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2021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和来年工作计划的情况汇报乡镇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的情况汇报县委、县政府:一、xxxx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xxxx年,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x.xxxx亿元,农业投资x.xxxx亿元,服务业投资x.xxxx亿元,完成税收xxxx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实际到位内资xx.x亿元。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紧紧抓住中国天府农博园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一是全力保障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推进农博园核心区x村拆迁扫尾工作,预计下月完成,确保农博园主展馆、酒店等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厂、农博园北路、场镇x号路等项目拆迁,为基础配套提供用地保障;有序推进农博园核心区集体建设用地挂牌流转,确保蓝城、联想佳沃、中环易达等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二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现有农业优势资源,投资xxx余万元,引导业主巩固提升有机农业基地、猕猴桃基地、韭菜韭黄基地、食用菌基地、循环种养基地“五大农业基地”,逐步形成“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的产业经营体系。通过基础配套建设、体制机制优化、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景观化塑造,加快农业产业景观呈现,打造都市现代农业观光示范环线,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迭代升级。进一步深化张河果园子社区“三途一斯”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股”与县文旅集团组建项目公司建设运营共享农庄,按照“保底+分红”利益分配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同时,成立旅游协会,发展“非标民宿+体验农场+自然教育+特色餐饮+社区营造”等业态场景,加快社区韭菜韭黄和衍纸等文创产品策划包装开发,形成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打造x近郊乡村旅游新IP。(二)突出环境第一关切,持之以恒推进城乡环境提升。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改善等问题,下大力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域景区化、景观化改造。一是精心谋划场镇改造。按照“保、改、拆”的思路,对场镇xx个地块进行资源梳理,进一步明确场镇改造的方向;加快x卫生院、派出所、场镇安置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完善兴场片区和岷江片区污水管网,启动花红堰水街基础设施建设和斑竹林街产业植入。二是因地制宜提升社区景观。按照“水润x?花开七子”理念,结合社区生态本地和建筑风貌,因地制宜差异化实施“x七子”景观化、景区化塑造,实现“一村一品”的意境和目标。积极发动社区群众,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拆违治违,建设小花园、微绿地、百果园、一米菜园xxxx余平米,打造社区景观节点x个;持续开展“x最美人人创,公园城市人人建”等系列评比活动,推进“推窗见绿、出门见花”的公园社区建设,奋力实现社区变景区。三是精准发力实施林盘整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人人参与、户户行动,实施万和徐林盘、岷江梁林盘、田林盘、纪碾杨林盘等林盘整治,完成林盘道路改造提升,引导xxx户群众自主实施改水改厕,清理整治林盘环境;启动纪碾饮用水源保护地林盘截污工程。结合农业产业基地和农博园配套需要,谋划林盘产业导入,着力打造几个形态优美、产业鲜明、魅力独具的农旅融合型林盘。(三)突出稳定第一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落实好,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营造安定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一是全力夯实基层基础。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抓手,结合“五大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基地+支部”的模式,推进农业基地党建工作,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扑在生产线上;进一步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积极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党建“三级网络体系”,努力培育岷江、张河、纪碾等农村党建特色亮点。二是深化社区发展治理。孵化和培育耕心协会、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教育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加快构建“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社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同步提升,实现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共同促进。三是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开展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通过领导包案、会议协商等“五项机制”,妥善化解矛盾隐患和遗留问题x个;结合扫黑除恶工作,扎实开展砂石治理、强买强卖等专项治理,全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三、xxxx年工作计划xxxx年,x镇将紧扣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全会精神,按照县委“成南副中心,滨江公园城”发展定位,扎实推进农博园建设、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建设“中国农博小镇”。(一)突出“功能完善+景观视角”,加快城乡空间布局优化。把x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将提升景观风貌与完善功能配套相叠加,逐步构建“农博园区+特色场镇+新型社区+林盘聚落”的城乡体系。一是坚持把“农博园区”作为科学营镇的核心点。围绕x.x平方公里天府农博岛建设,加快启动主场馆、室外展场、酒店及会议中心、市(州)特色馆等要件建设,打造“长在田间地头的建筑地景”,让农博园区城市场镇建设和景区建设的“爆点”。二是坚持把“特色场镇”作为完善配套的支撑点。按照“建、改、保”工作思路,逐步推进x场镇场镇改造工作,启动花红堰水街等特色街区打造;实施三新路、付中路扩建等一批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公安x分局、x镇卫生院、消防队、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建设,着力提升场镇能级。