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辅助教学材料TEACHINGMATERIALSOFMBA管理学院SCHOOLOFMANAGEMENT—MBA-1-工大《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巨人兴衰的奥秘——史玉柱访谈录1996年底,声名赫赫的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巨人大厦被迫停工,生物工程由盛及衰,负债结构中出现恶性债务,讨债者蜂拥上门,集团资金周转不灵,最后酿成风波。有人说,史玉柱运气不好,盖巨人大厦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行紧缩,地产降温。此外,施工中打地基又碰上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又将地基全淹。开发保健品,恰好撞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降温,其实,这些客观因素不是致命的。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分析,史玉柱承认两点:一是决策失误,摊子铺得太大;另一是管理不善,经营失控。如果从个人因素上刨根问底,史玉柱也承认对宏观形势估计不足,巨人集团一帆风顺使他过于自信,头脑发热。然而,当你在史玉柱3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沉浸于那窗帘低垂近乎灰暗的氛围里,关起门来与他聊上三天,你会发现,抽象的结论变得非常的具体,概括性的总结变得无足轻重,而许多的偶然因素反倒影响着史玉柱的决策,史玉柱有一堆困难,而这些困难也不是他能解释的。当史玉柱流露出它的困惑,我们也许会感到,巨人的危机实际上是整个民营经济的危机,正如史玉柱所言:“我只是先行一步触礁。”我们一直认为,困扰国有企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产权不清,而巨人集团是典型的民营企业,史玉柱控股90%以上,他辛辛苦苦创下一份产业,可又在他的手里付之东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许多民营企业主可能都意识到同样的问题:再创下一分局人产业后,驾驭和管理这份产业是复杂而微妙的事情,绝非轻而易举。投资12亿元的70层大厦,没用国家一分钱记者:你什么时候着手巨人大厦?预计投资多少?当时巨人集团的资产是多少?可用于巨人大厦的资金是多少?史玉柱:我们1992年决定盖巨人大厦的时候,曾经打算盖18层,但这个想法一闪而过,出来的方案是38层,当时巨人集团的资产规模已经有1个亿了,流动资金约有几百万,我们计划盖38层的本意是大多数自用,剩下一小部分租出去,并没想进军房地产业,因此楼层面积设计也不是很大,后来,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从38层蹦到了70层。记者: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怎么变成了70层,最初的自用为何变成了房地产开发?这是巨人集团投资方向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决策?这一改动投资预算增加多少?史玉柱:38层的想法出来不久,1992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我们公司参观,看到这座楼位置非常好,就建议把楼盖的高一点,由自用转到开发地产上,于是,我们把设计改到54层。后来,很快又把设计改到64层,此中因素有两个:一是设计单位说54层和64层对下面几处影响不大;二是我们也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当时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定在63层,我们要超过它。1994年初又一位领导来视察珠海,同时要参观巨人集团,我们大家觉得64层有点犯忌讳,集团几个负责人就一起研究提到70层,打电话向香港的设MBA辅助教学材料TEACHINGMATERIALSOFMBA管理学院SCHOOLOFMANAGEMENT—MBA-2-计单位咨询,对方告知技术上可行,所以就定在70层。如果盖38层,工程预算大致为2亿,工期2年,后来改为70层,预算增加到12亿元,大约6年完工,我们做这一系列决策时,正赶上全国房地产热,全国在发烧,我们也昏了头。