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一、产生与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2、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去解决自身的问题。②马克思主义要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2)社会工作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社会工作的特点:需要明确的价值观和理论指导,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需要有应付新问题的能力。3、社会工作的发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工作基本思路:治疗—预防,救助—发展二、社会工作的领域1、含义: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的领域是由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确定的。2、社会工作的领域:(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另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3)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1、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相关概念: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属于政府行为。社会福利: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1)社会工作过程的解析受助者意愿与接受行动社会工作者—理解、行动选择、行动—受助者助人意愿与助人行动(2)社会工作的要素①社会工作者: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②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③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④助人活动:关键,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3、社会工作的类型(1)普通社会工作(2)实际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中,有一些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行政性、半专业性。(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四、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2、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研究和分析基础之上。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一、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1、社会工作者含义: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特征:①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③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1)助人过程的特征分析①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②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③助人过程是不对称的互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的地位:是助人活动的发动者,居于主动的甚至支配的地位。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社会角色: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2)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①服务提供者(首要角色):向受助者提供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②支持者: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③倡导者。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成功。④管理者: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与助人有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⑤资源获取者:为有效助人,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争取所需的资源。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⑥政策影响人:由社会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应该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1)助人(基本功能)(2)救难: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3)解困:受助者遇到困难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序上。(4)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2、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1)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运行的有序性。①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②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2)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①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生命社会秩序。②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③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3)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性与相悖性①一致性:帮助有困难者走出困境会产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效果,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助于对有困难者的救助。②相悖性:社会政策不尽合理的情况下,简单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可能会贻误有困难者的救助,甚至会酿成重大社会问题。只强调助人的至上性可能会冲击社会秩序。③处理:社会工作者在制度范围内开展工作的,即他将充分利用社会制度提供的空间,为受助者服务。为了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能要求修订政策。三、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1、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1)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致助人目标的过程,是经过设计的目标导向活动。社会工作包括:对受助人问题的辩认和对其企求的接受;收集助人所必需的资源;传递给受助者。(2)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①接触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了解可能的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服务对象的求助和主动发现)②调查和确认问题(背景、所遇问题的性质、程度等)③分析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解决的可能性)④服务(对问题的干预)⑤评估(效果评估、过程评估)2、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1)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指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受助者求助模式:主动求助/被动资源获取模式:政府/民间/政府拨付/需要募集服务提供模式:政府组织系统/专业服务体系/民间自然系统(2)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福利服务机构、专业化模式、主动的求助(3)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行政化模式。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性的,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四、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试分析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1、中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体制改革内容的集中表述。(2)特点:①整体性:经济、政治、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层次。②渐进性:探索、经验到推广③非同步性: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④计划性与自发性(2)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社会问题复杂性和尖锐性:回城知青的待业问题;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贫困、人口老化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要靠适当的社会政策来化解,靠体制改革来解决。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发发展社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被提上日程。政府率先推出社会服务社会化;民政城市社区服务。2、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1)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信赖: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半专业化社会工作的改革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建两种努力下发展的。(2)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①不同模式并存:政府、家庭、社区、社会福利机构②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社区互助服务、政府行政性的半专业服务、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③本土性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为主④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问题凸显。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与评价。2、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带头者是美国。社会工作中的宗教价值让位于以科学和知识为基础的专业价值。人本身无条件地被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中心位置来考虑。是一种人道主义义务。社会工作完全被放到人与人关系的天平上来检验。3、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4、价值与反价值:反价值包括操纵和家长作风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①新教伦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自我负责、意志胜恶、艰苦工作和物质繁荣、法律和秩序、助人自助等②人道主义: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仿。③社会福利观念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灵魂。反映对人的关怀,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观点。2、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1)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个人责任到社会责任的过渡。(2)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代表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泰彻的价值体系。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三、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1、方法论:借鉴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2、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建: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操作守则(1)社会价值(基础层次):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竞争。(2)专业价值: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①敬业: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基础。②接纳③自决: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④个别化: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⑤尊敬人(3)专业伦理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适当性;能力和专业发展;服务;诚实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秘密和隐私;费用。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公平和礼貌;处理同事的当事人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承诺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维持专业正直;社区服务;发展知识。⑥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普遍福利。(4)操作守则:价值、知识和技术的统一。价值是指导,知识是基础,技术是手段。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教育问题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核心)、技术教育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1、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总称。个人经验(表象、有限但是丰富)与理论知识(理性、共性、本质与内在趋势但缺失个性特征)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加强。2、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功能(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3)提出一套过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与模式。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逻辑结构1、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1)调查阶段:主要是实际工作,很少对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方法进行理论的思考。(2)精神分析学:采用精神分析学理论一种理论指导工作实践。(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的阶段。精神分析党派是诊断与治疗;而功能主义者学派是重建、潜能发展相互关系,中心是服务对象本人。(4)获得阶段:数量上巨大增长。(5)盘点阶段:对理论清点、整理、评估。(6)理论统一阶段: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理论观,相互竞争中并存。(7)理论归类阶段:理论空间有序化,产生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