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我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阅读经验,精心设计每课的写作训练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创作的平台。从中我总结出写作训练点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地探索,执着地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子课题组采取的教学手段是:①、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②、创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③、优化教学方法,激化阅读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正解决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漂亮的课文插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深入课堂实践,结合教材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1.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高涨,读得入情入境。2.以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自身体验表演课本剧,将学生引入到了战争之中。3.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把目视和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学生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再进行分段朗读,使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及各段的意思。这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4.看图与读文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然后图文结合,通过朗读再现文中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5.精读与速读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6.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只有加强词句训练,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知识,才能为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充分朗读这几个句子,体味其中修辞方法,最后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些句子表达情感的,使学生感同身受、心有所悟。7.启发学生读中质疑,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我就引导质疑“花的勇气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怎样的勇气?”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读书,对他们理解感悟课文有很大的帮助。8.边读书边做旁注。常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书边做旁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9.写好读书笔记。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资源。课题组成员要求每班学生都有一本专用的积累本,用来积累好词好句,在空闲时拿出来诵读,以加深记忆。这样循序渐进,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为例,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的资源,认真地利用好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从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样写,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