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3、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不同。①与传统现实主义内容上的政治化承载不同,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庸常的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人生;②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对生活本质意义的发掘,新写实小说表现的是未经加工过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或称“生存本相”,是对生)存本身的关注;③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塑造不同,充斥于新写实小说的是一些凡俗的芸芸众生,是无足轻重的所谓的“小人物”(普通人);④在创作态度上,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主体的融入姿态不同,新写实小说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零度写作),掩盖了作者叙事的主观倾向性。⑤在叙事表达上,新写实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总之,新写实小说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写实小说而言的,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更新。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使日常生活本身成为文学写作的对象,成为写作追求的意义所在,写作回到了生活,回到了人本身。但新写实小说在直面“生存本相”的同时,普遍地保持“零度情感”介入状态,对现实采取认同妥协的态度,又导致了现代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高扬的现实批判精神和战斗力量的削弱。3.新写实小说特征生活原生态的还原零度情感1)题材上的凡人小事、日常生活,异于当代小说的写作传统,没有惊天动地的时代大事,也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情怀,他们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小事2)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非典型化,不再设置典型环境和刻画典型人物,在写法上遵循流水账似的生活本来面目的原生态呈现所谓的还原3)写作主题的消解与零度情感,在作品中取消受憎等感情5、王安忆《长恨歌》以都市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在社会挤压下一些人物的世俗生活,以及在时代大变局中无常的命运,以一种“苍凉”的心态和眼光,写出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深入体验,被有的评者认为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这一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7、林道静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在意识的深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但她的生母又是被迫害而死的劳动妇女,她从小失去母爱,受尽封建家庭的折磨,这又形成了她富于反抗的性格,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有可能走上革命之路,同时又注定了她革命化过程的艰难。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她依然离开了封建家庭,走向社会,但她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包围,因而想以死来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最后诅咒。她的这种不幸遭遇,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说明了个人反抗奋斗的软弱无力。后来她被余永泽搭救,并与之相爱、同居,但她仍然不时感到人生的苦闷。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她逐渐投身于革命运动,最后,终于走出了狭窄的金丝笼,走上新的人生之路。经过农村阶级斗争的风雨和狱中的生死考验,她终于与旧我决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30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9、在《组织部信赖的青年人》主题上怎样看待可观效果与文本实际主题上的不相符从小说的文本实际来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虽然具有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现实”的外部写真倾向,但它更是一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原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从一个小学教师的岗位,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来到组织部这个新的工作环境,结果却发现这里的情形与自己的想像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革命意志和工作热情的衰退使他愤怒、疑惑,他为自己无法融合于这一环境而惶恐、伤感。与对外部冲突的再现相比,作者更注重对叙述人心理内部冲突的表现;甚至可以说,对心理冲突事件的精彩呈现,才是这篇作品的艺术独特性所在;小说的主题和现实针对性也只有在对其内部视角的分析中获得更切实的理解。从小说在当时客观效果看,人们从一开始就看重其对社会生活阴暗面的揭露。实际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也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作家积极干预生活,勇于揭示社会生活矛盾的一个尝试,是现实战斗精神的一种体现。可是不久之后,小说却被认为是“向党猖狂进攻”的毒草,作者也因此被划为右派,直到二十多年之后,小说才成为“重放的鲜花”,受到应有的肯定。2、分析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简答)思想主题:小说通过对林震、刘世吾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人民群众与思想僵化的官僚主义等现象的斗争,对生活进行大胆干预,意在唤醒人民在和平年代,要保持战争年代的热情和责任心,其深层意蕴上,是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思考。艺术手法:①作品结构严谨。小说以处理麻袋厂组织问题为中心构思,线索单纯清晰,结构严谨。②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特别是刘世吾形象的塑造。③运用细节描写来进行人物心理刻画。通过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细节,把笔触伸展到人物的灵魂世界,剖示出人物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上的复杂。3、简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简答)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他从一个革命者蜕变为官僚主义者,同时,又展示了其性格的复杂。①刘世吾把“就那么回事”作为口头禅,似乎什么都了如指掌,什么都看透了,对工作中的缺点、干部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随波逐流,找各种理由,把自己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蜕变的灵魂掩盖起来。②他又不同于一般昏庸无能的官僚主义者,精明、能干,目光“锐利”,一旦“条件成熟”后,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在思想上,也时时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人物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上的复杂,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4、分析梁斌《红旗谱》中朱老忠的人物形象。(简答)朱老忠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形象醒目:①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燕赵遗风和少年时的遭遇,滋生了他阶级本能的反抗性,并贯穿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②20年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对乡人的救危扶困,冒险探监等都体现了他的慷慨仗义。