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案课题第一章色彩的产生第一节光与色授课班级12计算机平面(春)授课时间使用教材《色彩构成》课程类别必修课课时2学时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光与色产生的基本原理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明各种物体色彩呈现的原理2、对色彩的产生初步认知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光与色产生的基本原理难点物体色呈现的原理教学方法教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学法理解记忆法教具笔记本电脑、挂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时间分配组织教学1、互相问候2、检查出勤2'新课导入1、为什么白天的世界时五彩斑斓的?2、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见颜色?3、为什么物体颜色大多各不相同?同学们要想知道原因,就需要知道光与色的形成原理,也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3'新课内容第一章色彩的产生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到的一种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科学定义,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感受的电磁波。人们看见的光来自于太阳或借助于产生光的设备。【探究教学法】: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的产生光的设备有哪些?15'2【答案】:白炽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萤火虫等。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我们把能发可见光的发光体称为光源,光源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冷光源:指发光不发热(或发很低温度的热)的物体,如萤火虫、霓虹灯等;热光源:指发光发热(必须是发高温度的热)的物体,如太阳、白炽灯等。第一节光与色一、光谱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个著名的色散试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据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彩虹就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的。【多媒体教学法】:观看三棱镜实验视频牛顿通过色散试验发现光具有波(波长、能量)的特征。从380NM(毫微米)到780NM(毫微米)的区域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不同的色彩感知。光反射到眼睛里,波长决定色相(色彩面貌),光的能量决定光的强度,即明暗程度。由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光源显色性,如日光和灯光下的物象颜色是不一样的。253二、物体色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颇大,有人认为有固有色,有人认为没有。主张没有的人说:没有光什么物体也不具备颜色,物体之所以有色,是因为不同物质对七色光中不同的色光吸收或反射不同,所以呈现色彩不同。他们又说:绿叶这种物质能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上去是绿的,红花这种东西是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上去是红的。而主张有固有色的人说:为什么红花照上红光会显得更红,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红色素,它的红色已饱和,所以全部反射出来,而将红光照到绿叶上,绿叶会变成黑色,这是因为绿叶中没有红色素,它全部吸收,自然会成为黑色的,而白色纸上任何色素都不具备,照上任何色光它大部分都反射出来。另外白色的棉花因为它不具备任何色素,所以反射全色光,当染上红色素后,其质地没有多大变化,因而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为了免其争论,我们称它是物体色,但要说明物体之所以反射不同色光的原理:不同物体反射不同色光,为什么?因为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反光曲律,这种曲律,人们称为色素。比如说,红色物体,它的曲律能反射红光,也就是说它的曲律是能反射640~750纳米的电磁波,如果红光照到上面,即可产生同步共振的效应,使红光反射回来,只有一部分红光在共振时消耗其能量。所以我们看到它为红色,也称该物体反射红光。如果是其他色光照到上面,因为曲律不同而产生波长的干扰作用,所产生的干扰波不一定是多少,如果是550~600纳米的黄光照在红色物体上,可能会产生类似600~640纳米的干扰波,即类橙色,这就是所谓25'4黄光被吸收。如果是480~550纳米波长的绿光照在红色物体上,可能产生较为紊乱的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大部分不在可视光波之内,仅有一部分被反射出来产生视知觉,我们说这种绿光波吸收而产生黑灰色的视知觉。如果是白色光照在红色物体上面,只有白光中640~750纳米的光波产生同步共振,其余的光波产生干扰,我们说,这是红光被反射出来,而其余光波被吸收。能反射不同波长的物体,因为其曲律不同而对不同色光产生同步共振,我们称它能反射不同色光。如果是黑色物体,它不能纯净地反射某种色光,也就是说:不能使任何一种色光同步共振,只能反射干扰后的混合型较杂乱的电磁波,所以我们称它为黑色吸光体。黑色之所以吸光,就是因为色光照到它上面不能产生同步共振的返回,所有不同波长电磁波被干扰,干扰后即将光能消耗在干扰之中,产生热量,这就是黑色吸光的作用。而白色物体能将七色光的电磁波大部分同步共振地反射回来,仅有一小部分在共振时消耗其能量,所以,我们称它反光率高,有凉爽感。这就是物体反射不同色光的原理。另外,我们知道,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因而它同样具备电磁波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这又是与色光相同的物体色反射相同色光的又一原因之所在。任何物体对光都具有吸收、透射、反射、折射的作用。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的波长最长,它的穿透性也最强。比如说:清晨的太阳为什么是红的?这是因为清晨的太阳光要照到我们身上需穿过比中午几乎厚三倍的大气层,而且清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阳光穿过它时,其他色光许多被吸收、折射或反射了,只有红光以巨大的穿透力,顽强地穿过大气层、水蒸气来到地面,在此其间,大部分蓝紫色光都被折射在大气层及水蒸气里,而到达地面上的太阳光大部分是红橙色,所以太阳看上去是红的。在卫星上看天空本来是漆黑一团,但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蓝色的呢?这就是因为太阳光照到地球上,其中蓝紫色的光因其穿透性最弱而被空气吸收、折射、反射了,这些蓝光散布在空气中,看上去自然是蓝的。而海水为什么是绿的呢?水不是无色透明的吗?这也是因为阳光照入水中,大部分青绿色光折射在水中,所以看上去海水是青绿色的。在空气污染极少的天山,我们发现,近山是绿树,中景山是青蓝色,而远景山则是蓝紫色,故人称青山绿水。