记者:你最初准备建38层时,需投资2亿元,而巨人集团当时可用于大厦建设的资金只有几百万元,你打算如何筹措?史玉柱:1992年,中国经济又上快车道,宏观调控也没开始,房地产形势特别好。虽然手中只有几百万流动资金,但在1993年时巨人6403汉卡在市场上卖得非常好,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00%,如果一年回报四五千万资金是不成问题的,两年就是1个亿。另外1个亿资金靠卖店楼花也能筹到,房地产正热嘛。此外,施工过程中很多款可以等完工之后再付,这样就有资金使用周期的空档,实际建设中用不了2个亿,今天看来,38层的方案我们是能承担的。记者:当你将巨人大厦更改为70层时,投资已增至12亿元,你又将如何安排资金?史玉柱:大厦全部投资是12个亿,但实际操作上我们略改了设计,用不着掏那么多,因为巨人大厦是写字楼,不用装修,由租楼或买楼者按自己的风格装修。装修在建筑里面比重是相当大的,刨掉这块只需7个亿资金就够了。当时的想法时,这7个亿我们自筹1/3。卖楼花筹1/3,剩下向银行贷1/3。虽然动用自有资金这一块,从1个亿涨到2个多亿,但因盖70层工期也延长3年,而且当时生物工程起势正火,这点资金不难。记者:大厦动工后,你实际筹到多少资金?史玉柱:大厦动工后,总共筹了2亿资金,其中我们自己投入6000万元。银行方面我们没贷一分钱,很大一部分靠卖楼花。巨人大厦的楼花在香港卖得相当火,一平方米一万多港元,我们拿到800万港元,另外还有5000万港元要到交楼的时候才能拿到,在8000万里实际能作6000万,给了香港代销的律师楼和代理商2000万港元,国内我们卖楼花筹到4000万元,楼花上总共拿到1.2个亿。在香港卖的楼花很规范,不退款的。在国内签定楼花买卖契约规定,三年内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果未能如期完工,退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三年的合同期限是1994年初到1996年底。记者:巨人大厦变为70层后,成为珠海市标志性建筑,你得到当地政府哪些支持?史玉柱:首先是地皮上的优惠,我们在地价上只花了1500万元,等售楼后再补交。巨人大厦原本地价是每平方米1600元,政府将地价降为每平方米700元,最后大厦5万平方米地皮是按每平方米350元收的。这一项政府就优惠了6000-7000万元。其次,巨人大厦最初主项是自用,后来改为房地产开发,在报批和成立房地产公司时,有关部门也是一路绿灯,很顺利。记者:按房地产业的常识来讲,没有银行支持是不可能做成。据我了解,在巨人大厦动工那年,你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而且中央领导也频频到巨人集团视察,你也名声大振,这些条件使你从银行贷款并不难。何况,你在资金筹措计划中,原打算有1/3从银行贷款,为何没有实施?史玉柱:我们在计划做巨人大厦的时候是想过要贷款,只不过后来没有贷。1993年下半年,正当我们想在这方面做些工作时,宏观调控开始了。刚开始,我们倒不觉得贷款很迫切,因为前期卖楼花的形势不错,没有为资金担心,觉得没有银行贷款问题也不是很大。1994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影响加深,对香港也产生了作用,这时卖楼花也不行了,就把楼花全部停掉。MBA辅助教学材料TEACHINGMATERIALSOFMBA管理学院SCHOOLOFMANAGEMENT—MBA-3-不过,1994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巨人集团效益非常好,我们因此没感觉到需要找银行借钱。1995年上半年是举人最辉煌的时期,每个月账上这笔钱还没用完,上千万的钱又来了,我印象最深的事,一次在青岛开会,我把一个分公司的经理批了一顿,因为他一个星期只上交了800万元,而这个分公司一般一星期回来的钱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多时到2000万元,这种形势使我们认为就用自有资金盖楼,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记者:据报道,巨人大厦建设资金的枯竭,导致巨人集团全面财务危机,是什么直接诱因形成这一恶果,施工中的问题还是资金安排上的问题?史玉柱:两方面都有,在施工中我们碰到断裂带,如果当初决定盖38层也会碰到,但只需加进岩层10米就行,实施70层方案后,打进岩层30米。加上运气不好,两次发大水把我们地基全淹了。结果不仅资金预算增加,更重要的是拖长了工期。巨人大厦几次加高,费用跟着大量增加,计划做64层的时候,我们在地基上的预算是6000万元,可等70层楼的地基打完,整个投进去1亿。