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以洪秀全和曾国藩为中心一、洪秀全走上起义道路•1.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出身中农家庭。做过十年塾师。多次考秀才,名落孙山。•2.1843年第三次考试失败,得一场热病,呓语:“我的日子短了,我命不久了。父母啊!我不能报答大恩,不能一举成名以及显扬父母了。”•3.1847年再次赴广州考试失败。阅读《劝世良言》(作者梁发)。对洪秀全发生影响的是这些内容:上帝是独一真神,其他崇拜的对象都是妖魔。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是平等的。上帝差遣他的儿子下凡,替世人赎罪。人人要遵守十诫。•4.洪秀全自行洗礼(洗除罪恶,去旧从新)。赋诗:•吾侪罪恶实滔天,幸赖耶稣代赎全。•勿信邪魔遵圣诫,惟从上帝力心田。•天堂荣显人宜慕,地狱幽沉我亦怜。•及早回头归正果,免将方寸俗情牵。•5.发展成员有族弟洪仁玕(1822-1864)、同学冯云山。均屡试不第者。•6.1844年4月离家传教。圣经“先知在故乡本家没有得人敬重的”。到广西贵县赐谷村。•7.1845-1846年洪秀全返回家乡执教,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百正歌》、《改邪归正》等著作。将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农民的要求结合起来。要点是:由上帝主宰之天下为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得起尔吞我并之念。他号召:“于今夜退而日升矣!惟愿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跳出邪魔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8.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传教(1845.1)•当地状况:“佃众田稀,供不及求,谋耕急切,则租约必重,晚岁供所获之半于田主……又山中距江既远,故佃租必每担加十斤或二十斤,以作田主运销之费。租或短供,则易佃之声立至。处舟舶不通之地,力穑而外,谋生之路少……故乞田而耕,辄暗滋争竞,匪为租不敢负,且或先期而缴,或奉钱作质。因是鬻及儿女者,往往有之。斯山居之农所常见也。”•9.冯云山门上贴一幅对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至1847年上半年发展信徒2000多人。据说建立了拜上帝会。尊洪秀全为教主。•10.1847年洪秀全到广州向美国传教士学习圣经和宗教知识。他第一次读到《旧约》和《新约》。当时广州人民反对英人进城的斗争正如火如荼。•11.1847年秋天,洪秀全到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1848年写出《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原道觉世训》:皇上帝的子女与不信上帝的阎罗妖、妖徒鬼卒对立。“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太平天日》记述洪秀全异梦的故事:•1843年洪秀全病中被天父皇上帝派天使接到天上,天母为他在河边洗净身秽,圣贤为他剖腹,出旧换新。天父带他(皇上帝的次子)俯瞰全世,观看凡间妖魔迷害人情状。天兄耶稣帮助他战逐混入高天的妖魔。天父命令他下凡做太平天王,诛妖救世,并赐他一把宝刀和一颗金玺,宝刀用以斩除鬼魔,金玺用以治服邪神,要他以此建立地上天国。•天父的形象是:头戴高边帽,身穿黑龙袍,满口金须拖在腹上,像貌最魁梧,身体最高大,坐装最严肃,衣袍最端正,两手扶在膝上。•12.起义领导集团的形成:•杨秀清(?-1856)以种山烧炭为业。取得代天父传言的身份。•萧朝贵(?-1852)自耕而食。取得代天兄耶稣传言的身份。•韦昌辉(?-1856)出身地主兼典当商,“颇知文义,阴柔奸险”。•石达开(1831-1863)“自幼读书未成,耕种为业”。•13.1850年6月金田团营。•洪秀全赋诗:•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殘一鉴中。•“开炉火打刀枪,共除妖魔。”•男女别营。圣库制度。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一)政体—君主制•天王是太平天国的最高主宰者。“天生真主,命作君王”。“真主做事即是天做事,其诏书即天书。”“天下万国朕无二。”“天下万郭[国]人民归朕管,天下钱粮归朕食。”•一姓一系,嫡长承袭。封其子洪天贵为幼主。•“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因王设府。天王、东王、北王、翼王分别开府设殿,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但无常设的总理国务机关,也无丞相、宰相之职。(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以天王洪秀全的名义在天京发布的一个以土地问题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平分土地•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按亩产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丑各半”,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十六岁以上的男女每人一份,数量相同。十五岁以下的减半。•又有调剂之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丰荒相通”,“以丰赈荒”。•“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也。”以国库制为中心的农村公社组织•以二十五家为一两,设两司马,管理行政、生产、分配、宗教、司法、教育、赏罚、保举、警卫等事。•“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力农者有赏,惰农者有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为之,农隙治事。”•每户农民要将每年收获所得的农产品,除留够全家所食可接新谷外,其余一律缴归国库,不得私人所有,“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凡鳏寡孤独废疾者,均由国库供养。•“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拜上帝•“其二十五家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书》焉。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妇行,听讲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焉。”