由于以上原因,我们绘画中就出现了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5此处暂不多赘。【分组讨论教学法】:分两组讨论为什么我们眼中看到的香蕉是黄色的?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简述。【教师点评】三、视觉残像为什么我们长时间地注视一种高纯度的色彩眼睛会花?长时间地看发光的暖色灯泡后视觉里出现冷色,看亮色一段时间后视觉里会出现黑色?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马上消失。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作用,称为视觉残像。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的补偿色。这就是视觉色彩补偿现象。明度也产生残像。若在灰背景上注视白色图形,过20分钟后,将眼睛的注视位置移到旁边的灰底上,视觉中就会出现该图形的暗色残像。若是换成黑色图形,就会出现亮色残像。【张贴版教学法】:学生观看3幅易产生残像的图片。15'小结1、光谱2、物体色3、视觉残像课后作业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个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明其颜色产生的原理。6教案课题第一章色彩的产生第二节色彩的三属性授课班级12计算机平面(春)授课时间使用教材《色彩构成》课程类别必修课课时2学时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色彩的三属性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明度、色相、纯度的推移2、对色彩进一步感知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究精神2、激发学生艺术灵感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色彩的三属性难点明度、色相、纯度的推移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张贴版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学法理解记忆法教具笔记本电脑、挂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时间分配组织教学1、互相问候2、检查出勤2'复习提问1、光谱、物体色、视觉残像的定义2、颜色产生的原理10'新课导入1、为什么在光线明亮时,我们看到的颜色鲜艳而又清晰?2、为什么在光线昏暗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颜色模糊而又黯然?那么,在我们学习了光与色的形成原理之后,就要进一步学习色彩具有哪些属性。3'新课内容第二节色彩的三属性颜色可以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指黑色、白色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而其他颜色均属于有彩色。从心理学和视觉的角度出发,有彩色具有三个属性:明度、色相、纯度。15'7一、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之外,还可称亮度、深浅程度等。黄色明度较高,蓝紫色明度较低。色彩可以通过加减黑自来改变明度。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种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和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进行一副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把对象的有色彩关系轴象为明暗色调,这就需要有对明暗的敏锐判断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构成的关键。【张贴版教学法】:1、黑白明度推移图片2、黄色明度推移图片3、蓝色明度推移图片二、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导致的: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在色相环中,红、黄、蓝是不能经过混合产生的颜色,是最基本的颜色,我们称之为“三原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颜色称为“间色”,比如红加黄得到橙,黄加蓝得到绿,红加蓝得到紫,橙、绿、紫就是问色:三原色相混合或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的颜色称为“复色”。根据混合比例的不同可以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比如黄灰、红灰、蓝灰、橙灰、绿灰、紫灰、黑灰色等。根据色彩的特征,我们把色彩分成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258色。通常我们把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15º以内的色彩称为同种色,例如朱红与大红;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45º左右的色彩称为类似色,比如黄色瑚橙色;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100º以上的色彩称为对比色,比如红、黄、蓝;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在180º左右的色彩称为互补色,如: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黄色与紫色。【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观看电脑中的一组图片,判断每张图片属于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中的哪一种。三、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黑、白、灰属于无彩色系,即没有彩度。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倘若加入无彩色系任何一色或对比色混合,均可降低它的纯度。纯度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具有绿色相似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纯度变化系列是通过一个水平的直线纯度色阶表示的,它表示一个颜色从它的最高纯度色(最鲜色)到最低纯度色(中灰色)之间的鲜艳与混浊的等级变化。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纯度最高的色是红色,黄色也较高,但绿色就不同了,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纯度体现了内向的性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色彩纯度的选择往往是决定一块颜色的关键,只要对色彩纯度的控制达到精妙的程度,才可以算是一个严格的、经验丰富的色彩设计家。【分组讨论教学法】:分两组讨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使纯度发生改变?获得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