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及其各体诗作一、李白其人二、李白的乐府(掌握其重要特点和贡献)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李白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涵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便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三、李白的歌行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四、李白的绝句(特点,及贡献)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也写得最出色。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绝句体制短小,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可它离首即尾,易流于浅露,所以绝句贵在含蓄。但若刻意锤炼,又易流于斧凿,所以绝句又贵在自然天成。第二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议论式的独白为主,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二、想象的变幻莫测李白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三、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四、李白的地位与影响(要点)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一、杜甫的生平、思想杜甫成为由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享有“诗圣”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二、杜诗的诗史性质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三、杜诗的写实手法(着力于细部的描绘)杜甫的乐府古体诗,除了效法汉魏古乐府取题的用意以“行”诗写时事外,还能自立新题,独创格调。杜诗的写实,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杜诗的写实还融入了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第二节杜甫的律诗(成就)一、五律七律兼擅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他创作了超过前人创作数量总和的七律。二、以律诗写组诗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三、拗律与绝句(贡献之大)杜甫改变了盛唐绝句蕴藉含蓄的清丽格调,创立了一种与其沉郁顿挫风格一致的绝句新风貌。第三节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长篇诗代表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二、杜诗的集大成虚心学习前人的经营,不薄今人爱古人。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三、杜诗的地位和影响杜诗以高度的艺术水平表现了自己对祖国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时刻关怀,不仅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而且一直哺育着历代爱国诗人。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白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第五章大历诗坛(掌握其总体的概括)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掌握诗歌的主要特点)一、韦应物(早期诗、后期诗、田园诗)韦应物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继承了盛唐诗人关怀现实、追求理想的传统,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韦应物的后期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风格闲淡简远。韦应物的田园诗多作于出守地方州县时,将谢胱郡斋诗的表现方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味相结合,为田园诗增添了一种新的境界。二、刘长卿(艺术特点:悲凉惆怅)最为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按照投宿的视角,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动静相间,从中透露出山居荒寒之感,及旅人静夜之多思;文字省净优美而意境幽远,然而弥漫着一层难以言说的冷漠寂寥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第二节大历十才子(原因)“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一、“十才子”齐名“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二、“十才子”诗歌的特色(掌握“三大特点”)特点一:由于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受其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诗歌的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特点二:与词语选择密切相关的是意象的运用。“十才子”更多地偏爱使用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特点三:在诗中运用具体的描述性意象,能保证作品的新鲜感,但要求诗人对客观世界有仔细的观察,细致入微地明辨物象,然后真切传神地写出来。第三节顾况与李益一、顾况(乐府诗通俗明快)顾况留下来的诗中,乐府和古诗占多数。他的诗,无论古体还是今体,都受着江南民歌的明显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顾况的诗,又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而且充满狂放之气。二、李益(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是中唐的先声)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是中唐的先声。李益的诗,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可以看做是盛唐诗艺术上的一种残留现象。而他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元白诗派(掌握元白作品)一、白居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讽谕诗的代表作是《秦中吟》、《新乐府》。感伤诗的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二、元稹(讽谕诗、艳情诗、悼亡诗)元稹的代表作是写于元和十三年(818)的《连昌宫词》。真正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离思》、《遣悲怀》。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三、张籍和王建(从事乐府诗创作)张籍以乐府诗出名,代表作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等。王建的诗歌创作以乐府诗成就最高,题材广泛,爱憎强烈,如《田家行》、《新嫁娘词》。第二节韩孟诗派(特点:追求“奇”、“怪”、“重主观”)一、韩愈(以文为诗)“以文为诗”是韩愈诗歌的主要特点。为避免诗歌因散文化而流于平易油滑一途,韩愈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甚至走到以丑为美的地步,即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二、孟郊(艺术特征)在孟郊的作品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如《杀气不在边》、《感怀》、《寒地百姓吟》等,但数量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迥异于一般文士的无病呻吟。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孟郊的诗多表现其凄凉苦寒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笼罩着一股寒气。三、李贺(艺术特征)李贺是中唐诗坛的天才,他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他的诗造语奇丽,喜用生新拗折字眼,笔触形象而暖昧,带有神秘感,被称为“长吉体”。李贺的诗歌在构思、意象、遣词和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第三节刘禹锡与柳宗元(掌握其体裁及特点)一、刘禹锡(称“诗豪”)刘禹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便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思想家,刘禹锡性格爽朗而倔强。他未因失败和挫折而消沉气馁,遭贬之后,对用世的渴望及对理想的执著,至老不衰。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作中所占分量不大,却是艺术精湛思想深刻的作品。在长期的谪居生涯中,刘禹锡受民间俚歌俗调的浸染,还创作了不少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优秀诗作,清新质朴,真率自然。二、柳宗元(特点:清冷峭拔、清静幽寂)他诗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远,风格清冷峭拔。柳宗元也写过一些山水田园诗,颇有淡泊纡徐之风。柳宗元于贬谪时期写山水,正是他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郁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