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经济圈综合竞争力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三大经济圈综合竞争力研究姓名:刘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赵黎明20070601我国三大经济圈综合竞争力研究作者:刘迪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8条)1.学位论文康俊卿区域性支柱产业的生产力布局与竞争力研究2004本文从提升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对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层的理论探讨,即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上讨论、研究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并且将有关经济学科和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应用于对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为促进区域经济恢复性增长,从综合比较广西制糖业生产力合理布局以及云南烟草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生产的成功实践入手,在现行区域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产业价值链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云南制糖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及提升其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论证,界定了区域性支柱产业及其竞争力、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关于促进云南制糖业生产力合理布局、提升其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对于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极为复杂。因为经济学的分析基础是“理性人”假设,所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都是高度理性,追求最优,甚至被假定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解释的恰恰是:企业与企业是不同的,即有的企业竞争力强,有的企业竞争力弱。本文从对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探讨入手,并把管理学也纳入研究范围,力图对区域性支柱产业进行尽可能透彻的理论和实证剖析。区域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深入研究还会广泛地涉及政治、文化、民族、价值观、伦理等问题,特别是企业文化对竞争力的影响非常大。鉴于此,本文的研究仅限定在经济学以及与经济学密切相关的管理学范围之内,没有涉及文化等非“理性”因素。2.期刊论文刘圣珍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转方式调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战略意义.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应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集约、产业集聚、区域协调;以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环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扩大对外开放、科学引导投资和消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动力,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实保障,大力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3.学位论文张勇萍钢公司并购九江钢厂案例研究2009近年来,全球钢铁行业并购风起云涌。中国虽然已连续13年保持了世界第一钢产量国的地位,但我国钢铁行业只是大而不强,缺乏规模大、综合竞争力强的钢铁企业。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控制能力弱等方面。四次行业并购浪潮确立了美国、日本、欧洲的钢铁强国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数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巨头。因此,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并购就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一大趋势,也是钢铁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快捷手段。@@萍钢历经5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1997年以后的快速发展,在2006年,已具备400万吨钢产能的规模,但是萍钢仍未迈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之列。并购九钢是萍钢主动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是萍钢打造全国棒、线产品“第一品牌企业”的需要,也是萍钢自身发展的需要。@@本论文在阐述了并购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萍钢并购九钢的背景及原因,叙述了萍钢并购九钢的过程以及并购后萍钢在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的整合,分析了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实际效果,最后总结了萍钢并购九钢的经验以及对同行业的启示。研究表明:萍钢并购九钢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并购理念、并购前做好充分准备、重视政府对并购活动的影响以及重视文化整合。@@关键词:钢铁;并购;整合;协同效应4.学位论文赵海鸥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2008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成了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我国现在已经是钢铁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但并不是生产强国,我国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这主要是表现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能力过大,资源消耗高等,综合竞争力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和框架等,对相关文献综述。然后,简要介绍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以及现状,结合我国钢铁产业的特点,在已有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就已给出的指标,对我国钢铁产业进行四大类竞争力的分析,即生产竞争力、贸易竞争力、产品竞争力以及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再次,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的结果,对我国钢铁产业进行最终定位。最后,就我国钢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所已有的内在和外在条件,结合竞争力实证分析,就我国如何提高钢铁产业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5.学位论文曹力维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7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转变,沿海与内地、省域之间、省域内甚至市域内的区域之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也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涉及面广泛,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以及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矛盾等众多的研究领域。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区域的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一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解决当前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西部是中国相对落后的地区,成都市作为西部核心城市之一,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中,成都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均位列全国第九。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都所辖9区4市6县在经济实力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相当大差异。但是,差异是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威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如何调控区域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成都市市域内部区域经济差异,为成都市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第一章是前言。对本文的研究的意义、背景以及研究范围进行了概述。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论述了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城市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相关理论,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区域经济差异形成以及调控措施。最后,在以前学者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对成都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成都市经济空间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探讨。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了成都城市位置及产业布局的变迁情况。认为区域自然基础的差异是地区居民出现经济活动地域分异的先天条件,而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断演变是加大其差异的后天因素。第四章采用定量研究,使用单指标和多指标分析方法。多指标分析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采用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中成熟运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成都市19个区(市)县的经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综合评价值。成都市各区(市)县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S”形波动变化,2005年其区域经济差异已超过国际通用的警戒线边界。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第五章针对以上的定量分析结果,对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成都市区(市)县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呈现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是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成都是我国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科技教育、旅游、对外联系等城市功能。而现在成都市中心城区承担着巨大压力。可见,成都市进一步发展必须分散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大城市”与“大农村”的关系。成都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探索,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①警戒线边界指区域之间人均GDP差距比率超过5~6的范围。第六章是对成都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思考。主要根据第四章定量分析提出的问题以及第五章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认为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要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非均衡即资源在市场上优化配置,实现帕雷托最优。这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可以自由实现。而协调则不是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可以自主实现的,它需要由政府负责进行适当调控。首先,政府要在营造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的宏观环境。在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对落后地区给予优惠。并在宏观上把握好城市空间开发结构,引导落后地区的发展。其次,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打破区域分割,建立区域内互补协作关系,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缓解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环境压力。最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制度公平,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学位论文袁敏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2009随着全球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成为现代物流的汇聚地。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物流,有利于促进城市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在对国内城市物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以国内外对区域物流以及城市物流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内涵、城市物流在城市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我国城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等。其次,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灵活可操作性、规模指标基础性和指标数量适中性等原则,从城市物流需求规模、城市物流供给状况、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信息发展水平和城市物流发展宏观环境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城市物流竞争力综合得分以及城市分类,分析了我国城市物流竞争力的空间布局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培育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7.期刊论文刘玉今年上半年钢材产量与流向区域分布比较-中国钢铁业2005,(8)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等在发布会上,充分肯定了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能力过大,资源消耗高,综合竞争力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今年上半年有关统计数据探讨钢材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供有关人士进一步分析参考.8.学位论文王丽斯广州近期城市主导发展战略实施效果分析——基于城市基本经济活动研究2006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所作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谋划,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促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