③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其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他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5、试述《青春之歌》的思想主题及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林道静这一形象如何评价?(论述)思想主题:《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从“9•18”到“12•9”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的斗争。其特殊价值,不在一般地展示知识分子道路,而在独辟蹊径地探索和表现了中国一类知识女性充满矛盾的追求解放之路。艺术成就:①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解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环境,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同时,简笔勾勒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②浓郁的抒情笔调。笔墨含情,情景交融,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阴柔情愫。人物形象:一方面,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另一方面,她的生母被迫害而死,从小失去母爱,受尽封建家庭的折磨,又形成了她富于反抗的性格。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有可能走上革命之路,同时又注定了她革命化过程的艰难。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她毅然离开了封建家庭,走向社会,但又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包围,因而想以死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最后诅咒。这种不幸遭遇,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说明了个人反抗奋斗的软弱无力。后来她被余永泽搭救,并与之相爱、同居,但仍然不时感到人生的苦闷。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她逐渐投身于革命运动,最后,终于走出了狭窄的金丝笼,走上新的人生之路。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30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6、简析《红日》的艺术特色。(简答)《红日》是战争题材中长篇小说的精品,它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应和时代的同时,体现了艺术上的创造性。具体而言:①以宏大的战争场面的描绘代替了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②小说对战争环境中的人物性格有较好的刻画;③小说在战争与和平场景的相互对照转换的描写中,既在叙述上体现了适度的节奏感,又在战争观念上隐含了对时代共鸣的某些偏离;④在谋篇布局上做到了有张有弛,疏密相接,战争场面的描写做到了点面结合,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军人形象,尤其对高级将领的塑造是一个突破;⑤缺点是缺乏含蓄,情感倾向过于外露,以至叙述上留下较大疑点;常常混淆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的界限,有损于叙述方式的和谐统一。7、分析茹志鹃《百合花》的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思想主题:《百合花》通过对人民战争广阔背景下前沿包扎所里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人物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表现了军民团结一体、生死与共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①构思新颖独特,选取生活激流中的一片微澜-----通过一床绣有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拥军爱民的重大主题;②语言精练、流畅、委婉而饱含情感,同时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表现出浓浓的抒情味;③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自然而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前后呼应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人物风貌;④擅长于针脚细密的心理描写。通过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在借被子过程中引起的细微、隐蔽的感情波澜,层层揭开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之美。10、十七年散文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有哪些?成就:①1949年-1956年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如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如柳青的《王家斌》、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萧乾的《万里赶羊》等。②1957年-1966年第二阶段,是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题材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如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红玛瑙集》等;报告文学迅速得到发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出现。如刘白羽的《万炮震金门》、田流的《忠心耿耿》、徐迟的《祁连山下》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如“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开设等。不足:①“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僵化观念,持续地、长期地强化着作家“左”的思想意识,限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形成了一统的歌颂性的思想表现模式,未能很好地发挥散文应有的文化批判功能;从根本上悖离了五四以后散文真切表现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存在比较严重的反现实主义倾向。②习惯于豪言壮语式的歌颂赞唱,说假话、大话、空话,背离了抒写真情实感的美学原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1、具体分析《茶馆》的艺术特色。(论述)《茶馆》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其艺术特色有:①构思独特,使用“反描法”,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清末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展现了旧中国将近半个世界的历史画卷;②采用“侧面透露法”,“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反映出社会的变迁(选择茶馆的原因:首先,中国的茶馆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次,旧中国的茶馆是五方杂处的地方,可以同时聚集各色人等;再次,茶馆活动着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相应地反映出各阶层,以及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茶馆具有象征意味,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③有意识地舍弃中外传统戏剧的“一人一事”的方法,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④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具有“史”与“象”结合、“虚”与“实”结合,广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