大、发展战略与众不同。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交流、介入以及跨组织边界的深入工作,它涉及很多层次的人以及全部功能,它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它不像物质资产那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损耗。相反,它会随着应用分享而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需要培养和保护。”概念是确立大学核心竞争力认知模式和思维方法的基础,在明确概念的前提下,本研究进而分析了大学与企业的异同,指出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六大特征,即能力的人格化、能力的价值性、能力的无形性、能力的整体性、能力的持久性、能力的刚性等,从而使大学核心竞争力面貌清楚、边界清晰。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组合。本研究提出和建构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5种结构模式(层次结构模式、“自组织运动方程式”、能级系统模式、战略资源模式和UC=[硬件,软件]模式),并强调这些模式是与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状况相适应的,虽然都具有提升大学竞争势位、整合大学战略资源、形成大学办学特色、适应大学环境变迁的功能,但不同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式不同,其功能的大小强弱也不相同。大学核心竞争力不是自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积累、培育造就的。如何诊断、识别大学核心竞争力并用以指导大学改革实践,是本研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使其很难用量化的硬指标来衡量,却更适合于专家根据其经验和掌握的资料来进行判断。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软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一是不受统计数据限制,二是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的作用,综合更多因素,把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避免和减少统计数据可能产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软评价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容易受评价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和经验的局限。二是评价的组织工作比较复杂,需要组织评价者花费更多的时间了解被评单位的情况。为弥补“软评价”的不足,本研究又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对评价结果进行校正。通过互证,两种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所揭示的是大学组织与环境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互构关系。大学与环境的之间具有内容与形式同时、相应、协变等特征。大学只有根据发展、变化了的环境来改造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制定发展战略,才能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协调,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并从环境中获得资源与生存、发展的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本研究强调学习型组织是大学组织设计新范式,并以“生态系统模式”为依据,对大学组织进行了“扁平化”、“矩阵化”、“分权化”和“知识管理”的设计;同时,对大学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构,目的是使大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研究,对大学改革和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实际价值:一是为大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整体和综合能力的新模式、新思路,改变了过去大学研究中只重局部、不重整体;只重技术(如课程、教学方法),不重发展战略;只重自我完善,不重环境变化的零散、封闭、单一状况。二是把大学推向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大学自主建设、自主发展的资源和能力,使其不再扮演附庸者和服从者的角色。三是把赢得竞争作为大学的目的,强调以独特知识、技能和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学赢得竞争的根本,从而把大学导入了内涵发展、改造升级、提高品位的发展轨道。4.期刊论文苏哲民论制度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大学之间的竞争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也体现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大学的竞争力与国运相连,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贯彻实施科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学的竞争力与国际的差距包含了资源与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加大资源投入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包括大学的内外部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