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和思潮,后来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和思潮,它迅速取代浪漫主义,发展成全欧性的文学潮流。由于其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1.社会历史背景:资产阶级的全面胜利、劳资矛盾、资产阶级内部矛盾;2.自然科学和哲学思想: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空想社会主义3.文学原因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摹仿说文艺复兴莎士比亚——举起镜子照自然启蒙文学以文学作为工具浪漫主义文学细节描写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以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第一,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同情苦难,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人文主义向人道主义转变第四,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第五,现实主义文学扩大了文学题材的范围,革新了艺术表现手段。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在法国出现了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出现了狄更斯;俄国出现了果戈理等一批伟大作家。60、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此时,西欧虽然出现过一些著名作家,但他们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力量已经减弱了。在俄国,由于兴起了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现实主义仍在发展和深化,出现了象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伟大作家。此外,现实主义文学在北欧和美国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出现了易卜生、马克·吐温等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司汤达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梅里美与《嘉尔曼》梅里美是法国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作家。创作风格是在现实主义的精细描写中,带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想像。善于描写欧洲资本主义城市文明之外的“蛮族”生活和不同于资本主义法律的行为方式。《嘉尔曼》又译作《卡门》,被法国作曲家比才配曲,改编成歌剧,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小说塑造了“恶之花”嘉尔曼的形象。《卡门》卡门引诱无辜的士兵唐·约瑟(堂何塞),使他陷入情网,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并被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卡。于是,约瑟与卡门之间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约瑟的爱情,终于死在约瑟的剑下……这部悲剧小说因经法国音乐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而取得世界性声誉,“卡门”这一形象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卡门对文明社会的仇视往往被阐释为对资产阶级伪善的反抗,其实这里也触摸到人类内心最隐秘的一面,即原始本性中追求强力和渴望自由的欲望。所以,这位狂放不羁且反复无常的江湖女子竟也如此令人着迷,成为有史以来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女性。卡门性格中最突出的是她的“恶”,她是一个丝毫没有法律、道德约束的女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干的又都是偷盗、抢劫、走私、杀人的邪恶勾当。这个形象心地之恶和行为上的不择手段,表现出狡诈多变、残忍无情和厚颜无耻的特点,显示了性格上的邪恶与玩世不恭。但嘉尔曼的性格中还有着“真”的内核。她是一个敢说敢为、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的角色。当然,她撒谎、行骗,走私犯罪。但这些只是她“工作”的“方法”,她在对待自己的感情和生活选择上,是一个真实的人——尽管这真实显现出来某种内心世界的邪恶。她珍视自由,蔑视法规,从不掩饰自己真正的好恶,从不装假以适应别人。卡门具有独立不羁的个性,以同社会作对为乐事,深深任何形式的拘束,追求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一种恶的、以损害他人为基础的“自由”。为了这种维护这种“自由”,她不但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率真大胆的个性,赋予了嘉尔曼形象动人的光辉,使这一形象因此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量,和火一样的热情色彩。她与堂何塞的爱情悲剧,正是野性与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暗示了嘉尔曼式的、带原始意味的自由,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格格不入。但她性格中的极端自私的无政府主义内涵,却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某些特点。都德19世纪后期一位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的故事》(《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巴黎公社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巴黎公社文学是在公社运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在法国巴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中诞生的。巴黎公社的诗歌是巴黎公社革命史的艺术纪录,是公社英雄的纪念碑。公社的作家和诗人都是工人、公社领导人和战士。他们在创作中善于借用诗歌形式,政论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使诗歌短小精悍,充满战斗激情。《国际歌》的诞生《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16年后的1888年6月16日,工人作曲家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彻夜不眠,谱成了那首气壮山河的曲子。从此,这首战歌响遍了全世界。欧仁·鲍狄埃(1816-1887):欧仁·鲍狄埃,鲍狄埃生于巴黎的贫苦的工人家庭,他一生都是穷人和无产者。《国际歌》(1871)比尔·狄盖特(1884-1932)谱曲“公社被镇压了……但是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理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今天这首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鲍狄埃是在贫困中死去的。但是,他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真正的纪念碑。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劳资矛盾、改良主义思潮、宪章运动及宪章运动文学等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1.把劳资矛盾作为创作的主要题材;2.作品的主人公大都是小人物;3.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也宣扬了改良主义和阶级调和的思想;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概况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形成的,40至50年代达到高潮,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流。产生了一批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小说家”的优秀作家,如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以及勃朗特姊妹等,促进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繁荣。