三是坚持把“新型社区”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点。进一步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x七子延伸覆盖,让社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将广滩村主动融入x县城市建设,提档升级x社区等新型社区;依托天府农博园建设,提升张河、波尔、岷江等新型社区产业业态和景观风貌,实现x七子“一子一格、一子一业”。四是坚持把“特色林盘”作为优化布局的补充点。结合交通区位和生态本底,全面开展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林盘建设,在天府农博园范围内,打造一批形态适宜、规模适度、生态宜居、产业鲜明的特色林盘。推动镇域绿道环村、沿河、绕景、穿镇,有效串联起林盘、社区、场镇、园区,加快构建“绿道环”、串联“社区链”、联通“景区网”,促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二)突出“融合发展+场景植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重点,依托天府农博园农博园的平台窗口作用和引领示范效应,探索以现代农业项目为引领带动的乡村产业全链条、新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农商文旅体科叠加耦合。一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现有农业优势资源,通过基础配套建设、体制机制优化、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景观化塑造,加快农业产业景观呈现,打造都市现代农业观光示范环线,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二是打造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按照“农博+产业”的思路,把天府农博园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巧借林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不断涌现出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新业态。充分利用川西林盘资源,吸引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开发乡村资源,发展文创、电商、度假、民宿、康养等新兴业态,让村庄成为吸引城里人和国内外游客的“理想乐园”。三是形成以融合为特色的x村产业。在张河果园子共享农示范带动下,积极完善“特色民宿+体验农场+自然教育+社区营造”的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条体系。通过基地互助推介、人流共享空间、资源盘活对接、点位互联互通、项目打包促销、互联网赋能等方式,引入房车节、啤酒节、乡村音乐季等活动,催化“外引产业”与“内培产业”良性互作,形成深度互融的“x村产业”。(三)突出“品牌塑造+价值彰显”,厚植乡村文态打造特色IP。坚持文化培育、IP塑造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基础,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一是塑造培育本地特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先主寺、韭菜韭黄等文化价值,大力发展古蜀文明衍生出来的古蜀文化、农耕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旅游项目、消费场景、建筑风格、公服设施中,打响文化品牌。当前,重点挖掘先主寺的三国文化、家国情怀价值,以及韭菜韭黄的文化价值,培育具有x特色的文化IP。二是发扬继承镇域乡土文化。加大对古建筑、古树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更多像衍纸、剪纸、龙舟竞渡等有影响的传统文化品牌,谋划策划一批农村乡土文化会节活动,植入现代气息和时尚元素,把乡土文化做成产业,让无形的乡村文化和有形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发扬。当前,重点培育江学春衍纸等文化品牌。三是高质量提升传统文化供给。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加强文化院坝、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文化室、广播村村响的建设管理使用,发挥农博平台窗口作用,打造更多农民艺术节、乡村艺术展等惠民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当前,重点结合“丰收节”策划开展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四)突出“党建引领+科学治理”,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坚决贯彻“创x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一是坚持党建为基,全力夯实基层基础。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动态延伸。进一步做实深化“x+x+N”创新试点,加强党组织对基层事物的统揽作用,理顺各类主体的互动关系。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抓手,结合“五大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基地+支部”的模式,推进农业基地党建工作,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扑在生产线上;进一步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积极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党建“三级网络体系”,努力培育岷江、张河、纪碾等农村党建特色亮点。二是坚持治理为要,深化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治理体系结构,推动高层次人才、农村“新居民”与村民相融共处,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孵化和培育耕心协会、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教育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加快构建“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社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同步提升,实现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共同促进。三是坚持平安为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开展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排查,通过领导包案、会议协商等“五项机制”,妥善化解矛盾隐患和遗留问题,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建设、砂石治理、社区违建等专项治理,全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总之,我们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把心思和精力汇聚到推动x发展上来,为x加快建设“成南副中心,滨江公园城”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