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情绪与情感【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表现以及两者的种类,情绪理论,情绪情感的功能,尤其要掌握心境、激情、直激的概念,能根据具体事例来区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熟悉情绪的机体变化与外部表现,需要的概念及其分类;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激奋水平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情绪与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情绪与心身健康的关系;熟悉情绪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良好情绪的培养。【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情绪与需要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世界的某些刺激并不能全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种妨碍或干扰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对象,则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二,需要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它通常表现为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人既是一个自然实体,又是一个社会实体,并且是二者的统一。作为自然实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依赖某些自然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赖群体、交往等社会条件。当个体缺乏某种依赖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缺乏感”的心理状态。若这种状态被明显意识到,则称为愿望;若无明显意识,则称之为意向。所以,需要常常以一种“缺乏感”被个体所体验着,并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三、需要的种类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即从总的方面,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社会需要是对维持社会发展所需求事物的反映。按照需要的对象的性质,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谓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等等。在物质需要中,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所谓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等。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随之而来。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这种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对社交、归属和认可的需要,给予爱和得到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总之,这五个层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但是,个人需要结构的演进是波浪式的,较低一级的需要高峰过去以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第二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是两种难以分割而又有区别的主观体验。(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广义上来说,情感与情绪一样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狭义上来讲,它又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和恨的体验等。从严格意义讲,情感与情绪有以下区别:第一,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怒、哀、乐等;而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的友谊感,与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相关的道德感等等。,第二,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但是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社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第三,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的性质;而情感则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第四,从表现角度看,情绪着重于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带有冲动性;而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首先,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这表现在:①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固着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②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这表现在:①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②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二、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及其表现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种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种极端对立的情况。比如,在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在紧张度方面,有紧张与轻松之分;在快感度方面,有愉快与不愉快之分;在复杂度方面,有简单与复杂之分。此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体验。如果外界的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否则,就使人们对之产生否定的态度和引起不满意、烦闷、厌恶、轻蔑等消极的内心体验。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增力性表现为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循环、呼吸、腺体分泌等系统相互配合,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的应激作用,使人和动物能够应付环境中的紧急变化。这就是情绪的增力性作用。增力性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快的情绪、爱国主义的热情等,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忘我地去进行拼搏。情绪和情感的减力性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有时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忧愁、悲伤、过度的焦虑和灰心失望等。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心情愉快时,干什么都有精神;悲观失望时,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其特点是:第一,缓和而微弱;第二,持续时间较长;第三,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具体说来,心境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持续时间却相当长。心境引起的原因往往是生活中的一般事件,如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等。但影响心境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主观世界(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等)。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的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等。其特点是:第一,有激动性和冲动性,力毒强烈;第二,发作短促,冲动一过迅速弱化或消失;第三,发作通常由专门对象引起,指向性较为明显。总之,激情有着强烈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三个显著特点。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通常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强烈刺激。如信仰破灭、亲人死亡或极端的喜悦、对立的意向和愿望冲突、过度的抑制或兴奋都可能导致激情的发生。激情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激情与理智、坚强意志相联系,能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它是人的行为的巨大动力。消极的激情可产生不良后果。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但人的理智与意志可以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3.应激。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般应激状态使机体具有特殊的防御或排险机能,使人精力旺盛,活动量增大,思维特别清晰,动作机敏,帮助人化险为夷,及时摆脱困境。但应激也会使人产生全身兴奋,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规则、不连贯,行为动作紊乱,紧张而又长期的应激甚至会发生休克和死亡。应激的某些消极表现是可以调节的。每个人的个性特点、过去的经验、经受的锻炼和训练在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觉悟、事业心、责任心、献身精神,都是在紧张条件下,防止行为紊乱的重要因素。(二)情感的种类情感是和人的社会观念及评价系统分不开的。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果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这种道德规范的要求,则产生肯定的道德体验,心安理得或产生尊敬感。反之,则产生否定的道德体验,如愧疚、痛苦或蔑视。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有三类:第一类是反映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方面的情感,如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第二类是反映对周围的人和集体态度方面的情感,如友谊感、同情心、怜悯心、责任心、眷恋心等;第三类是反映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态度方面的情感,如良心、羞耻心、荣誉感、自尊心等。2.美感。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反映。审美就是对美与丑进行鉴赏,只有通过认识、评价、鉴赏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观点、标准和能力都不相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一样。不仅对美丑的评价、鉴赏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对善恶的评价也会影响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3.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高级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理智感在认识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有:对新异对象的好奇心与新意感;对认识活动初步成就的欣赏与高兴的体验,即成功感;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感与惊讶感;对下判断所需证据不足时的不安感;对问题解答坚定不移的情感;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对错失良机的惋惜;对取得巨大成就的欢喜与自豪等。理智感不仅产生于认识活动中,而且也是推动人们探索、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第三节情绪的机体变化与外部表现一,表情动作的三种表现形式表情动作简称表情,是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己身体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表情动作可分为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它们是人类的交际手段,而且还是互相交织的。(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二)动作表情动作表情是指情绪在身体姿态、四肢活动方面的表现。动作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三)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指情绪在音调、节奏和言语速度方面的表现,也就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音域、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转折、口误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