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很机灵。七八岁上,他父亲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便和他一起对诗,试一试孩子的才华。李父起头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李母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刚落,机灵的儿子便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朗声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拍手叫绝,连夸儿子有诗才。他觉得儿子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而且李花洁白如雪,很有情味,于是给儿子起名叫“李白”。李白起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6岁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凌云志,遍游大江南北;42岁,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得唐玄宗宠幸,故有“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传说,但不久即遭谗去职;45岁再游大江南北,在洛阳与杜甫结为挚友;晚年(安史之乱)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卒年62岁。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李白一方面受传统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有治国安邦的远大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一方面又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简介作者简介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的,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解题:《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能翻出新意来。李白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卓越的艺术构思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天梯石栈相钩连噫吁()鱼凫()石栈()猿猱()巉岩()飞湍()喧豗()扪参()膺()峥嵘()万壑()砯崖()崔嵬()吮血()咨嗟()yīx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pīngwéishǔnzīyīngtuānhèzhēngróng听录音,给下面红色字注音。1.噫吁戏,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猿猱欲度愁攀援7.青泥何盘盘高比多么挡沟通相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越过梳理重点字词1.但见悲鸟号古木2.雄飞雌从绕林间3.使人听此凋朱颜4.连峰去天不盈尺5.枯松倒挂倚绝壁6.飞湍瀑流争喧豗7.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作动词只跟随使动用法,使……凋谢离满靠急流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所守或匪亲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4.锦城虽云乐5.侧身西望长咨嗟人挡同“非”互文见义虽然深深1、找出本文出现词类活用的字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向西,名词作状语1、这首诗主旨句是哪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旨句重复三次,构成诗歌的主旋律,其作用是:诗人运用复沓(反复)的修辞,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2、思考:文中三处主旨句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或者说,诗人在诗中咏叹蜀道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一叹二叹三叹叹蜀道之高叹蜀道之险叹蜀中战祸之烈(领起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一唱三叹”(惊讶)(畏惧、发愁)(激愤、无可奈何)赏析第一段一叹蜀道之难第一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历史的角度——蜀道的来历2.山势的高危3.行人的角度——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蜀地与世隔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典;虚实结合;夸张用典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上下对举,虚实结合,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涧水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拟人;夸张;侧面烘托(以虚衬实)按理说黄鹤能飞很高,但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可是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这也是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细节描写(神情动作);侧面烘托;夸张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动作、神情: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属于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蜀道之险。总结第一段一叹高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赏析第二段二叹蜀道之难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环境——烘托2.风光奇险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法:渲染、烘托(以景衬情或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从山水奇险的角度写烘托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渲染惊险的气氛。夸张:夸饰山峰之高夸张:绝壁之险远近结合:诗人描写的景色既有“去天不盈尺”的山峰,也有如在眼前的“倒挂枯松”。①比喻:将水石相击转动的声音比作巨大的雷声,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山高谷深、巨浪滔天的情形,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②拟人:“争”形象的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③夸张“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上两句(连峰去天不盈尺)转为下两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运用了何种手法?由静转动(动静结合):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蜀道之难使人望而生畏,更令人惊心动魄了。视听结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总结第二段二叹险景物凄清山水险恶可畏赏析第三段三叹蜀道之难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从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写蜀道之难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险,一语双关。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点化、夸张、比喻、互文、双关手法,奇特的想像,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言其险,更著其戒”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言其险,更著其戒。”(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总结第三段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杀人惨景申戒课堂小结一、结构图解1.叹高一叹蜀道之难:蜀道的来历蜀道的高峻蜀道自古难行(提示友人)2.叹险二叹蜀道之难:蜀道上环境凄清蜀道上山水险恶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3.叹战祸之烈三叹蜀道之难:剑阁险要险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