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XXXX0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及其发展第二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及其发展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及其发展一、产业组织的内涵与理论渊源1、产业组织的定义关于组织:第一,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第二,指形成的形式第三,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2、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①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②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③斯拉法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大企业内部生产力的扩展具有无限性。这种无限性的扩张具有对市场进行垄断的趋势。大企业是在收益递增的条件下经营的。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越低。如果价格不变,企业则可能无限的扩大其产量,甚至占领整个市场。现实的市场存在着种种影响纯粹竞争的障碍,这些障碍都能使企业增加其垄断实力。④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理论该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1、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3、对SCP范式的批判1、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①贝利和米恩斯对经济力集中的实证研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于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的问题进行了较具体的实证研究,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②勒纳等对垄断指标的研究勒纳比较深入探讨了垄断力的测量方法及指标。③克拉克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克拉克认为,在不完全竞争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条件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的矛盾。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④梅森有效竞争的内涵和度量标准的研究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市场绩效标准⑤贝恩理论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⑥谢勒进一步总结了有关市场行为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在贝恩的基础上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并指出了所谓的产业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基本条件的反馈效应。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因果关系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基本观点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贝恩对进入壁垒的定义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进入反映出来的。如规模经济、资本需求量和产品差异等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产业组织政策: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政策主张“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衰退①美国传统一些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②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③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批判3、对SCP范式的批判1、SCP范式是建立在跨部门的实证研究上得出的经验式结论。单向因果。2、“集中度—利润率”假说3、SCP范式无法提供对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1、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2、可竞争市场理论3、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4、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1、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①基本观点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不均衡状态在现实中只是暂时的。高集中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市场绩效起决定性作用进入壁垒: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中的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②政策主张一个政府对其合意的市场绩效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参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起调节作用。应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干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范围。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③芝加哥学派和哈佛学派的主要区别方法论SCP因果关系政策主张方面2、可竞争市场理论1982年,鲍莫尔以及帕恩查和伟利格3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合著并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标志着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形成。良好的市场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①主要观点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能够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沉没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一个完全可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乏阻止力。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仅仅取决于是否存在沉没成本,而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Hitandrunentry鲍莫尔:即便倏忽易逝的盈利机会也不会被潜在的新进入者所忽视,因为他能在价格发生变动之前进入市场取得收益,然后在气候变得恶劣时不付任何代价地离开市场。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Sustainable)条件下达到的。②政策主张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反托拉斯政策和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3、新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新奥地利学派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基本持批判态度,和芝加哥学派一样也信奉自由主义,赞赏市场有秩序的结构,但在理解这种结构实际是怎样取得时,又按照自己独自的方法论对市场过程进行剖析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解市场时强调正在进行的经济过程,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他们认为现代的竞争均衡所假设存在的情况,其实应该是竞争过程的结果。在新奥地利学派看来,完全竞争理论从各种假设案件出发是本末倒置,没有对竞争过程作出任何有用的解释。哈耶克指出,完全竞争概念的问题在于它描述了一个均衡的状态,却不谈导致均衡的竞争过程。这一概念本身是有竞争之名而无竞争之实。新奥地利学派认为,完全竞争理论的这一前提不仅是非现实的,而且还会对人们产生误导。因为如果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完全信息的话,那么可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就可立即迎刃而解。实际上,无论政府也好个人也好,都不可能掌握完备的知识和信息。因此,经济运营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如何发现和利用分散的知识和信息,使资源运用于社会有用度更高的方面,而这只有通过竞争的市场才能实现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4、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经典教材是法国学者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四、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1、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研究2、企业退出问题研究3、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研究4、产业组织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5、市场结构与产业绩效研究6、垄断产业改革与政策管制研究案例一:AT&T与柯达胶片冲印一体化案的比较在1982年AT&T解体以前,AT&T公司实行包括提供长途、市话服务,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和研究开发在内的一体化经营。AT&T通过设计专门的技术标准,并保守网络标准信息,以排除其他制造企业。当司法部反垄断处受理此案时,AT&T在申述中举出柯达公司的例子。柯达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胶卷,这种胶卷只能用柯达公司自己制造的设备才能冲印,而且柯达公司对冲印其照片使用的化学试剂进行保密,从而形成胶卷生产和冲洗上下游一体化。最终,司法部判AT&T的行为是反竞争的,并未判柯达的行为是反竞争。AT&T和柯达的一体化的主要区别:一是行业特点不同。1982年以前,可以说AT&T是电讯设备的垄断买主;而胶卷行业的用户是分散的竞争性买主。二是柯达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产品,尽管柯达产品的开发导致其他厂商(主要是Berkey)的成本增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生产新的产品。实际上,柯达的行为促进了其他胶片生产厂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而AT&T是按其设备标准设计公共网络的标准,如果其他制造商不采用AT&T的标准,其设备就无法与公共网络连接。因此,可以说柯达公司是利用竞争优势,而AT&T公司是滥用市场力量,其一体化和保密是反竞争的。由此可见,一体化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主要判据是一体化企业是否滥用市场力量,关键要分清滥用市场力量和发挥竞争优势的区别。案例二: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案波音和麦道公司分别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老大和老二,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第1位和第3位。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合并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但是,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越来越强劲的挑战。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如果波音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简答:1、简述有效竞争三分法标准的内容、优缺点。2、简述SCP分析框架。3、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观点主张。4、什么是“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