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与“情商”研究新进展上海市第四中学德育室智力与智商的研究历史在19世纪后半叶,智力一词最早由哲学家斯宾塞(H.Spencer)和生物学家高尔顿将拉丁词“intelligence”引入英文的,其代表的是一种天生的特点和倾向性。在智力理论和智商测试的100多年里,人们都在谈智力和它的重要性,但什么是智力,至今还没有产生让人比较信服的理论,“智力”在争议和研究中不断发展。智力究竟是什么?科尔文和伯金汉认为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表现出在学习成就上所取得的差异。斯腾(W.Stern)则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越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即对新的情景从容应付、随机应变的能力越强。推孟、比纳认为智力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如判断力、理解力、推理力和创造力等,善于判断、理解、推理是智力的三要素。西蒙认为智力就是个体学习的能力。卡特尔的智力型态说1、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快速辨认、记忆、理解力等。它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别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少。(例成人文盲)2、晶体智力: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即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大。(科学家、少年大学生)卡特尔的智力型态说(图示)智力水平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年龄•最近心理学对智力的研究智力的三元理论(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80年代提出,代表作《超越智商》;90年代又提出成功智力,代表作《成功的智力》)主要观点:1、智力应该分析智力活动发生的情景;2、对某一个具体操作的任务而言,在不同时期经验的多寡是有差异的。3、通过考察个体智力行为的基础心理机制—成分构成,来衡量智力的水平。智力的三元理论(图示)成分水平元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操作成分情景水平经验水平产生适应环境要求行为的能力。处理新情况及自动化加工信息的能力。“成功智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个方面的均衡组合与协调,才能最终在真实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成功应该包括在智力当中。举例高分低能“智商高,创造能力差”动手能力强,分析和创造能力差。多元智力理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得纳在《心理结构》中提出。基本观点:个体存在独特的且相对独立的7种智力,每种智力都是一个独特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7种智力:言语、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社会)、内部(心理素质)等智力。什么是智商智商是智力高低的评价与测试的指标,是个体智力发展水平在同一群体(年龄、种族)中的比较。在智力测验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大致经理了以下6个阶段:1、高尔顿和生理计量法2、比纳和智力年龄3、推孟和比率智商4、韦克斯勒和离差智商5、皮亚杰和认知发展测验6、斯腾伯格与智力三元理论。智商是怎么得出的?相关的概念:每个人的“4个年龄”:1、历龄(法龄);2、生理年龄;3、心理年龄(智力年龄);4、社会年龄。智商的计算比率智商=(心理年龄/历龄)×100离差智商=100+标准差×Z智商是通过智力测验而计算得出的。智商的分界标准和人数比例130以上,优秀,人数10%;110~129,良好,人数15%;90~109,正常,人数50%;80~89,中下,人数10%;60~79,低智,人数8%59以下,弱智,人数7%智商举例:美国总统;伟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少年大学生。智商不再是成功的代名词。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及反思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自然、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的质量与程度教育意义:1、多元评价学生;2、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智商高不等于成绩好;4、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绪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