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主讲:扬州大学商学院张春华QQ827943364讲授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讲授教材:芮明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主要参考文献: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2、[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73、杨文士等,《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24、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斯图尔特.克雷纳著,邱琼等译,《管理百年》,海南出版社,2003.96、有关国外管理学名著(中译本)教学目的及考核要求教学目的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2、学会运用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和技术从不同角度(思路)研究和解决管理实践问题3、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考核要求1、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2、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上交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4、认真做好读书笔记5、参加学校安排的课程考试课程主要内容管理含义及其基本问题(管理含义与特性、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主体等)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过程1、计划与决策(计划性质、体系、流程与方法;决策概念、流程与方法)2、组织(组织体系、组织结构、组织形态与组织运作)3、领导(领导与权力、领导的内涵与风格)4、激励(激励性质、相容、行为与制度)5、控制(控制系统、模式和过程)管理的方式1、共同愿景2、目标管理3、人际沟通4、流程创新5、人本管理管理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怎样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你的建议得到上级的采纳;——你的忠告得到同级的认同;——你的命令得到下级的执行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一个中心:寻求自身的发展——两个基本点:能力;关系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有什么区别?第一章管理内涵及其基本问题管理的含义与特性管理的目标与手段管理的创新管理者角色与能力结构管理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与特性管理(Management)的定义管理的特性管理的二重性一、管理的定义最早:管理就是“管辖”和“处理”;泰罗: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西蒙:管理就是决策;法约尔: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无项要素构成;罗宾斯: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管理就是同不同的人打交道,把事情办好;管理就是组织、协调、优化;管理是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过程。二、管理的特性动态性——表现在:一是管理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和组织中进行,以控制和消除各种不确定性;二是不同组织所赖以存在的环境(产业、行业、政策等)以及目标是不同的,其对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管理模式就不同。因而,不存在一个标准的可以套用的处处成功的管理模式。科学性——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艺术性——艺术的三个定义: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形状独特而美观的样子.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实践性,不能机械照搬。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管理的内在规律,管理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符合管理实践的需要。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没有科学也就没有艺术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延伸,没有艺术性,科学就缺乏实践的检验。创造性——管理活动是一类创造性活动,惟有创造,管理才得以生命长青。经济性——经济性强调的是资源配置的成本,包括管理方式方法选择的比较成本;资源配置方式的机会成本;资源获取、利用、分配的成本。管理的五大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是管理性质的五个不同方面的反映。三、管理的二重属性管理一方面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在管理过程中,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要对人、财物、知识等资源合理配置,对产、供、销及其他职能活动进行协调,以实现生产力的科学组织。其具有历史的长期性,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属性:在管理过程中,为维护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需要调整人与人的利益分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带有明显的政治性,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管理二重性对学习与从事管理的意义第二节管理的目标与手段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手段(职能)一、管理的目标1、目标——指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要达到的预期成果。2、组织目标——一个组织(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依据其经营宗旨而提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组织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基本前提。3、管理目标——是组织目标的分解、细化和具体化。指为实现某一具体的管理活动或工作而达成的预期成果。管理目标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可以说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以管理目标实现为前提的,管理目标的有机整合就构成了组织目标。4、组织目标与管理目标关系组织存续组织目标分解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分解管理目标管理目标二、管理的手段管理手段是管理者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职能:计划——对未来行动或活动以及未来资源供给与使用的筹划。组织——包含对组织资源的配置结构、人员以及制度。指挥——领导组织成员执行组织计划,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协调——将组织内在专业分工条件下的各种工作活动和成果进行有序统一的过程。控制——按组织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组织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行动,并实现预期成果的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就构成了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管理的创新一、熊彼特的管理创新思想熊彼特从创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角度,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其创新含义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熊彼特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的创新的五个方面概念的描述,实质上含有了资源配置方式方法的内在含义。而管理的实质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活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创新概念包含了管理创新的基本内涵。然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未突出创新的资源配置功能,没有意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于成功实施了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明确提出管理创新并发展创新理论的当推科斯。(续)二、科斯及其追随者的创新思想科斯以其对企业的起源的研究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科斯认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为零假设的批判和创新),这一成本叫做交易成本。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市场交易。科斯的交易费用概念解释了企业作为市场机制替代的一种必然,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组织产生、发展以及创新的新视角。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科斯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要将现代公司主要解释成许许多多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目的和效用的组织创新的结果。”组织创新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组织创新的原动力在于追求交易费用的节约。钱德勒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企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实为管理革命、管理创新的一部分。(续)三、芮明杰的管理创新思想芮明杰(1994)在其著作《超越一流的智慧——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首次提出管理创新的概念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4)设计一个新的管理模式;(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第四节管理者角色与能力结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管理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的变动管理者的能力结构一、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管理层次:指管理组织中有多少层或级。基于专业分工的需要,通常需要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以实行上层对下层层层指挥和下层对上层层层负责的层级管理体制,保证提高工作效率和协调能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作为企业组织中最具能动性的资源——人,从管理的角度可划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类。管理者指从事管理工作、发布指令的人员;被管理者指接受指令、执行任务的人员。管理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发出者、执行者;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作用的对象。管理主体也即管理者,管理客体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高层中层基层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管理者被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者(续)源。对于中层管理者(执行层)而言,他可能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二、管理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表现等。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他们可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等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管理者角色的变动由于管理者在组织内所处的层次不同,其扮演的十种角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是管理者角色的变动。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分配见下图决策角色信息角色人际关系角色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四、管理者的能力结构高层中层基层技术技能: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关系技能:与处理人事问题有关的技能。形成概念的技能: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能力。第五节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力,将组织中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资源与资源配置2、管理中的人性假定3、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一、资源与资源配置1、组织的资源组织的存在是由于其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他们个人想实现而无法实现的某些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一个组织必须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依据一定的技术转换,生产出符合这些需求的各种商品或劳务。简单讲,组织资源包含“人、财、物、信息”等具体说,组织资源包含以下几种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续)2、资源的有限性尽管每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上都不尽相同,但一定都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体现在(1)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2)组织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资源的有限性(3)人们从自然界摄取资源后创造的财富相对于人们的无限需求的有限性。组织资源有限性的基本要求(1)组织资源的有限性要求组织目标的确定必须与组织可获取(调动)资源的能力相匹配;(2)组织资源的有限性要求组织应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资源效用;(3)组织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续)3、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对有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根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内在结构的要求,在量、质方面进行不同的配比,并使之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从而使产出物成功生产。资源配置的要求——一是要有与产出物结构需求一致的资源配置结构;二是要对资源的市场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在配置过程中要随时进行调整。资源配置过程——资源配置要求的实现过程就是资源配置过程。而管理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本手段。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续)4、资源配置机制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人力资源是组织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具有管理的出发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管理与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管理的效率与成败取决于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而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又受到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而

1 / 2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