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块化与产业集群组织模式选择研究姓名:苏蒙珂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民经济学指导教师:王海杰20091125模块化与产业集群组织模式选择研究作者:苏蒙珂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宋昱雯.于渤.SongYuwen.YuBo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探析及政策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08,(11)本文从产业集群和虚拟企业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虚拟产业集群产生的组织背景入手,分析虚拟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性、解释其概念的内涵和组织属性,并对其成员的构成及实现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发展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2.学位论文楼杏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研究2005本课题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研究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组织模式。在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演变趋势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理,并构建了多维系统模型,为更好的研究发展组织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学研模式不可丢弃;2.高新技术产业集成化国际化的趋势,要求组织有弹性,打破地域界限;3.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4.立足于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模式中,由科技型企业、技术源(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组成了主要结点,并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技术资源共享型组织结构、中观层面上采用“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创新联盟结构、宏观层面上采用中心—周边式的组织结构。然而要保证创新组织模式的有效运行,必须确保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作为支撑。本课题选取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群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建议。3.期刊论文郝宇.陈芳.HAOYu.CHENFang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探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6)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遵循产业集群的规律,研究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三种典型组织模式: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于虚拟链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4.学位论文付丹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2008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持续发展观的实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一个国家、地区间的经济竞争逐步演变为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独有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为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已成为生产要素活跃、技术创新显著、人才效应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具潜力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关系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揭示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过程和效应,更好地配置系统资源使二者协同发展,达到区域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共同发展,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论文以区域经济理论、高新技术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入手,以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者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以两者间的互动关系为主线,以两者间的作用机制和协同机制为核心,以互动机制评价为保障,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论文在研究和吸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自的涵义、功能和运行机制,构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框架结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而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创新提供外部支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的整体框架。本文剖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从理论视角分析了该作用机制形成的原因,并从结构要素视角揭示了该作用机制形成的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协整理论为基础,借助国家高新区的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产出贡献率的测度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论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的社会资本、区域经济及影响区域经济的其它因素等角度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借助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演化的布鲁塞尔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论文深入剖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机制,建立两者间的协同发展模式,借助协同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五流联动”模型,并利用序参量描述了两者间的有序关联及协同机理。从政策协同、‘金融协同、技术协同和制度协同等方面分析了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途径。论文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综合评价体系,设计了两者间互动机制运行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积分法的互动机制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最后从宏观调控和微观基础建设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5.期刊论文邓颖禹浅析产业集群组织模式的优势与风险-企业经济2006,(5)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组织模式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相关产业组织不仅要认识到产业集群组织模式的宏观和微观优势,更要认识到其风险性,这样才能认清影响产业集群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善加利用此种产业组织模式.6.学位论文王步云传统产业集群小企业能力系统的研究2009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对象。br 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本质就是企业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能力进行研究很有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由于企业能力发展受到产业结构和组织模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不同的能力演化过程,形成不同的能力系统,因此,本课题研究必须考虑特定的产业结构和组织模式对企业能力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传统产业集群的视角来分析小企业的能力系统,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br 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在传统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能力是由资源能力、联盟能力、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战略能力和企业家能力等六个要素构成的系统,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根据这些能力要素在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可以划分为基础能力层次、核心能力层次和发展能力层次,其中基础能力层次包括资源能力要素和联盟能力要素、核心能力层次包括组织能力要素和技术能力要素、发展能力层次包括战略能力要素和企业家能力要素。按照能力要素在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能力层次的划分,本文提出小企业能力系统“金字塔”结构的理论模型。此外,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资源交换与共享、规模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能力;产业集群“社会资本”效应,鼓励企业的联盟行为;产业集群作为“中间组织”的制度安排及其集群网络的开放性,可以提高组织效率;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有利于内部知识的积累、转化和创新,有助于提高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产业集群信息网络和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企业战略分析的能力;产业集群特定的“社会情境”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良好土壤”,它是诞生优秀企业家的“温床”;而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它也对企业家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与企业能力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br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和理论假设,本文运用专门的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小企业能力是由资源能力等六个要素构成的系统;2、在传统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能力系统不是“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而是“木桶式”的平行结构;3、产业集群与小企业能力要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br 这些结论的启示:1、传统产业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资源条件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它们在经营管理中已经形成与众不同的“社会惯例体系”。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特点和资源条件发展能力系统。2、企业需要加强能力系统的基础性建设,注重能力系统的平衡发展,强调能力的系统功能。3、企业能力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对能力进行持续不断的投资和建设,实现能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4、企业能力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能力的培养必须具有战略视角。7.期刊论文渠旭梅.QuXumei浅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科学之友2009,(23)文章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组织模式,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现有发展模式和局限性,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及构成.8.学位论文张培亮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200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特别是在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中,“3C”所带来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进行组织和制度形式的创新,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正成为诸多地方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群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以浙江的“块状经济”和广东的“专业镇经济”为代表,涌现出一批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集群,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只是出于对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而进行简单的“扎堆”,企业之间存在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整个集群系统缺乏一个高效、科学的供应链系统来进行整合。本文从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的角度出发,从目前主流的以某一企业为视角的单链式供应链管理研究,延伸到以某一产业集群为视角的网络式供应链(即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文章首先对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一般性的梳理和归纳,为后面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认为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源于企业,但不限于企业;依于集群,但不囿于集群”的产业组织。文章接着对集群式供应链的特征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指出我国当前主要存在单一中心型、多中心型和无中心型三类集群式供应链组织。文章在总结不同类型集群式供应链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归纳出集群式供应链的总体组织构架(名词性组织),并进一步指出驱动集群式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四个驱动因素。接下来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即从四个驱动因素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具体的组织模式进行研究(动词性组织),并分别给予相应的产业集群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从政府、中间结构以及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的具体政策及保障措施。9.期刊论文郑彦.ZHENGYan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与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经济经纬2006,(1)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它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静态的组织模式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集群中既存在分工对集群合作创新施加影响,也同时存在集群合作创新促进分工深化的反馈并改变原有组织模式的过程.通过对其组织模式与合作创新所处阶段进行动态研究,则得出少数龙头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群组织模式是形成完善的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前提的结论,这也是我国众多传统产业内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