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普通高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分析作者:陈咏梅原牡丹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14期摘要:依据新课改提出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北京市八一学校在体现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中,自主研发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对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环节做了不少尝试。文章对问题结构、驱动性问题优化及子问题拆解和搭建学习支架进行细致梳理。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课程目标课程主题驱动性问题子问题拆解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中指出,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并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为此,普通高中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明确项目式学习的课程目标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校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也在更新迭代。目前,基于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越来越多地通过项目式学习,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建立学生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关联,以此逐渐实现教育部提出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要求:“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为PBL)是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课程建设项目组把项目式学习的焦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真实问题解决跟真实世界发生真实的关联,并在项目式学习中发掘潜能,了解自我,不断反思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面向未来的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培养未来人的要求。1.依据学生特点确定项目式学习的课程目标我校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培养目标,既要结合本校的育人目标,也应结合学校未来一流科技高中的发展规划;既要依据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MTC联盟提出的学生评价新模型(ANewModel),也应参考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内容共同制定。经过综合考虑,我校确定了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拥有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内在动力龙源期刊网(热爱、好奇心);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真实问题解决的策略;三是培养学生具备迎接未知挑战的坚毅品质。2.依据课程体系确定项目式学习的课程主题在高中课程设置中,项目式学习的课程与学科课程并行,用一定课时选择修习不同主题的项目。工程科技类的项目式学习主题主要包括:《中国制造2025》系列课程,《3D打印机的设计与制作》《智能家居设计》《设计并制造一台排爆机器人》《卫星测控与应用》《月球探测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无人机原理与制作》《北斗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开源硬件开发与应用》《多足机器人》等。科学探究类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是学科教师自主研发的课程。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创设了一个星球移民计划的大情境,各学科的项目主题主要包括:物理的《传感器的物理学探究》;生物的《星球移民——探索神奇的生命世界》;化学的《航天员功能饮料的设计》。其他类别的项目式学习主题还有基于批判性思维融入语文学习的《批判性写作》,将生涯教育与职业体验相结合的《八一创业营》,将喜欢数字技术的孩子聚拢在一起的《微电影创制》。二、实践项目式学习的策略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我校尽量确保其涵盖相关学科内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并确保主题范围内关键知识的传递与理解的途径和方式符合现代学科科学规律,并在项目设计开始就对知识、能力、素养水平等做出评价量表。用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中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不断质询反思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追求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项目式学习从主题设定后的驱动性问题的提出与优化、子项目与子问题的拆解、知识与能力的划分、学习支架的提供、过程性评价到项目管理等有多个环节要在实践中进行规划、细化、形成相应的策略。1.项目式学习的问题结构项目式学习要解决的是一个真实的实际问题,或者设计的面向未来的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实际问题如何演变为学科问题,并通过学科问题的分析解决,再迁移回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龙源期刊网第一,要明确一个结构不良的实际问题是一个怎样的问题。这个实际问题一般都融合多学科、多技术、综合思维,但解决问题的条件通常不够充分,结构层次不清晰,学科边界不明确。第二,要对实际问题做具体分析,结合问题解决过程,分析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由此逐渐演变成基于情境的学科问题。第三,通过对结构良好的学科问题,运用学科模型推导解决过程,并得出结论,再将结果迁移回情境中做类推,并通过评价做调整和优化,最后从学科问题情境回到初始的结构不良的实际问题上来。如下图所示,外层是真实问题分析;中间层是真实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过程;里层是学科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模型较好地阐释了我校开发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群共同建构的问题解决过程。2.驱动性问题的提出与优化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与灵魂。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应该参考如下原则:一是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深度投入;二是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和批判性评价;三是能够直指某个学科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得到科学的证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化学的项目式学习为例,一开始的问题是为宇航员设计制作洗发水,核心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以及其他成分的配比调试,并依据配方进行混合。这个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去学习大量知识,并了解日用品中的精细化工技术。不过,高一学生还不太能自主解决这一问题,甚至从一开始做工程逆向拆解时,对于精细化工几乎没有认知。因此,将问题演变成“设计制作一款宇航员的功能性饮料”,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饮料入手就较有思路。3.子项目、子问题的拆解一个综合实际问题作为项目开始的驱动,通过工程学中的逆向思维对项目进行分析,就可以较充分地拆解出子项目。以生物的项目式学习《星球移民》为例,人类从地球迁移至火星,需要再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多次实践后拆解的子问题,第一个是星球移民会遇到哪些问题、生态系统再造有什么样的方案;第二个是你选择什么样的分解者菌群,并培养相关的微生物;第三个是关于生产者,选择一种植物细胞,并研究如何培养;第四个是关于消费者,实地调查某地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并用于火星模拟;第五个是人类在移民中的孤独感是怎样来的、如何破解;第六个是地球的真实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可以作为火星生态系统的迁移样本吗。龙源期刊网这些子问题的拆解,使得学生在解决项目问题的时候,每个环节的目标都很清晰,并始终跟最终任务“形成一个火星移民的说明书”进行关联,建构起生态系统跟说明书之间的关键连接点。最终,在展示环节就会非常有逻辑、科学规范地予以说明。4.实施中的支架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需要教师辅助和引导的。适时的学习支架会特别有效地支撑学生度过解决问题的难关,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复杂关联体系,有利于以后的实际问题解决。给学生搭建怎样的脚手架和何时搭建,一般会根据以下流程。教师会设计一个项目计划表,细分项目解决环节中的知识、技能。分解出已知和已有能力,以及需要的新知识和新发展的能力。对这些新的内容加以区分,明确判断哪些是学生可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提供素材,哪些需要教师提供学习工具或者进行技能培训。与此同时,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学科项目式课程实践,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体验了团队合作、规则制定、逆向分析、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设计原型及评估、修订优化、成果展示等过程。这样的过程,也让学生体验了多元化思考、批判性思维、权衡利弊做决策、有效沟通、合理妥协、快速高效分工协作。学生感受了项目式学习中的苦与乐,学到了如何自主学习新知识和进行多种复杂关联,在过程中逐渐发现自我、接纳他人、融入团队,依据所长做出贡献。这是一场很有价值的成长的自我探索之路。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2017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行动研究,北京市规划课题重点课题,课题编号:CADA17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