萨克雷: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代表作:《名利场》重点塑造了女冒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名利场》发表于1847—1848年。描写穷画师的女儿蓓基夏泼不择手段向上爬的经过。夏泼利用自己的美貌作为向上爬的资本,嫁给一个小贵族,挤入上流社会。但是,即使是这个污浊的名利场,也不肯接纳她这个下层爬上来的女子。最后,因丑行暴露而身败名裂。盖斯凯尔夫人代表作《玛丽·巴顿》(1848)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小说反映了宪章运动中工人的罢工斗争,也表现了劳资和解的愿望。它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的宪章运动。宪章派诗歌——欧洲早期无产阶级文学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现象。工人们以歌曲等形式,配合他们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形式上,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代表作家是琼斯。宪章派诗歌不仅鼓舞了工人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为后来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三)德国现实主义文学毕希纳:德国早期现实主义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代表作:《丹东之死》维尔特:德国工人运动诗人,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四)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1875)的童话创作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丹麦文学提高到了世界文学的水平。《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大海的女儿》等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勃兰兑斯丹麦文艺评论家文学史家。《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研究了十九世纪前期法国、英国、德国文学的发展流向和内因,有力推动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者由于本书及其它论著,曾被称为泰纳以后欧洲最大的批评家。比昂松挪威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因其在戏剧方面的杰出成就,获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挪威现实主义作家三杰。(五)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文学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普希金的创作对俄国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30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现实主义成为俄国文学的主流。由于具体国情所决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不同特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第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鲜明地反映着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现实,以强烈的讽刺手法对农奴制及其残余以及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第二,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主人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实现了从“贵族多余人”到“平民知识分子”再到“忏悔贵族”的转变。第三,有强大的文学理论及时地指导着作家们的创作。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过程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在五六十年代走向繁荣,到70至90年代达到高峰,并转向衰落。批判锋芒主要针对封建农奴制,后来也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普希金的后期创作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莱蒙托夫、果戈理等早期创作以浪漫主义见称的作家,也在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自然派”由来:果戈理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别林斯基则反驳对立派攻击果戈理的言论,认为到4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特点:真实描写并批判社会的黑暗,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这恰好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发展:经过普希金、果戈理的创作实践和别林斯基在理论上的阐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到40年代已经完全获胜,并于五六十年代进入繁荣时期。赫尔岑(1812—1870)《谁之罪?》(1847)创造了另一个“多余人”别里托夫。冈察罗夫《奥勃洛摩夫》俄国小说家冈察洛夫(1812-1891)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1859)塑造了“多余人”形象的最后一个典型。这一形象的出现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俄国贵族阶级已经丧失了历史上曾经起过的进步作用,精神上已趋于死亡。表明贵族革命性的终结。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点,其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855)对唯物主义美学作了重大贡献。小说《怎么办?》(1860)提供了一批“新人”的形象。新人是指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平民,自食其力,追求自由,意志坚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怎么办》中的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是新人的代表,职业革命家拉赫美托夫则是新人中的优秀分子,具有较高度的理论修养,时刻为革命献身。19世纪俄罗斯三大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自然派”的理论家,《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先生的中篇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现代人的精神领袖,《怎么办》杜勃罗留波夫:《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正在的白天何时到来》(六)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1.与自由资本主义同时产生,历史不长;2.移民较多,少受封建束缚,崇尚民主自由精神;3.思潮迭起,内容庞杂,风格鲜明多样。希尔德烈斯希尔德烈斯的长篇小说《白奴》写一个混血奴隶阿尔琪历经许多坎坷后逃出南方的故事,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和蓄奴主的残暴,有力地批判了南方的蓄奴制《汤姆叔叔的小屋》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斯托夫人(1811——1896)。她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代表着废奴文学的最高成就。汤姆的形象:逆来顺受的黑人形象。善良、忠厚、宽以待人;虔信基督。汤姆悲剧的影响: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说她是“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