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初教师教学反思————记自己从教两年来的成长历程尊敬的各位老师:很荣幸能够代表我们年轻的新教师向各位汇报工作,谈一谈我们的成长历程。参加工作两年多了,期间我们所经历的也是各位老师曾经有过的过去,我也想借此勾起各位对于我们年轻的回忆!教师的工作就是教育和教学。尽管说刚开始乃至如今我的工作仍做的不够好,但是正是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得到了成长、成熟。两年多的工作让我给了教师这个职业一个评价:教师工作是一份平凡、繁琐、细致的工作。暮然回首,虽然每一天在忙碌中度过,但如今回想起来,好像有许多不平凡的东西,偶尔还会收到这些稚嫩心灵给带来的感动。作为教师,首先是个社会人,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有80后明显的特征,有刚就业时浮动的心态,有刚结婚后动荡的情绪,还有那不知几时起添了的患得患失的小市民心理,从而导致了对学生的“苛求”,影响了自己对于教师、教学的心态端正。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我刚登上讲台的第三节课,校领导和同组的老师来听课了,那节课真叫漫长。我把悉心准备的内容一会就讲完了,低头一看表,还不到20分钟,这汗就开始往外冒了,我急中生智一想:这做练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容呀,心想终于抓住救命稻草了。于是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翻开我们的习题集,咱们做这节课的练习吧”,下边异口同声的答道:“老师,习题集没发”。这脸刷的通红,幸好当时讲的内容与班集体建设有关,我是硬着头皮开了半节课的班会,那情节捉襟见肘,真叫一个狼狈。那节课以后,我在痛苦的历练中,开始了成长。栽跟头以后我开始意识到曾经学到过的一个理论,《教育学》当中说到教师的成长经过这样三个阶段:关注自我-关注教材-关注学生。我认识到那堂课我就怕自己讲不完,就怕自己讲错了,自己不就是处在“关注自我”的阶段吗?但是我认为自己也挺入门的,我基本上没有在第二个阶段上多做停留,直接跳进了“关注学生”阶段,或许这得益于我的班主任工作吧!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也是失败中开始的尝试。在挣扎和困惑中,给我帮助的是在座的各位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各位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校园里“老师”这个称呼不同的人喊出来是有不同的含义的。学生喊老师,是发自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同年龄的同事之间互称老师,是对我们自己和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校长口中喊出的老师,是对于下属和同行的尊重,而我口中喊出的老师,仍然停留在上学时代对于老师尊敬。我感谢王老师、徐老师对我提升课堂教学专业能力的帮助和支持,我感谢高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给予我的鼓励和培养,我感谢在座的每位老师给予我鼓励的眼神,我感谢这个环境。我开始关注学生所处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掌握了我的主要劳动对象的特点后,我初步下了一个结论:要想在一周两节课的时间内,让这群稚气未脱的初中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方法只有一个,即提高课堂效率,要让学生以舒畅的心情,快乐的接受有趣的知识,一句话,要对学生的胃口,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在备课中我注重将教材和学生融合。让知识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就是源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出学习的乐趣。我力求每节课的内容都源自于我们的社会、校园、家庭、班集体,甚至是我们自身,比如初中七年级的《思想品德》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认识,导入时就从学生自身的成长体验入手,九年级关注的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就从我们当前每天发生的时事新闻引入话题。有了统一的思想,再加上内容上的丰满取得一定效果后,我开始注重形式上的改进。课前增加了《每日一言》,让学生用一句话或概括、或感想、或深思与上节课的内容。进入初三后,为了适应中考的需要,增加了《新闻周刊》,回顾上周的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既巩固了知识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以此引出话题授课,而这些东西的选取和编排对作为的教师的我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每天关注社会焦点,把有代表性的东西截取下来,然后在备课时将教材和这些热点有效融合,最重要的是要把处理好的东西再融入学生的思维当中,即教材和社会热点的整合都要以学生的身心特征为视角。这样一堂课备下来我自己也学了很多的东西,可以说,自参加工作以来,备课成了我学习的主渠道。当课备的很充分时,课堂教学也就顺利的展开了,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灵活多了。课堂一开始的《每日一言》,用5分钟时间,学生以各种适合自己的形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够回收因下课而分散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清晰的头脑准备上课。