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愚公移山课文导入历经千百年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课件使用101教育PPT制作(ppt.101.com)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分析人物6课文小结27布置作业5理解寓意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等字。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从壶丘子等。主张循务责实,无为而治。著书二十篇,今存八篇,编成《列子》一书。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基础字词穷匮rènjīshuānɡchènkuì万仞箕畚孀妻始龀sǒu智叟1.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今义:苦于。惩罚。语气副词。曾经。古今异义4.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5.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今义:之于。众,许多。叹气。休息。3.山之一毛古义:今义:草木。毛发。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通假字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无陇断焉“陇”通“垄”,土丘。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词类活用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盛装土石。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向着。且年且九十一词多义且焉置土石将近。况且。焉无陇断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语气助词,了。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他的。加强反问语气,无实义。以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残年馀力凭,靠。来。惧其不已也他,指愚公。第二课时愚公移山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分析人物6课文小结27布置作业5理解寓意研读课文1、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2、愚公当时的状况如何?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目标如何?4、移山这事做起来难吗?移山的任务的确很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些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表现人物思想情态的基本方法是对话,它不仅能在情节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而且不同的问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分析人物1.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对话。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①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他们的理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认为没有办法处理挖下来的土石。②“近似之迹,不可不察”,读书时经常注意从“近似之迹”的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就可以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从目的、语气和称谓的角度思考两段话的区别。“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式的运用,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且焉置土石?”愚公的妻子有这个疑问,说明她考虑到丈夫面临的困难,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愚公的妻子:合乎情理“献疑”。智叟:夸张,带着讽嘲的意味“其如土石何”与“如太行、王屋何”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话中多一“其”,加强了反问的语气。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智叟则称愚公为“汝”,显得不客气,也说明了智叟对愚公轻视的态度。③愚公之妻关切、担心愚公,智叟讥笑、责难愚公,你觉得他们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切、担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委婉。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馀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2.分析智叟的形象愚公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智叟“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困难时,智叟是怎样的态度?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畏难而止自作聪明3.分析愚公的形象智叟自作聪明地反对愚公移山,愚公针锋相对地驳斥智叟的反对和嘲笑。我们一起读愚公反驳智叟的话。“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②“而山不加增”,这个“而”字的作用是什么?体会“而”字的转折作用;“加增”就是“更增高”。子子孙孙无穷尽,然而山不会更增高了,挖去一点就少一点,这样一算,自然引出了一个结论:“(山)何苦而不平?”①这段句子念起来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移山很有信心,使人感受到移山的可能性。③面对那么大的困难,愚公对智叟说的这段话表现了愚公什么样的性格?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知难而进大智若愚④愚公“年且九十”,只剩“残年馀力”,却要带领老老小小五个人,移走两座“高万仞”的大山,这到底是“愚”还是“不愚”?请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看法。愚公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明确。有数移山之利。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另外,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点去看,愚公不仅不笨,而且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做“大智若愚”。理解寓意1.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①敢于迎接挑战;②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③志当存高远;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⑤团结就是力量;2.既然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出入之迂”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还要安排愚公去移山?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我们不需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关键是掌握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3.补充资料:夸父逐日: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他喝干黄河和渭河的水后,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阅读以上材料,比较他们与愚公移山之间的异同?共同点:都经过不懈的努力,试图完成自己的梦想。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同点:人数、外援、结局。文章告诉我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有坚强毅力的老者形象。(1)文章为什么用神话结尾,这是不是影响了愚公坚持不懈的形象?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山神的儿子背走大山,衬托了愚公的精神。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4.拓展延伸(2)所有的神话和寓言,在“科学”的手术刀下,都经不起解剖。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去香港某大学座谈时,直言自己的文学、世界观与神话是分不开的,然而一位女生咄咄逼人地提问:“来自东北的女作家,你讲得太夸张了吧,狐狸怎么能开口说话呢?再说了,现在是一个科学的时代,这些神话都是糊弄人的,有什么意义呢?”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寓言和神话吗?课文小结也许,故事不足为信,但我们要传承故事中所包含的精神。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我们都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富强。布置作业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可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文章去寻找答案。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难点解析5课文小结26布置作业1.了解孟子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体会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有文采的特点;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内涵,体会磨难困苦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作者简介整体感知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朗读课文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基础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quǎn)(yuè)(ɡé)(fú)(bì)(zēnɡ)(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3)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4)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5)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6)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7)任:责任,担子。(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尾,表示停顿,后半句将要解释。(9)苦其心志:使他的心智困苦。心志,意志。(10)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11)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人经受饥饿之苦,肌肤消瘦。(12)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贫穷无才,穷。乏,缺乏,缺少,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3)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违背。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14)所以:用这些来……(15)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使……坚忍。(16)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能力。曾,通“增”。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17)恒过:意思为经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18)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扰。(19)衡于虑:心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20)作:奋发,指有所作为。(21)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上。征,征验,表现。色,脸色。(22)发于声:指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23)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24)入:指在国内。(25)法家拂士:法家,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26)出:指在国外。(27)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邻国和外来的祸患。(28)生于忧患:忧愁祸患(能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