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主讲人:吕铭联系电话:66781188,13605326596E-mail:lvming@ouc.edu.cn前言学时数:34学时内容: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授课形式:讲座式—论文作业—复习考试教学目的:初步形成管理思维模式,掌握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了解教育管理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管理特点,具备解决一般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参考书:1、《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高等教育管理学》,薛天祥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高等教育管理学》,姚启和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管理概述“管”者,十二月之音,物开地芽,故谓之“管”,原指竹筒等细长之物。引伸为对人、财、物、事的执掌与制约,有主宰、包揽、管辖、负责、照管等动态意义。“理”者,治玉也。原义为“治”。《韩非子·和氏》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整治土地、治疗疾病、治理、处理、办理或协调(事务)等。简而言之,在中国古代,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第一节管理管理一词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是指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管理是一种高度科学化、组织化的活动,因此,现代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第二节中国的管理思想2.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儒家学说—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以德为先道家学说—效法自然(天道),无为而治周易学说—刚柔相济,阴阳五行,平衡和谐兵家学说—“五事”(道、天、地、将、法),“五德”(智、信、仁、勇、严)法家学说—依法治国,严刑厚赏,“国富而贫治”墨家学说—尚贤、尚同、民富、节用佛教学说—行善积德、宽厚仁爱、清新寡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评介——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1)封建社会漫长,阻滞生产力发展,管理缺乏大规模社会生产的实践,缺乏比较完2善的科学管理理论。(2)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诸子百家各有主张。有些观点对立,甚至是相互矛盾(例如儒家与法家、墨家),尚未形成了人们所公认的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3)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古代的管理思想具有两面性,如儒家的“重农轻商”、“求稳定,不求创新”、“歧视妇女”等观点带有一定落后保守成份,应予以否定2.2中国近代的管理思想—“旧学为题,新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以前):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后期(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管理思想2.3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毛泽东、邓小平—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吸收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生活小康,人民健康;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物质基础,文化繁荣。以人为本,突出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第三节西方的管理思想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三节西方的管理思想脉络图(时间线索)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9世纪末之前)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当代管理理论的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3.1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分工、协作、权责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约束、控制、行为、债务古希腊的分工学说—组织、分工、归属古罗马的管理机制—集权、等级、职责、经营3.2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3—关于劳动组织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的观点。—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改进。3.2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把价值与交换价值区分开来。—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地租的源泉,因此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年)—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人事管理之父”—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人的关心至少应同对无生命的机器关心一样多。—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1792—1871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分工与分配理论,运用运筹学的方法研究分工、分配比例及效率关系。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3.3西方古典管理理论3.3.1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时间-动作关系,效率研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管理—有差别的计件工资—计划与执行分离,管理人员专业化3.3.2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的一般管理理论—“过程管理之父”—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度的集权与分权;跳板原理;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3.3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的行为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达成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的有效形式,适用于一切组织。—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法定权力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科层体制(官僚体制)—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只有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行政组织的权力才是最合理又合法的。科层管理理论观点:职位分类、权力分层、资格法定、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I.Barnard,1886-1961)组织理论ABLCMDNEOFPGQ跳板原则4组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协作系统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强调权威性,实现高效率3.3.4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的试验(HawthorneExperiment)第1阶段:变换车间照明条件试验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3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霍桑实验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乔治·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高低与人际关系有关—行为和群体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群体工作标准比金钱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3.4现代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分析:多种模式(或方法)的并生过程或经营方法(管理过程学派)人际行为方法(行为科学学派)系统方法(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方法或案例方法(经验主义学派或案例学派)决策理论方法(决策理论学派)数学的或管理科学方法(管理科学学派)随机制宜或因情况而异方法(权变管理理论学派)企业文化方法(管理文化学派)管理任务方法(经理角色学派)麦肯锡的7-S方法:3.4现代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的丛林3.4.1管理程序学派基础:Fayol的组织经营理论,代表人物:HaroldKoontz&CyrilO’Donnell代表作:《MANAGEMENT》理论主要内容: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职能的分析、原则的归纳提供了一个分析研究管理的思想的构架(兼容并蓄)强调管理职能的共同性(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5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1908-1984)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O’Donnell)—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五种职能有效应用的结果—依照次序完成任务(时间、重要程度等)3.4.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HerbertSimon,《管理决策新学科》理论主要内容: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策:程序化(例行问题)、非程序化(例外问题)决策的标准:令人满意的行为准则(非“最优化”)组织设计的任务:建立一个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赫伯特·西蒙(HarbertA.Simen)(1916~200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决策—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多方案比较选择—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3.4.3系统管理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卡斯特(Fremont•E•Kast),《系统理论与管理》弗理蒙特•卡斯特(F•E•Kast)—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系统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系统“投入—产出”关系,提高管理效率3.4.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2005年,杜拉克),戴尔代表作:《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1954)—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3.4.5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学派)基础:Taylor的科学管理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伯法(E·S·Buffa)《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主要特点:决策:减少个人艺术成分、增加科学性(建立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评价依据:经济效果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运筹学(OperationalResearch即OR)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对策论搜索论网络分析3.4.6行为科学学派基础:Mayo的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雷戈、马斯洛、赫兹伯格、奥德弗、麦克利兰、洛克、弗洛姆、斯金纳、亚当斯等6理论主要思想:管理就是经由他人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重心: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福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rickHerzberg,1923-2000)的“双因素理论”—维克托·弗洛姆(VictorH.Vroom)的“期望理论”—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的“强化理论”3.4.7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英)伍德沃德(Woodward)代表作:《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理论主要思想:基本模式:如果……就要……因素分析:组织的规模、工艺技术的模糊性与复杂性、管理者位置的高低、管理者的位置权力、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