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国学1-5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天天学国学天天学国学之一: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关历史人物:赵普。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称帝,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太祖定天下,现在又以半部《论语》帮皇上治天下。天天学国学之二: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出处:论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天天学国学之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相关历史人物:陈蕃(东汉)陈蕃年轻时,独处一庭院习读诗书。一天,其父老友薛勤来看他,只看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2“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恍然大悟。后来陈蕃官至太傅,在东汉末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依然苦撑危局,为延缓东汉的灭亡作出了重要贡献。天天学国学之四:程门立雪。相关历史人物:杨时、程颐(北宋)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北宋大学问家杨时40多岁时,一日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当时大理学家程颐求教,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盹。杨时劝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当时正下大雪,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天天学国学之五:阿堵物。相关人物:王衍(西晋)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第十》:“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遶牀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3西晋大臣王衍,字夷甫,是位著名的清谈家。他一贯标榜清高,对钱嗤之以鼻。其妻郭氏,很想逗他说出“钱”字。一次趁王衍熟睡,郭氏叫仆人把铜钱弄成一串串,绕床几大圈,心想王衍醒来不能下床,肯定会说出钱字。不想王衍醒来看到满地是钱后,大唤仆人,手指地上的钱说:举却阿堵物(把这个东西拿走)。之后,阿堵物便成了钱的代名词,还有一丝轻蔑的意思。阿堵:古人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东西”的意思。天天学国学之六: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文献进行的分类。我国古代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按此进行分类编撰。经:通常指儒家经典著作,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儒家十三经等;史:就是史书,如二十四史等。其中以“两司马”的史书最为著名,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年体);子:先秦百家著作,含宗教内容;集:文集,即诗词文赋等不在前三类的总汇。4天天学国学之七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经典著作,是学习儒家思想必修的书籍。包括四书:《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中《大学》、《中庸》由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从《礼记》中抽取出来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天天学国学之八: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最核心的思想价值体系,俗称“五常”仁:从字面看“亻”“二”指两人相处之道,就是要人们富有慈爱、友善之心。义:宜也,人字上加一点。在国家、集体和别人有难时勇于出手相助。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敬人即为礼。智:把人生中遇到的东西学会了想明白了,就叫智。信:人言者,实现自己说过的话,不欺人,真实可靠。5天天学国学之九:老庄之道“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他们的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自然、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庄之道的最高理想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由”和“逍遥”。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天天学国学之十:箪瓢陋巷相关人物:颜回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其中孔子最为赞赏的就是颜回。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孔子说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吃一小竹筐饭,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很多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从不在乎这些,反而觉得很快乐。颜回,多么贤德的人啊!”颜回英年早逝,孔子伤心不已。箪瓢陋巷现多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6天天学国学之十一:寒食节相关人物:介子推、重耳古代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这天不能生火,只吃冷食。“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春秋时晋国发生王位之争,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与介子推等众臣流亡列国19年,历尽磨难。一次断了粮,众人采野菜煮粥,重耳难以下咽,介子推见后偷偷割下大腿上的肉煮粥供重耳充饥。重耳后来复国成功,介子推与母归隐绵山。重耳多次求访,介子推不求利禄坚决不下山,重耳手下焚山想驱其下山,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重耳悲痛欲绝,下令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节成为现在的清明节的起源。天天学国学之十二:三百千“三百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简称,是中国古代三大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形成于南宋,共1722字,作者不详(一说王应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及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言简意赅。开头语:“人之初,性本善”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收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不是按人口多少排序,主要为合韵,因当时皇帝姓赵,故赵放第一。明朝版本百家姓则以朱姓开头。7开头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千字文:南朝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千字编纂成《千字文》。文中千字不能重复,但作者编纂时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意异体字)。故《千字文》实用999字。开头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天学国学之十三:东门犬华亭鹤相关人物:李斯(秦国)、陆机(西晋)东门犬:李斯,秦国丞相,助秦始皇灭六国定天下,位极人臣。可最终被赵高算计下狱,公元前208年冬,李斯全家被押赴刑场。刑前李斯对儿子说:“我想跟你一道,再牵着黄狗,出上蔡(李斯老家)东门猎逐狡兔,还能办到吗!”说罢,父子相视痛哭。全家三族被杀。华亭鹤:陆机祖父为三国名将陆逊,“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合称“二陆”。东吴灭亡后他先是隐居,后因迷恋富贵权力,复入官场,他先后投靠吴王、赵王、成都王,后卷入血雨腥风的“八王之乱”中。陆机被押上断头台时发出了:“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的哀叹,陆机也被夷三族。东门犬、华亭鹤现多指官员遭受罹难而抽身不能,思念故土,眷恋自由人生。8天天学国学之十四:曾子杀彘[zhì]相关人物:曾参(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她儿子哭着要去。曾妻对儿说:“你回去,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见曾子抓了只猪准备杀,她连忙阻止:“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怎么能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杀猪煮给给儿子吃了。曾子杀彘的典故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信守承诺。9天天学国学之十五断机劝学相关人物:孟母、乐羊子妻读过《三字经》的朋友一定知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句子。其中“子不学,断机杼”大意为: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以此教育孟子求学和织布的道理一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无独有偶,几百年后,东汉的乐羊子妻同样用此法劝其丈夫求学要持之以恒。两个伟大的女性,一个是教育儿子,一个是规劝丈夫。可见,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天天学国学之十六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自然界万物中,老子最赞美水。他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在这点上孔子与老子的思想非常相似。孔子逢水必观,他认为:水养育万物不图回报,这是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圆,必循理,这是有义;浩大无尽,这是有道;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惧,这是有勇;量见多少,不用削刮,这是公平;无孔不入,这是明察;发源于东必向西(中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这样),这是有10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这是善于教化。上善若水常与厚德载物连用。天天学国学之十七握发吐哺相关人物: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因其食邑封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为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武王崩,佐侄儿成王摄政,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待成王长大后归政成王。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俊杰,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希望天下人才都来归顺他。周公“握发吐哺”表现出的思贤如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赞颂。天天学国学之十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养身性,使自11己的心境纯正向上。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家庭。治国:就是治理好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古代的诸侯国要对周王室负责。平天下:就是安抚黎民百姓使天下太平,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天天学国学之十九君子慎独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一种智慧。慎独,不仅是古代圣贤追求的目标,就是在物欲横流、浮躁中喧闹的当今社会里,慎独也应成为人人追求的思想境界。天天学国学之二十强人慕诗人唐朝是诗歌的天堂,人们对诗人仰慕至极。唐代诗人李涉乘船到九江访客,遇强盗,问,来者何人,李涉随从曰:诗人李涉。强盗:真是诗人李涉。李涉曰:是也。强盗头子立即弃刀扔斧,深施一礼:我们不要你的金银财宝,只希望12能赠诗一首。于是李涉作诗《井栏砂宿遇夜客》一首:“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头子得诗后大喜,不仅释放了李涉等人,而且还赠送李涉一堆礼物。看来古人追星远比现代的年轻人有品位。天天学国学之二十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认为孝敬父母首先要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开始。事实上,儿女身体健康、不作贱自己的身体才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当然,现在人不再把头发看得和身体同样重要,经常理发剃须是讲究卫生的表现。但古人却把头发看得很重,《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有一次下令士兵不得损坏麦田,违者处斩。可是自己的马却受惊跃入了稻田,按规定要砍头的,但是他作为主帅不能自杀,最后仍然削发代首。清朝入关后,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是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无数忠于明朝的文人仕子“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慷慨赴死,气节凛然。13天天学国学之二十二问鼎历史人物:楚庄王。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