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农业经济学期末作业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李睿祺专业:09级农村区域发展学号:40906103指导教师:李俊松2011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目录一、背景...........................................................................................................................................4二、研究现状...................................................................................................................................5三、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概况分析...................................................................................................6四、对策及解决方案.....................................................................................................................10(一)、转变农村的养老观念.......................................................................................................10(二)、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11(三)、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果实行社区养老、福利机构养老,就必须有养老服务设施.............................................................................................................................................11(四)、通过土地流转筹集部分养老资金...................................................................................123摘要在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的青壮年都纷纷的涌入城市,然而这一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造成了农村里的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留守。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正在像老龄化社会迈进,老龄化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养老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更加的完善和健全。尤其是在这农村里的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保障缺口,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人口流动4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由农村流向城镇。2001年,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6%,达8961万人。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功,农村生育率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核心家庭日益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个人型流动转变为家庭型流动,妇女儿童也越来越多地加人流动人口的队伍。在2000年的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少年的比例为13.78%。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的农村老人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因此,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2000年《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把依靠子女养老作为第一选择的有79.1%,男性老年人为76%,女性老年人为82%。虽然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导方式,但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方式的改变,导致相当多的老年夫妇和独居老人固守乡村社区,成为事实上的留守老人。根据“五普”资料的推算,我国2000年60岁及以上的留守老人大约在1800万左右。其结果使养老关系中的载体与对象发生空间分离,养老的难度增加,农村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之下我的文献综述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概况分析及5对所有要面对的种种困难进行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二、研究现状国内对留守老人的研究起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后产生的出国潮早期的研究,刘炳福、袁缉辉主要关注上海等大城市由于子女出国而孤独的留守在国内的老人状况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指留守老人问题。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有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改善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提高了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能力,但人口流动也使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使对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功能弱化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在河北、河南和安徽进行了题为《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的人口调查研究,编辑部举办了题为《聚焦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的论坛,对农村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和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留守老人的研究内容。包括在成年子女外出后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老年人抚养孙子女的隔代教育等问题,关于隔代家庭中留守老人对孙子女的教育和抚养问题。多数研究者以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抚育孙子女的负担增加了,留守老人对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隔代监护和教育是代际互助的表现,但隔代监护和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存在客观的差别,但留守子女的隔代教育问题的利弊,目前存在一定的分歧。6三、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概况分析(一)、在王东平,彭建强,闰震的文章《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的影响》中说道样本老人经济供养来源据调查,由于中国农村老人养老基本没有社会保障,因而农村老人的经济供养仍然以子女供养和自己劳动所得为主,但是,子女外出务工与否对其老人的经济供养来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农村老人基本没有养老保障,仍然以子女养老为主。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投入的影响为明显的正效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同时增加了对老人的经济供养能力,有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对经济供养的满度也较高。对于身体健康、有个人收入的农村老人,无论子女是否外出务工,对子女的经济供养需求均较小,而对于没有个人收入、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讲,子女对其的经济供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子女对老人的经济供养与老人性别、年龄关系不大。而子女较多的老人得到的经济供养也较多。基于以上的观点对于老年人经济收入低生活负担重这一点我觉得成立相关的老年合作社之类的组织,把“留守老人”聚集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做一些盈利性质的小加工产业,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老人部分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而且丰富了“留守老人”的业余生活那样就不会让他们感觉到精神的空虚、生活的单调。同时村政府或者是乡政府每月应当对“留守老人”进行物质上的补贴,及时的送上养老金和养老补贴,对应的养老保障也要完善。7(二)、在方菲的《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中提到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呈现出“差序格局”,文中说精神慰藉可以通过子女的孝敬、配偶的关怀、亲属的关心、朋友的沟通等方面来满足。中国老人.尤其农村老人的精神慰藉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特点。所谓“差序格局”是指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亲疏之别。就仿佛一个石子投入水中,形成不同的涟漪,这些涟漪成同心圆式分布,自己是圆心.不同的涟漪圈层代表不同的关系层,和自己这个圆心越接近的来往越密切.道德观与责任感越强。即以“已”为中心形成社会关系的“亲疏”和“远近”的系列关系。子女、配偶、亲戚、邻里、社会机构等对老人的影响作用依次递减。基于以上观点政府应加强老年人又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相关服务机构、队伍和一系列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留守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我想这些是必须要做到,可是对于以上这样的差序格局,这些方法始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还是要靠自己的子女,这样的话就要他们不出去打工赚钱留在农村来照顾老人,然而他们的收入、就业问题就要靠政府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兴办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环境,让青壮年增加对自己故乡的依赖,那么就会减少人口的流动相对应的老人们也会有人照顾。8(三)、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在老年人个人日常生活服务方面,基本上是靠自己照料和家庭成员照料,由养老机构、居委会、村委会、志愿人员、朋友邻居和保姆等社会服务的比例极小,如在穿衣、吃饭、洗澡和上厕所等方面,分别仅占0131%、0191%、0146%和0134%,即99%是由自己和家人照料;在做饭、洗衣、料理家务和购物等方面,由社会服务者分别占113%、1163%、1101%和1118%,即98%由老人自我服务和家庭成员帮助。子女不在身边,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家庭氛围缺失,生活无人照料。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会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去医院看病时,子女不在,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针对老人无人照顾这一点我认为除了通过建立一些列的养老院、老年人看护中心之外。对村里的一系列留守的人群,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将他们按实际的各自情况拼组成一个家庭,这样一来老年人就不会感到缺乏家庭氛围,留守妇女对留守老人照顾的同时政府会给她发工资这就解决了部分收入问题,而儿童就会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所谓的家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另外一个方法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留守妇女”对留守老人专门照看的组织,对那些留守妇女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派发工资让他们去照顾留守老人,这样一来可以解决“留守老人”的照看问题和“留守妇女”的收入问题。9(四)、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农村老人来说,生病之后,医疗费的支付是他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在农村,老人一旦生病特别是生了大病以后,不仅医药费的大量支出会使老人陷入贫困,而且老人在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后,也失去了劳动收入的来源,使得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因此,关注子女外出以后谁来支付留守老人的医疗费用这一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就医难,医疗费用问题,建议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留守老人”小病不用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留守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留守老人”的健康档案。提高“留守老人”的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的贷款发放部门应该开展送款上门的相关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留守老人”在家领款等。(五)、孙慧明在《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探析》对安全问题有这样的看法。其一,留守老人大多年事已高,一辈子含辛茹苦,往往积劳成疾,加之子女不在身边,容易出现突发性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其二,农村留守老人大多缺乏科学知识,由于使用电器不当导致火灾从而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其三,留守老人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他们年老力衰,无还击之力,财产易于被盗。有时,不仅造成财产损失,人往往也因受到惊吓而生病。针对安全隐患对愿意进入地方建立的养老场所一起生活和被照10顾的老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照顾:对那些不愿意加入养老院而愿意留在自己中的老人可以设立一对一户的制度派专业的人员进行照顾,也可以安排人员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体患病的留守老人干农活,给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照料,还可以组织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部门,定期深入社区留守老人家庭,进行健康检查,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和护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