当卖楼花的钱用完后,我就从生物工程方面抽调资金,由于抽调过渡,导致这一新兴产业过渡贫血,生物工程出现萎缩,提供的资金越来越少,几近枯竭。1996年6月份以后,我们迫切感到需要银行贷款。在这之前,大楼从来没有因为资金问题停过一天工。但这时候我们开始预感到再往后发展,但靠自己的资金力量肯定耗不起。到了10月份,这种感觉非常强烈了。但这次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真正的导火索是卖给国内的那4000万楼花。按合同讲,大厦施工三年盖到20层,1996年底兑现。可由于施工拖期,没有完工,当债主上门后,我至少要4000万元本金。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咬牙退了1000万元,那3000万元因财务状况已经不良,无法退赔,结果债主天天上门催讨。记者:到1996年下半年,你才意识到银行贷款的紧迫性,为时已晚。从宏观上看,货币从紧政策已影响之深,各处钱都紧。从微观操作上,临时抱佛脚根本来不及。一头自有资金断线,一头贷款没有着落,两头一逼财务危机自然产生。史玉柱:巨人大厦实际上最难的已经做完了,工作量都在地低下,如果能有贷款,巨人情况也不会这么严重,但巨人集团还有一个很大缺点,以前没和银行打过交道,除了存点钱或资金走账之外,与银行基本没有信贷关系,巨人这回是第一次想大量贷款。因为原来很少主动找银行,这次突然去建立这种关系,而且所需贷款不是一个小数目,难度很大。我本人最不擅长的是搞公关,不喜欢往外跑,常常吃饭睡觉就在办公室里,一个星期不下楼。可像贷款这种事还非我本人去。不去还不行。硬着头皮去跟陌生人讨贷款,效果可想而知。记者:在1993年时,你只有几百万资金想盖38层大厦,已经令人瞠目结舌。而你又把38层一下变70层,使资金预算猛增到12亿元,真可谓气吞山河。更让人吃惊的是,资金需求如此巨大,在大厦一期工程中,竟把银行搁置一边,靠自己的力量干,虽然现在意识到必须贷款,可你的资金缺口还有三四个亿,银行能贷给巨人集团吗?史玉柱:不仅常人想不到,人民银行总行也不相信巨人大厦没有贷款,在传闻巨人破产后,银行马上派一个工作组到珠海检查,看银行损失了多少钱,给银行造成损失根源是什么?是哪个银行做的?工作组来了之后真不敢相信,我们没向银行贷一分钱。危机出现后,我们四处求贷,总算一家银行答应贷1000万元,但要求把已经投了1.7个亿的整座巨人大厦全做抵押。后来,1000万元的贷款也没有全兑现,只给350万元的3个月短期贷款。价值至少2个亿的巨人大厦抵押出去,只贷到这么点钱,而且所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全让人家拿走,我再也不能拿巨人大厦作抵押了,可不这样怎么办,病急乱投医,迫MBA辅助教学材料TEACHINGMATERIALSOFMBA管理学院SCHOOLOFMANAGEMENT—MBA-4-不得已呀!生物工程的“巨人行动”快速推进而后方生乱记者:你为什么会涉足生物工程这个新兴领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你的决策?当你一步跨入后,采取什么战略拓展市场?史玉柱:1992年时,我便萌生进军生物工程的念头,当时只是朦胧意识到生物工程是一个利润很高的产业。1993年下半年,王安电脑公司破产对我影响很大,感到巨人集团也迫切需要新的产业支柱,出于这两方面考虑,我就决定跨入生物工程领域,开始找项目时,有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同学,手上有“脑黄金”的技术。这种产品在美国已经卖的比较好了,我就高薪聘请他过来,帮助设计“脑黄金”项目。1994年8月份,在我把“脑黄金”投入市场的时候,实际上已开发出10余个产品了,完全能形成一个保健产品系列。我最初做电脑生意时,采取的营销战略是广告开路,开发启动生物工程也采取同样的思路:搞一个项目,开发出产品,然后打广告,做销售,等有了回报接着再做下一个项目。1993年。集团注册成立了康元公司。集团给康元公司投资300万元,让它启动“脑黄金”,结果一炮打响,效益显著。加上,那时巨人的声誉很好,生产厂家只要有定金,三五个月甚至一年以后付款都行,所以生产上资金上都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巨人只花1000万元,就开发出系列产品,生物工程全面启动。记者:初战告捷是否奠定了你的信心,然后大军杀入生物工程,短短两年使巨人在这一新兴领域迅速膨胀?史玉柱:“脑黄金”的成功效果完全出乎意料,于是在1995年初,我提出发动“三大战役”,这一年集团在生物工程上投入广告费增到1个亿,一下子向市场推出12种产品。这样一来,巨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