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20届中考化学考前必杀60题解析(南京地区专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20年化学中考考前必杀200题(南京专用)好题必做60题1.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C.胆矾的研碎D.电解水【答案】C【解析】A、铁钉生锈是铁在氧气、水反共同作用下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胆矾的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氢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厨房中的下列现象肯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电磁炉烧开水B.煤气燃烧C.菜被炒焦发黑D.食物腐败【答案】A【解析】A、用电磁炉烧开水,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水烧开后,还是由水分子组成,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煤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菜被炒焦发黑,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败,是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了酸性物质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2题意。故选A。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A.氧化钙做干燥剂B.小苏打用于糕点焙制的膨松剂C.二氧化碳常用作灭火剂D.用铝做导线【答案】D【解析】A、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以用于制作干燥剂。该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的是氧化钙的化学性质。A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在烘焙糕点时,加入小苏打,在加热时,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糕点蓬松。该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的是小苏打的化学性质。B错误;C、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于制作灭火剂。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C错误;D、铝是一种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可以用于做导线。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正确。故选D。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B.活性炭脱色制白糖C.铁粉用作食品脱氧保鲜D.用汽油去除油污【答案】C【解析】A、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正确;B、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正确;C、铁粉用作食品脱氧保鲜是铁发生氧化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汽油用于清洗油污是乳化现象,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正确。故选C。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A.稀释浓硫酸B.量取稀盐酸C.倾倒液体D.取用碳酸钠【答案】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故B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C错误;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D正确。故选D。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测定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性B.测定溶液pHC.稀释浓硫酸D.配制氯化钠溶液4【答案】C【解析】A、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可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性,A正确。B、测定溶液pH值,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变色后的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B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D、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计算、称量、溶解,先称量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再量取水溶解,故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配制溶液B.称量NaOHC.禁止携带火种D.加热固体粉末【答案】C【解析】A、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且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量12.05g的氢氧化钠,故错误。C、该图标是携带火种标志,故正确。D、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错误。故选:C。8.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先把水倒入烧杯,再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B.实验室用KMnO4制O2结束,应先把导管从水槽移出再熄灭酒精灯5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CO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应先把NaCl固体放入烧杯,再加水【答案】C【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先把水倒人烧杯,再将浓硫酸缓缓倒人水中,并不断搅拌,使得浓硫酸稀释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以防飞溅,选项A正确;B、若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试管冷却,形成负压,将使水槽中的水倒吸人试管,造成试管破裂,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避免水倒吸,防止试管炸裂,选项B正确;C、CO为易燃易爆气体,若点燃不纯的CO,将有爆炸的危险,因此应先通CO一段时间,排出内部残留的空气,使装置内的CO较为纯净,再点燃酒精喷灯,选项C错误;D、配制溶液时,应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溶剂,以防药品附着在烧杯内壁,选项D正确。故选C。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B.测定空气中O2含量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答案】C【解析】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冷却后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6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O2含量,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C、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溶液相同,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将打磨后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逐渐变红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答案】C【解析】A、将打磨后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实验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CO和Fe2O3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三氧化二铁为红色,铁粉为黑色,故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符合题意;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瓶口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中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物质B.向盛有2粒高锰酸钾的试管中加入5mL水:暗紫色固体几乎不溶解7C.将足量盐酸倒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白色粉末消失,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D.黄铜和纯铜相互刻划比较硬度:纯铜片表面出现划痕【答案】B【解析】A.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紫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过程黑色粉末中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物质,现象描述正确;B.高锰酸钾可溶于水,向盛有2粒高锰酸钾的试管中加入5mL水,形成紫红色溶液,现象描述错误;C.将足量盐酸倒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粉末消失,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现象描述正确;D.黄铜为铜锌合金,硬度比纯铜大,和纯铜相互刻划,纯铜片表面出现划痕,现象描述正确。故选:B.12.根据下列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②④化学性质稳定B.③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电子C.①③④是原子D.②是阴离子【答案】D【解析】A、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B、③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①③④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8故选D。1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B体温计中的水银热胀原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C酸碱盐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溶液中阴阳离子的个数相等,电性相反D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正确。B、体温计中的水银热胀,原因是原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正确。C、酸碱盐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是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不是个数相等,选项错误。D、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C。14.对以下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氧气液化后变为淡蓝色分子间间隙变小C铝的耐腐蚀性较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CO和CO2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答案】C【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引起的,故选项解释正确;C、金属铝耐腐蚀性较强的原因是金属铝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有保护作用,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915.钯是1803年由英国化学家武拉斯顿从铂矿中发现的化学元素,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下列有关钯的说法正确的是()A.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6C.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6D.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答案】C【解析】A、钯元素中带“钅”,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B、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46;故选项错误;C、钯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46;故选项正确;D、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故选:C。16.过氧乙酸(分子结构如图)是一种绿色杀菌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过氧乙酸比醋酸多1个氧原子C.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每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9个元素组成的【答案】C【解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指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过氧乙酸(CH3COOOH)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6×3=76,说法错误;B、只能说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比一个醋酸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说法错误;C、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1:2,说法正确;10D、每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9个原子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说法错误。故选:C。17.“酒精消毒”是抗击“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下列有关酒精(C2H5OH)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酒精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C.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直接构成的D.酒精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答案】B【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一万以上的有机物。A、酒精相对分子质量为12×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