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因素研究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田野一、什麽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有两个标志性的文献:(1)国际:《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国外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初衷,是为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待遇,然后扩展到教师教师素养以及教师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2)中国:《教师法》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与素养。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具有不可替代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发展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就广义而言,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用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当将它们对照使用时,主要可以从个体、群体与内在、外在两个维度上加以区分,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新课程改革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课程内涵:课程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课程内容:分科——综合文本——各类资源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手段:传统学习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行为:主导、引导、互动、创造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和相关因素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以及如何提供外在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叶澜等著:《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发展新探》,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217页)1、六个教师案例的启示我们借鉴香港大学徐碧美教授的研究方式,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六位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从供职单位来看,有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从职称来看,有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包括俗称的“小高高”)、中级教师、初级教师;从年龄来看,有老、中、青教师。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探讨教师培训机构和校本研修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哪些有效的课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划分(1)职称视角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初级教师(职初教师、新手教师)教龄1——5、6年;中级教师(较有经验的教师)教龄6——20年;高级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或仍为较有经验的教师)(2)成就视角这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实际成效来划分一般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3)生涯视角任职初始阶段——任教适应阶段——任教成熟阶段——任教再发展阶段——任教高原期——任教更新再发展期——保守衰退期(4)经验视角适应期——成熟期——创造期(5)课堂教学视角讲得清——讲得好——教得活教师专业发展因素(1)专业情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动力(2)任职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3)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4)关键事件:是教师专业发展产生质的飞跃的契机(5)教学研究: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6)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7)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2、840名教师的问卷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那麽,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成分呢?教师专业结构研究者教师专业结构叶澜1、专业理念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爱伦1、学科知识2、行为技能3、人格技能林瑞钦1、所教学科知识(能教)2、教育专业知识(会教)3、教育专业精神(愿教)曾荣光1、专业知识2、服务理想教师自我评价和发展期望从调查分析来看,我区广大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都有一定评价和期望。教学现状评价:认为自己处在适应期(已基本胜任教学工作等)152人占18%,认为自己处在成熟期(已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等)487人占57%,认为自己处在创造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艺术、风格等)202人占24%;专业发展期望:希望成为校级骨干教师(校星级教师、校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544人占64%,希望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区兼职教研员、科研员等)149人占18%,希望成为区学科带头人80人占9%,希望成为特级教师36人占4%。问题1:师德与育德研修需求一4904502241890210420630840师生沟通艺术优秀教师成长经验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政策法规人数比例【分析比较】(1)师生沟通艺术被列在首位,说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已受到教师关注。(2)优秀教师成长经验被列在第二位,说明师德修养学习,也要重视实践性,创设具体情境。问题2:更新教师知识结构需求二4743445635211120188169198159102627997987794681251581391680100200300400500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课程知识外语知识教育学知识高级119人中级429人初级297人【分析比较】(1)初级教师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中级教师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科教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高级教师排在前三位的是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对前三位,高、中、初都选择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中、初级都选择了学科教学知识,而且都放在第一位,中、初级共721人,占问卷的85%。(2)值得注意的是,初级将外语知识排在第五位,比高、中级的需求高出23、9个百分点。高级将人文知识放在第一位,中级也将其排在第四位,初级将其放在第五位。对课程知识都缺乏需求,中、初级将其排至末位,高级也仅将其排在第六位。问题3:优化教师能力结构需求三442071841401581454315811141438414554521706345601331011371250100200300400500课堂教学及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我监控的反思能力开发校本课程能力人际、社区交往能力高级119人中级424人初级297人【分析比较】(1)高级、中级、初级,都将课堂教学及管理能力放在第一位,毫无疑问,我区各类培训都要将此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高级、中级都将信息技术能力放在第二位,说明有较大需求;初级是将信息技术能力放在第五位,也许这方面的基础好于高级、中级,或许是这部分教师自身对驾驭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更多的关注。(3)高级、中级都将科研能力放在第三位,初级则更是将科研能力放在第二位,这反映了三者的共同需求,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值得关注。(4)教师自我监控的反思能力,似乎未受到应有的关注,高级将其排在第六位,中级将其排在第五位,初级将其排在第七位。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田野范例案例课例(一)什麽是范例?所谓范例,是指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是指通过教材中典型事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教材结构,理解带普遍性的规律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又称范例方式教学论。20世纪50年代,原西德M.瓦根舍夫首先在物理和数学学科中提出实行“范例教学”。范例教学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范例教学举隅:防风林与草原第一阶段:用乌克兰防风林带景观,说明俄罗斯南部草原的风光,使学生了解草原景观特征;第二阶段:迁移到其它地区草原的景观,例如美国的中西部草原、中国的内蒙古草原等景观,使学生认识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第三阶段:在对“个”和“类”的景观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草原形成的规律有所理解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特殊地理条件下采用防风林带和谐自然的作用;第四阶段: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能够依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然而人类不能彻底地支配自然。这样,学生就能从世界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独立精神(二)什麽是案例案例教学最先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学界特别是师资培训中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1910年,科普兰博士在哈佛工商学院最先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当时,许多工商管理行业的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展示自己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哈佛工商学院在案例教学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并不仅限于工商管理界,对师范教育也有着重大影响。案例的内涵所谓案例,是指“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可以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第1、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2005年7月第6次印刷教学案例的内涵教学案例就是对一个真实的教育活动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案例具有情景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的特点。教学案例的价值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可或缺。教师要有自己特点的教学理论表达方式,远离身边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的“研究”恐怕会“高原缺氧”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案例外显了教师工作中的默会认识教学案例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的基本结构背景问题解决办法讨论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A式背景过程反思B式背景事件回放反思例解例1:哈佛大学商学院《肯德基开拓中国大陆市场的选址》例2:郑金州编著《案例教学指南》“案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211-221页)(一)背景。(二)问题。(三)解决办法。(四)评论(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师范院校教师)例3:课间的灵感《离别的礼物》教学案例:课间的灵感教学过程:今天,我给两个班上美国作家弗·达尔的微型小说《离别的礼物》。小说通过叙述彼得爸爸再娶,迫于无奈将祖父送到孤老院,在离别之际送老人一床双人毯,漂亮女人搅局,彼得又只好将毛毯剪成两半的故事,揭示了家庭、伦理、亲情诸方面的问题。我的教学思路是试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可行的,但上下来的结果并不理想,令人纳闷。课间,上课时的情景又浮在眼前,我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苦苦反思中嚓出灵感的火花,对有的环节进行了再设计。原设计:“对于这个离别的礼物,彼得一家人的态度是不同的,他们各有什么表现?这些表现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这一问题的设计虽然提得较明确,但不符合预备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学生回答时比较迟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再设计:改为“看了这个故事,你对彼得一家人产生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人物的言行谈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同时补充了一个教学细节,就是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再谈看法。这两处调整立即见了效,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