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智商第三組:9161028謝廷妮9161038郭亭君9161045何姿瑩什麼是情緒?情緒,指的是經由外在的刺激或內在的身體狀況,所引起的個體自覺的心理失衡狀態。失衡的心理狀態含有喜、怒、哀、樂等情感性反應。在情緒狀態下,除個體會有主觀感受外,也會牽動身體上的生理變化,如害羞時臉會潮紅,生氣或恐懼時會心跳加速。情緒處理類型㈠自覺型:這是最合乎標準的類型,也就是對情緒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擔任教職的人很多屬這一類型,因老師上課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便對學生發脾氣。㈡難以自拔型:也就是陷入情緒裡面,在其中浮浮沉沉。如台灣的經濟很多人都有過度的恐懼,所以一直深陷在恐懼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因此做事效率比較差。㈢逆來順受型:知道自己的情緒,而不去改變承受造成會有習慣性的憂鬱或習慣性的興奮。小學生可能面臨的情緒問題案例一阿坤在小學唸五年級,前四年功課雖然都不好,但情緒反應都還算正常。這學期開始,卻一反常態,不僅上課時不聽課,趴在桌上睡覺,下課更經常無故摔桌子、扔書包的情形。老師親眼看到好幾次,他差點傷道無辜的同學,令大家都嚇出一身冷汗。為了預防發生遺憾,老師請家長帶孩子去看職能治療師,欲找出問題的癥結。但媽媽卻頗不以為然的抱怨學校,認為孩子在家並不常發脾氣,為什麼在學校就有問題呢?案例二阿勇最近好幾個晚上惡夢不斷,以致白天上課時經常打瞌睡,無法專心聽講,老師跟阿勇談了半天,只見他對自己的不專心愧疚難堪,卻答不出所以然來。老師只好請家長來校了解,媽媽才道出阿勇因為看了被風雨肆虐後,房屋倒塌的新聞報導,內心產生恐懼,導致睡覺無法安穩,常說夢話。老師了解後,對阿勇做個別輔導,讓他了解這是因為大自然的因素造成的,我們只要做好防護措施就不用害怕。案例三阿芬在國小任教多年,近幾年發現有攻擊問題的孩子愈來愈多,例如一年級的阿標,常常為一點小事動手打人;還有一位學生阿鳳常莫名其妙發脾氣、摔東西,不分對象是老師或小朋友。老師在學校開過多次會議,用盡方法也不見得有效,只好請家長來參加討論,但每位家長的反應不盡相同。阿芬仔細分析,每個孩子的攻擊行為都不太一樣,父母也截然不同,所以背後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樣。八種攻擊的原因1.家教不足:2.適應不良:3.過動兒:4.品行障礙:5.邊緣型人格違常:6.智能障礙:7.自閉兒:8.內分泌失調:老師如何處理班級學生的情緒問題(一)嘗試了解孩子的情緒意義。(二)接納孩子的情緒。(三)幫助孩子辨識是哪一種情緒。(四)協助孩子處理當下的情緒。(五)幫助孩子瞭解引發情緒的情境。(六)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策略。老師本身也有情緒,如何調解(一)教師的情緒影響教學的效能1.師生的衝突。2.學習效率下降。3.教室經營的失敗。4.影響教室氣氛。教師並非沒有情緒或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他能夠適時且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一昧的壓抑自己的情緒,直到最後受不了,才突然爆發,那麼對彼此關係的傷害才是最大的,所以,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情緒為何,對老師而言,並不可恥,而且若能夠適時的用適當的方法,如用「我訊息」或「理性訊息」表達,對師生之間的溝通更有助益,也不會在無意之中傷害學生。情緒教育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學生在教室內的一切學習與生活狀態,舉凡思考模式的形成、人際關係的進行及性格發展的養成、行為與習慣的表現,甚至生理的健康情形都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上衍生。因此有偏差行為、適應欠佳的學生,大多在行為與情緒上都能找出因果與關連性,一般來說,教室裡出現的學生問題大致分類有:差羞教室裡出現的學生問題大致分類有:(一)沒有學習動機不寫作業、寫字潦草、上課不專心、逃學逃家往往是因長期被父母、老師忽略,自己又缺乏自制能力,或者受壞朋友的影響,造成學業成績低落,連帶也在班級社交活動中處於劣勢,久而久之由沮喪而自暴自棄,影響對自我價值的判斷。(二)偏差行為與父母、老師的管教、輔導方式有關(三)人際關係欠佳(四)沒有責任感讓孩子學習自我肯定、接納自己才能活出期待現在的老師不比往昔,除了認知、技能課程的指導外,情意、態度甚至人生觀的輔導更為首要。每天面對著來自不同文化、家庭教育背景的學生,老師的個人行為風格、情緒能力都成了學生的活教材。如何由認知出發,進而達到理性與感性的協調,讓我們的學生能在教室裡發展出成熟、健康、快樂的情緒智商是老師必須接觸的課程,老師在認識情緒智商的重要性,覺察出學生行為與情緒之間存在的因果互動關係後,應主動、積極接受這方面的資訊,參加相關的研習,並且針對班級學生的次級文化、班級氣氛隨機設計活動,帶領學生在每一則事件中學習瞭解別人,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懂得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