乡兵制•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下设五师帅,每师帅下设五旅帅,每旅帅下设五卒长,每卒长下设四两司马,每司马下设五伍长,每伍长下领四伍卒。通一军人数共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凡设军后,人家添多,添多五家,另设一伍长……•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和对平等的渴望,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意义。•唐代王仙芝起义提出“均平”,北宋王小波、李顺提出“均贫富”,南宋钟相、杨么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空想。这种方案把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它不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因此它具有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和反动性。•这一制度所表现出的进步性和落后性的矛盾,是由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实际执行交粮纳税政策•《百姓条例》规定:“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每年大口给米一石,小口减半,以作养生。”•《东王杨秀清等奏请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本章》:“……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如蒙恩准,弟等即行颁行诰谕,令该等遵办,解回天京圣仓堆积。”实际执行交粮纳税政策•《前玖圣粮刘晓谕粮户早完国课告示》:“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收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扫数如期完纳。为此特行晓谕尔粮户人等知悉:今值三月之期,正为应完地丁之候,所有一切应完地丁,以及芦课、鱼课等项,无论富户、贫户,务宜一体完纳,不得迟延拖欠。现门[闻]头班东乡地方,粮户顽梗,本大臣即着头班军、师、旅、卒、司等,在于三汊港设局征收,倘有不遵,查出定必禀报,按以天法治罪,决不姑宽。”城市政策•根据“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的原则,在天京废除私有财产,居民的土地、房屋归公,财物归圣库,生活必须品由圣库按定额分给。城市政策•在天京取消家庭,将全城男女分别男行、妇行,分别住在男馆、女馆,每馆大约二十五人。十六岁至五十岁男子住在牌面馆,除参军者外,其余负担拆房屋、筑土城、挖濠、抬炮等工作。老幼男人住牌尾馆,担任司炊、寻菜、削竹、觅薪、扫街、拾字纸等工作。妇女住女馆,从事挑砖、抬瓦、运米、割麦、寻柴、掘濠等工作。•除诸王外,暂停婚娶,虽夫妇不得聚首。•废除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有手艺的男子分配到诸匠营、百工衙中工作,如土营、木营、造箭衙、豆腐衙等。女红编入锦绣营。产品全部交公,不进行市场交换。生产者除吃穿外,别无报酬。•结果匠人多逃亡,甚至叛乱。一封信中说:“惟机营三千余人,木营七百余人,瓦匠营九百余人,无长发管领,且皆江南人,可以说通,以备内应。”天京太平军初期的生活情景•《贼情汇纂》:“伪官虽贵为王侯,并无常俸,惟食肉有制,伪天王日给肉十斤,以次递减,至总制半斤,以下无与焉。其伪朝内各官一切衣食,皆向各典官衙取给,军中亦然。……礼拜钱及粮米、油、盐一律皆有定制:伪官每人每七日给钱百文,散卒半之;每二十五人每七日给米二百斤,油七斤,盐七斤。”•但有些官员有贪污。“诸剧贼莫不私藏秘积,足以自奉。”六合守将“积钱至万贯,将据而有焉。”文化政策•站在天主独一真神的立场,捣毁庙宇和偶像,特别打击孔孟,将儒家经典斥为妖书,严禁诵读和收藏,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在天京设立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但是太平天国并不能对儒家思想进行实质性批判,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祖之类的字句,或者改个别字句,如将“国”改成“郭”。不久又宣布“孔孟非妖书”。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清朝尚未腐败到可以被推翻的程度。与太平军作战的将领和官员,或被杀,或自尽,或逃跑,但却不投降。曾国藩等起于民间,组织武装,不乘机推翻清朝,却与太平军为敌。士人几乎没有投奔太平军的。这种情景与秦末、隋末、清朝武昌起义之后的情景完全不同。这说明统治集团尚未分化,官员和士子并不认为清朝可以被推翻,相反他们认为太平天国不能成事。这是当时人的观察和选择。•2.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纲领和主张。•3.太平军前期是流动作战,仅以偏师北伐,后期则以巩固天京为主的保卫战,始终没有以夺取全国政权为目的的军事战略,也没有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即是说在军事力量上清军始终处于优势。•4.缺乏一个有能力的、稳定的领导集团,缺乏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人物。相反领导集团过早地腐化和分裂。•清方记载:太平天国领导人“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在天京修天王府,有上万男女劳力,历时半载修成。火焚后重建,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五色缤纷,侈丽无匹。•天王大量挑选民女入宫•5.洪秀全缺乏一个开国之君的品格,他尤其不善于用人。•后期,洪秀全用人唯亲已达登峰造极。他最信任和重用的有四等人。第一是幼西王萧有和,十二岁,他的外甥。他曾对李秀成说:“政事不由你相干,王次兄勇王执政,幼西王出令,有不尊幼西王者,合朝诛之。”第二重用的是长兄信王洪仁发、次兄勇王洪仁达。第三重用的是族弟干王洪仁玕。第四重用的是女婿金王钟万信,还有凯王黄栋梁、捷王黄文胜,后两人是小孩子。•洪秀全为了防止将军拥兵自重,封了2700多个王。李鸿章说:“乃增封多王,以间其党,而内乱猜忌之萌,愈散漫不可制。”四、曾国藩编练湘军曾国藩家世•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同治十一年,1811-1872)出生于湖南湘乡白杨坪。白杨坪位于湘乡、衡阳两县之间的高嵋山下,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读书识字的人很少。中进士•曾家世代务农,到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时,方才因读书而成为县学中的一名“生员”(秀才)。曾国藩在六岁时从师入学,十四岁开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