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建议(doc6)(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我国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建议一、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多年来我国的企业改革,总是围绕体制做文章,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效益不好、经济滑坡的问题。其实,国有企业发展到今天,不单单是体制单方面的问题,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因为中国企业大多从旧体制脱胎而来,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与国外强手较量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而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之缺乏由来已久,原因也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向市场经济转轨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自由竞争,一切按计划进行,计划就是市场。中国企业充分领略到了计划经济的魅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计划与市场的转轨期,似乎处处都有投资机会,到处都有钱赚,中国企业尚不知核心竞争力为何物,也无需靠核心竞争力便可生存发展,因为市场刚刚开放,竞争尚未形成,制度很不健全,谁抢先一步谁就是赢家,很多企业在制度的间隙中攫取杯中之羹,由此导致中国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尽管这些企业拥有数量可观的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工业产权,但是不能使这些资源形成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组合,不能把计划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可以在市场上显赫一时,却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2、缺乏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导致竞争不得要领许多企业都没有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规模不经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十分严重,产业结构混乱,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缺乏,现有产品毫无特色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甚至连国内的市场份额都难以保全。而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一个中国国情,即中国相当一部分人骨子里有一种“贪大”情结。大规模、大跃进、大丈夫、大字报、大辩论……面对“大”的诱惑,企业也别无选择,做大了,信用资质高,融资方便;做大了,才有低成本和规模效益;做大了,才有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做大了,才会产生累积效应,迅速走出企业发展中的危险区。于是我国许多企业以牺牲核心竞争力为代价盲目超速扩张。曾经一度辉煌而今黯然隐身的百龙集团总裁孙寅贵,提起当年的盲目扩张仍余痛犹在。把“黑色”的反思写进《总裁的检讨》中,老孙在走向成熟。如今老孙已在塑钢行业做了几年行业“老大”,但仍不想走第二个行业,以后也不轻易走。而实际竞争中的我国企业,运用的手段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广告促销等方面,企业经营的成功往往只归功于机遇和各项具体的经营战术。来自上海市商委的权威数据表明,1999年上海商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5%,家电零售业、超市业的平均利润率甚至不到1%,一些企业仅有的些微利润还在不断下滑,还有一些已经到了寅吃卯粮,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地步。商业专家指出,隐藏在低利润率背后的是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个大问题。3、制度基础薄弱造成“造血”功能低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目前,中国的企业多数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处在由试点到推广的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即使已经“股份化”了的上市公司,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如影相随,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形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许多政策措施,如拨款冲销企业呆坏账、实施债转股、由政府举办金融债务公司和转移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等,在帮助国企轻装前进方面颇见成效,但非常规性的政策环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政府的政策支持曲线已达到增长的最高区域,市场竞争的冷酷规则终将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格局会更加复杂、激烈。从另一方面看,政府非常规性的政策无形中把一些棘手难题的解决或必要的改革向后拖了。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国企现存许多问题已因改革的迟滞而拖得太久,若想用再次“给政策”和“输血”等办法求得短期维持,只会越拖越被动。4、企业处在技术引进阶段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成的重要部分——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在关键技术上,还难与国外具有高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或者说不多。卡耐基有句名言,“你应当成为你自己”。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不被淹没于众多的企业中,就必须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中国许多企业往往不注重构造自己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机制,甚至走向另一极端,行为随机、盲目,结果走入了千百万个企业同挤一座独木桥的怪圈,所有的企业都用同样的办法生产同样的产品,到处都是啤酒厂、白酒厂,一听说VCD赚钱,马上就是全国性VCD大战,如此等等。这哪里还谈得上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其结果只能是互相残杀,几败俱伤。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繁衰荣枯、生死存亡的根本性战略,是企业的命根子。5、市场意识淡漠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不占优势一个企业素质条件水平是一方面,但它不等于竞争力强。好多国有企业的素质大大好于私营企业,但市场竞争能力却不占优势,就是一个证明。从市场角度看,拿我国的家电业来说,起初技术非常落后,毫无竞争力,但是我们有靠近本土市场的优势,事实证明,利用好这一点也能够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今天的家电市场已是国产家电的天下,这说明技术重要,市场更重要。从技术角度看,把技术越做越高是一种竞争力,但如果能把技术由高做低也是一种竞争力。联想集团是搞电脑的,在技术上现在还难以和美国的大公司竞争,但是联想可以把人家的成果拿过来,结合中国国情,在接近家庭使用方面下功夫,于是成为中国IT业的老大,同样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以上这几个方面,是影响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成的最大障碍,要冲破这些障碍,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寻求突破口,下大力培育其核心竞争力。二、中国企业寻求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1、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主线,是企业实现新的更高级形态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我国企业应通过经营和管理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获得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通过形成核心竞争力机制,进而形成企业的战略性资产,给企业带来平均利润以上的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这种战略性资产是任何对手都难以学到或抢走的。2、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取代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到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科技投入、知识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产品科技量日益高密化,并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制高点。我国企业应快速建立企业的技术支撑体系,特别要注重“后台”的发展,包括物流配送能力、信息集约能力、投资能力、开发能力、市场开拓。通过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科技创新机制,以获得内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企业不仅要有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更要有适应市场的主力业态,企业扩张一定要围绕主业谋求发展,切忌超越自身的控制能力和技术优势四面出击。3、以企业生存和抵抗经营风险能力为突破口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全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投资收益率、资产利税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而资产负债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等指标反映了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抵抗能力。我国企业应强化这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4、以企业规模为突破口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国外形成了很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保持一定的规模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保障和支撑。我国应着力培育有一定规模的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5、以企业发展潜力为突破口企业的发展潜力是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企业的资产增值率,设备更新程度,环保设施的投入,对外开放的程度等指标,都是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我国企业应努力重视这些指标,提升企业发展的潜力。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