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和2020年工作计划一、今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2021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农委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制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工作方案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承办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全省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荣获全市现代农业考评先进单位(并列一等奖)。美丽乡村建设考核2021年度全省第五、全市第一;2021年度美丽乡村第一次全市考核综合成绩全市第一。全年粮食生产预计达12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5%。(一)纵深推进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是推进绿色增产示范行动,粮食产量稳中有进。全县粮食总产预计120万吨,午季小麦播种153万亩,单产429公斤,总产稳定在65.6吨,与去年持平。秋粮中水稻67.5万亩,预计单产520公斤,总产35.1万吨。玉米50万亩,预计单产342公斤,总产17.1万吨。二是发展适应性农业,深度开发“三水”。立足实际,变水患为水利,发展适应性农业,重点有八里河等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王岗、赛涧的水上特色水禽养殖;半岗、刘集、夏桥等水生生态蔬菜。三是发展高效优质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果蔬种植经验,先后建成三十铺芦笋、建颍巴巴芦笋、江口木子李芦笋种植的瓜果蔬菜综合园区;夏桥食用菌深加工和御莲源莲藕加工的高效农业,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4.3万亩。四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稻虾、稻鳅、稻鳖)9.6万亩,其中小龙养殖4万亩。五是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骨干沟河疏浚整治工程。完成骨干沟河治理28条,总长218公里,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和节水灌溉工程,全县旱涝保收田已达110万亩。(二)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一是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的龙头企业26家。15亿元以上的2家,创建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7个。二是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大力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培育了粮食加工、粉丝加工、林木加工等8个产业化集群,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5%。三是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创建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安徽省著名商标14个,XX市著名商标1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1家,绿色食品认证12家。强化农业品牌的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四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迅速增长。全县现拥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7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6个,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43个,同比增长19.4%。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速明显。目前总数达到3092家,比去年新增加77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比去年增加2家,市级示范社46家;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全县已经发展2125个家庭农场,比去年增加97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加强一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26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30个;扎实推进“两减两利用”,化肥使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药使用量率先在全省实现“零增长”。二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做好江店、古城、五十铺秸秆还田示范区建设,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达133万亩;秸秆打捆养殖收储,进行过腹还田面积可达15万亩。秸秆收储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三是抓好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认定。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四是加大农业执法,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农委信息网、横幅标语、新型农民培训、印发资料以及文艺演出等方式在全县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2次,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药使用明白纸”、“禁限用农业目录”等各种宣传材料300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对辖区内30余家农资经营店(种子、化肥、农药)、6个蔬菜基地、100余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进行蔬菜检测2680多个,合格率99.8%。同时我县今年省、市抽检的农产品合格率均达100%。(四)着力农业科技创新,农技示范推广力度全面加大一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任务,2021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50人、专业技能型50人、专业服务型250人。二是不断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安排291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全县291个村(居)建立对接联系,每名农技人员包1个村、联系5个科技示范户、2个贫困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3次以上,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5次以上,指导服务每个科技示范户10次以上,辐射带动100个辐射户。三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惠颍农牧专业合作社为XX县生态养殖暨种养一体试验示范基地、八里河刘则录家庭农场XX县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XX县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十八里铺栖溪花卉苗木公司为XX县花卉苗木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等四大示范基地,重点就花卉栽培、水产高效养殖和繁殖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五)壮大农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加紧密一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智慧农业,融入省市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我们利用得天独厚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突出农旅结合、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培育环淮颍河、八里河、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颍城四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塑造“皖北四季田园风光”旅游特色品牌。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引导本土农产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要依托村陶网、邮乐农品网等电商平台,积极推进益农信息社进村工程,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开展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工作。四是积极创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2021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国家级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六)生态林业加密加彩,绿化提档升级成效明显一是开展加绿行动。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结合产业扶贫,制定了《XX县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实施细则》通过成立31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完成新增造林面积41123.5亩。二是开展加彩行动。围绕四森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县22个森林村庄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增造林面积3000余亩,提高我县城镇和乡村绿化标准。三是开展加高、加密行动。围绕乡村道路提升工程,实施中小河流绿化提升任务110公里、县道绿化提升任务134公里,乡村道路提升100公里,渠道提升80公里。四是开展加花行动。围绕进城道路和新修道路,对主要进城道路,及新修道路,在加高、加密、加彩的基础上进行加花,不断提高我县绿化品质。五是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建立林长制工作体系与机制。全县30个乡镇要设立乡镇级林长550人,村级林长1027人,护林员3453人,其中生态护林员3213人。(七)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一是巩固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对30个乡镇、304个村、32.14万户农民的承包地进行摸底调查,发放经营权证书32.14万户,建立全县承包地数据库,实现了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成立了“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土地流转交易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交易。积极推进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农产品加工、烘干仓储物流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120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69.1%。二是加快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三变”改革工作。举办了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培训会议。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办发[2021]11号)、《关于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办发[2021]12号)、《XX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颍农组[2021]5号、《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颍农组[2021]7号)文件。委托第三方开展清产核资并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清产核资工作。目前全县30个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入扫尾阶段,“三变”改革工作正在陈桥三王村进行试点。(八)重精准补短板,特色种养业扶贫成效显著按照省、市、县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21年《聚焦贫困县退出加快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工作方案》“1+4”(一方案四细则)和《2021年XX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督查调度方案》,有力地推进我县种养业扶贫的开展,目前全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已实施项目104034个,项目覆盖率162%,财政补助资金2.1亿元,占全年计划数1.664亿元的126.2%。其中:一是到户项目:全县申报自种自养到户项目40678户,107531人,发放到户奖补资金8742.48万元。自种自养到户项目及申报资金比年初计划发展到户项目33600户,资金7296.7997万元,超额了21%和19.8%。二是到村项目:特色种养业扶贫村产业发展达标村71个,特色专业村达标45个。去年已认定的71个村的产业发展资金1940万元和剩余的7个村产业前期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10万元,合计2150万元已拨付到村。78个村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基地建设正在进行。全县78个贫困村均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三是带动项目:推行“四带”扶贫模式,实行“两入股,一合作”带贫方式。全县323个园区、85家龙头企业、697家合作社、287个家庭农场共累计带动贫困户47165户,113198人,其中2021年财政资金入股6105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22763户(其中牧原项目10697户),土地入股4893户,入园务工6123户,订单生产7282户。今年新申报15个乡镇154个经营主体带动6105户贫困户,人口13248人,申报奖补资金3052.5万元,已全部拨付,超过年度计划2000万元的152.6%。四是生态林业项目,全县30个乡镇申报12811户37152人,植林面积28907.9亩,已拨付管护工资43361.19万元、生态补偿金1445.39万元。共申报聘任护林员3478名,已拨付工资1252.08万元。(九)再升温再加压,美丽乡村建设打了翻身仗经过一年的建设,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省、市考评中都取得较好的位次,城镇、乡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是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高标准建美丽集镇,全面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服务功能。1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完成脏乱差的治理,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修建、改造道路26.7千米,建设群众休闲健身广场16个,安装路灯1200盏,新栽绿化树木2600棵,新建改造公厕68座,建设农贸市场15个,房屋外立面改造3万平方米,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努力增强八里河镇等七个颍淮风韵的特色小镇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为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奠定基础。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农村“__”,协调推进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