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D)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3、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B)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4、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A)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D)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6、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B)A.锦衣卫B.刺史C.太尉D.节度使二、辨析改错题7、秦始皇统治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实施“推恩令”。(3分)错误:秦始皇正确:汉武帝8、“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上述文字中对“推恩之令”作用的理解正确吗?请说明理由答:不正确。(1分)理由:“推恩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削弱了王国势力;(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三、材料题9、请依据下列材料和所学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规定诸侯王死后,除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封给其他弟子为侯。材料二:将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以上二则材料涉及到汉武帝改革的二个主要方面,依据上述二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上述二项改革内容的作用。答:(1)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2)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加强中央监察权。10、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秦与汉初政治制度的异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汉高祖对秦制之失的分析是否正确。他所制定的矫枉之策的推行有何影响?(2分)(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指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4分)(1)同:沿用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设郡县。(3分)异:分封王侯,实行郡国并行制。(1分)(2)不正确。(1分)影响: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1分)(3)变化:诸侯统治范围缩小;地位降低;社交范围受限制;受中央的严格监管。(任答3点,3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