紧接着我们会开始对日常生活的某个点讨论,以此引出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在讨论中触摸知识点,使他们有一种这个知识是自己得出的结论的成就感,在这种激励机制中获益的他们会更加专注于下一个问题,所以讨论成了课堂的主要形式。这是我发现《教育学》当中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由过去的一言堂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等理论并不那么遥不可及。当然,到目前为止,我接触到的只是皮毛,仅仅停留在理论验证的阶段,我也有令自己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因讨论而产生的纪律问题,这是应该我们共同的问题了,但是又反过来一想到初中生的特征,就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最后我把这个问题定性为注意力的回收问题,于是我就把这种纪律的控制纳入了课堂教学中,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即时刻注意对学生注意力的回收。比如老师可以时不时的搞点“小动作”,犯个小错误等等。还有,我每次用课件上课的时候,总会在第一个幻灯片出示一个小动物,并保证每次都不重复,所以有一次我在门口侯课时听见学生在议论“你说老师这节课给咱们看一个什么动物?”,这样,我就提前回收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工作中,慢慢的我把备课与课堂教学融为了一体,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我开始写《教学后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反思》,其实我觉得叫《教学日志》更为妥当。这个其实与我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多方面因素我初一带6个班的课,初二带5个班,曾经带过9个班,而每个班的情况是不同的,一提到某个班,我们心中就产生了一种这样、那样的印象,不管在哪一个班上课,我都会有遗憾、都会有成就感,课后我就把遗憾和成就感写在教案旁边,后来多了写不下了就写在《教学后记》栏中,久而久之就成了教学反思。这些成与败的记录可以成为我下节课的注意事项,扬长避短,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水平。而这些东西我更喜欢称它们为教学日志,就想我们都曾写过的日记,隔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在看一看,那是一种美好的记忆,我们会为此而感动。我从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逐渐摆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与理念。我在整理自己的《教学日志》时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从前到后我在日志当中对学生的用词越来越柔和,语言越来越亲昵,没有了不满、厌烦和恐惧。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我发现是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认清了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他们是一群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少年,他们稚嫩,他们童气未脱。简言之,他们就是一群孩子,所以童言无忌;所以他们会在狭窄的楼代理跑、跳、叫;所以他们会因为贪玩儿将作业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去告诉学生对人要有礼貌,要懂得廉耻;就是去教育他们在狭窄的走廊里奔跑会出现事故,伤害他人,影响他人;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学生完成作业是他的义务……这些本身就是教师的工作,是教师存在的意义,如果我因此生气了,愤怒了,甚至绝望了,我首先迷失的是自己,迷失的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对此我开始了对自己的调整和对教师这份工作的重新审视。开始调试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学生的许多“不雅”都是发自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是正常的,所以我会耐心的教育他们,开始懂得了学生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正常的,所以我会平心静气的去调节,因为这是我的本职,这是教师的工作。令人欣喜的是当我的心态发生转变后,我发现班里最差的学生并没有以前那么讨厌了,他的举动只是一个孩子的幼稚与天真。在课堂上,面对一个学生的捣乱,我们就能以具有教育艺术性的东西潜移默化的对其进行教育。那种感觉真是豁然开朗,就像我们小时候用来描述自己快乐的心情的一段话:天变蓝了,小鸟在向我歌唱,柳树在向我招手。而此时我再回首,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没变化,变了的是我自己,是自己的心态。而我们身边除了工作,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如今的社会到处充满了压力与挑战,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心情,将情绪带到工作,把不快带回到家里,带到第二天的工作,如此恶性循环,迁怒于人,受害于己。所以,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对待工作,面对生活,让自己高高兴兴上班,快快乐乐回家。最后,祝愿我们这个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让我们自己先变得更加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