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计划生育政策公共卫生政策王慧琴01医疗服务政策王慧琴0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伦旭03食品药品安全政策伦旭04计划生育政策伦旭05/Contents目录公共卫生政策通过全面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解决优先卫生问题的专门行动。政策(policy),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计划、规范和方略。·公共卫生政策,则是为实现公共卫生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卫生计划、卫生规范和卫生方略。公共卫生管理通过合理的、明智的方法,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动员全社会去实现既定公共卫生目标或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活动过程准确把握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内涵,拓展认识和观察问题的新视野,了解公共卫生政策发展趋势,是公共卫生政策实践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更是提高公共卫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从新的视角认识和理解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内涵,拓展科学新思维。1920年,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inslow教授曾给公共卫生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来防治疾病、延长寿命、维护健康的科学和艺术(ScienceandArt)。1980年代新公共卫生新公共卫生(TheNewPublichealth)这个概念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发展、完善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公共卫生史常把,《渥太华宪章》作为“新公共卫生””正式建立的标志。●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1、新公共卫生核心内容是强调政府在卫生事业中的核心地位;2、其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了保护与促进健康的所有活动。3、更为重视社会科学对促进人们健康的作用。其更加注重社会环境以及慢性病、精神病等的预防与控制。2003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代表政府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公共卫生就是组织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它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对公共卫生的权威定义。应该把握的内涵1.公共卫生目标的实现途径是有组织的社会共同努力。公共卫生的实现根本途径是有组织的社会共同努力这是公共卫生的本质;目前,防治结合、部门协调、社会参与是我国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特征。2.公共卫生的目标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和维护健康。预防是关键的;目标是永恒的;计划是长远的。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3.公共卫生工作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政策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公共卫生的核心是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政策的主角是政府,所以公共卫生是政府的公共职能,把公共卫生工作视同为政府的-项职能加以定位。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以下介绍和讨论公共卫生政策的几个主题问题,供大家参考。一、公共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是预防为主1.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如:预防接种,成就巨大2.公共卫生的根本目标,就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维护健康。因此,预防为主是公共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长远的目标。3.国际共识;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另一方面,具体公共卫生工作凸显其目标,重心前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重在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包括职业中毒),重在一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卫生监督突出预防功能;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以三级预防理论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健康危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干预与控制。把健康中国的发展策略融入政府各项政策中,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当前我国预防为主发展策略热点二、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石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指.....健康教育与促进,是指...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一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与促进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WHY工作重心和热点:健康教育与促进,关键的问题是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了解到哪些行为方式是不健康的;WHO提倡: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良好心态。HOW如: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项目;剑桥大学,北京大学等“控制青少年吸烟计划”研究合作项目;日本长崎社区老年防跌倒管理项目;2018,10我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基层医药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三、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尽管新的传染病时常涌现出来,尽管旧的传染病时有死灰复燃,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威胁健康的最重要原因,仍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会一朝一夕呈现出来,但一旦流行,也难以一朝一夕得以控制,因此,慢病的预防与控制必然是我国现阶段公共卫生主要工作。传染病防治任重道远环境污染的控制问题;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的改善;疾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我国现阶段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核心问题四.社区,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我国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一直是以CDC系统主导下的、面向疾病流行区的......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基本的卫生国策。1997年中央卫生工作会议;2008年国务院全科医师条例;2015年陈竺等14位院士联名呼吁支持全科医学发展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基础是全科医学,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等是全科医学的重要理念。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慢病防治;卫生监督协助;精神病人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单病种分级诊疗;社区首诊;家庭签约服务。当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热点:五、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样是公共卫生工作遵循的客观规律。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已被人们熟知。新的”生物-心理-社会一环境”多维医学模式已为人们广泛接受。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客观要求,它意味着我们面临的主要一健康问题是病因错综复杂的慢病问题,意味着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必须转变。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也因此,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同样遵循这一客观规律。2019年7月国务院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了综合性的预防与控制健康影响因素的一系列目标与举措。如健康教育、合理营养、群体运动等。六.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策略。2008年10月14日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指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药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民生大事,是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不同区域、人群、职业等享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同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前,均等化工作的发展策略是:分阶段逐步实现;均等化程度逐步趋向等同;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重点人群;重点疾病;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国家公共卫生重点项目。七.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视域下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八生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2~2003年我国“SARS事件”,进一步揭开了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序幕。以建立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新的公共卫生体系与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巨大的机遇与挑战。●2016年,《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立新的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健康与卫生大会,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2016年12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决定;显然,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时强调:优质、高效、整合3个关键词、凸显3项建设工作: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2、强化医防融合。3、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1)以三级卫生防疫网为主的卫生防疫体系。省地县三级。(2)为预防疾病传播,在国境口岸建立了国境卫生检疫所,分为海港、航空和陆地边境检疫三种类型。(3)在基层、工矿、机关、学校普遍拥有医院或医务室,居民委员会也设立了群防站、红十字卫生站等1、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点是三级医疗卫生网,即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有县级卫生机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组成的一个较完整的医疗预防网络。还侧重于:农村卫生人员的培养、提供儿童免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等公共卫生计划。2、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公共卫生政策体系改革的背景及基本方向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刺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效率,并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而获得经费补偿,而不是只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结果是那种严重依赖政府和效率低下的局面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在改革过程中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持不断减弱,导致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卫生资源配置也出现了重城市和重医疗而轻农村和轻预防的倾向,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变化城市公共体制的改革为了缓解卫生机构的经济困难,国家确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办其他产业的政策,允许卫生防疫这类非营利性机构开展有偿服务。导致很多卫生机构将大部分人力用于创收上,失去了面向社会服务的功能。另外,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卫生防疫机构更是面临生存危机,卫生监测和公共卫生工作难以开展,流行病防治、监测和报告等机制完全缺失。农村卫生体制的变化农村乡镇卫生院由公社办、国家提供补助,逐步调整为在乡镇财政补助下实行多种形式经营。合作医疗解体,基层防疫站、保健站等将主要精力用于开展有偿服务。最后导致疾病监测、地方病预防和农村人口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都收到了影响,农村疾病预防体系逐渐弱化。当前中国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完善机构设置,形成了以中央、省、地、县四级卫生监督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其中较为重要的举措是成立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和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为主体组建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资源明显不足,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破损,卫生机构设施简陋,卫生人才缺乏。新的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广大农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当前中国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政策问题(1)政府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2)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失当,突出表现为:首先,轻预防重治疗,未能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战略。其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中国公共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7060804050756501020304050607080901234567(1)政府应该在改善人们的卫生条件和健康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真正重视公共卫生建设。(2)应该合理制定公共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一方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变公共卫生机构以赢利为导向的做法。另一方面,政府卫生投入应主要投向那些符合全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卫生服务领域,尤其是基本卫生服务。第三,国家应当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的基本卫生服务问题。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发展方向系统政策贯穿整个卫生体系,支持全民健康保险和有效的服务提供。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