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一、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提到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备课、上课。而有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教师甚至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事先设想好学生会在什么环节遇到困难,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串,帮学生铺设好台阶,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很轻松地就能学会。于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教师又设计了大量的所谓针对性的习题来进行巩固训练。这样的教学确实能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达成度。但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将渐渐地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变得不去思考、不会思考。设想一下,一个不会主动思考的学生,即使他的考试成绩再好,他在数学学习上又能有多大的发展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而思考正是人类不断创新的源泉。学会思考,才能走向成功,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能够自觉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去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思考作为一种“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是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并维持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学生不会自发地进行数学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多种数学思考的方法。同时,思考的过程必然是艰辛的,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动作、情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中去。也许学生思考的答案与教师事先设想的并不一致,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思考本身要比结果更可贵。当问题得以解决的时候,学生思考的成果所带来的喜悦更是为下一步的思考注入了高涨的情绪,有利于推动学生继续思考,进而乐此不疲。三、课堂教学中要对数学思考进行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反思能够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与数学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思考进行反思,不仅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能使学生及时地优化思维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并尝试对新知的延伸进行探询。下面是一位教师设计的“探索三角形相似”的片段案例:教师叙述上节课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说明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提醒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确定探究途径。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遇到的困难。学生想到的途径有:(1)从相似三角形定义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的六个条件中逐次减少一个条件来判断,如减少一个角、减少一条边,减少两条边……直到想到所有可能的方法。(2)从一个角或一条边开始,逐步增加条件来判断,如,一个角、两个角……,一条边,两条边,角角边,角边角……直到想到所有可能的方法。(3)根据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想到可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弱化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师:同学们的思考都非常的好,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选择一条最好的途径。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同学们选择了第三条途径。这位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可能有哪些途径,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好途径。一方面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去分析比较,猜想验证;另一方面,又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反思回顾以前学习过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要耐心地倾听学生思考的结果,给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要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感悟数学学习的思考方式。通过这些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