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力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单选·了了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不愧于天,俯不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质属性(⾼高频考点·掌握·辨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掌握·辨析题)(1)⽬目的性(2)社会性(⼈人类所特有)永恒性社会属性:历史性(理理解·单选)相对独⽴立性①教育具有继承性;(理理解·辨析·单选)②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不平衡。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影响⼈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理理解·辨析题)包括①学校教育②社会教育③家庭教育可以是有组织、⾃自觉的或者系统的;也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或者零散的。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理理解·辨析)特点:专⻔门的⽼老老师;专⻔门的对象(⻘青少年年⼉儿童);专⻔门的培养⼈人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了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有⽬目的地培养⼈人⼆二、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1.教育三要素(了了解·选择题)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为桥梁梁2.三者关系(理理解·简答·单选)①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②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③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④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影响为桥梁梁(⾼高频考点·理理解)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学说(理理解·单选)神话起源说:教育由上帝创造。昀古⽼老老的观点、所有宗教所持观点。⽣生物起源说:教育是⽣生物现象,不不是⼈人类特有。⼼心理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四、教育的发展(理理解·单选·辨析)(⼀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水平低。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2.⽅方法单⼀一。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3.没有阶级性。(⼆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Ø奴⾪隶社会:中国:六艺,以礼乐为中⼼心;欧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Ø封建社会:中国:“四书”“五经”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含三科、四学)骑⼠士教育:以培养封建骑⼠士为⽬目的,内容是“骑⼠士七技”(三)近代社会教育特点:1.⽬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2.课程内容:注⼊入科学知识,增加新学科;社会主义社会特点:1.⽬目的: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2.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3.更更加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特征)(四)现代教育特征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力的关系1.社会⽣生产⼒力力对教育的作⽤用(掌握·简答题·单选题)①⽣生产⼒力力为教育提供基础条件;②制约教育结构;⼝口诀:鸡解⼿手,⻳龟速。③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④⽣生产⼒力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1.教育对于⽣生产⼒力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理理解·单选)①教育是劳动⼒力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力的具体体现在:【可以改变劳动⼒力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力训练成为复杂的劳动⼒力力(2015年年下半年年)】①教育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单选·理理解)①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尤其是思想道德内容。②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决定着受教育权;④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性质。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目的的根本性因素(掌握!)(⼆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政治作⽤用)(理理解·辨析)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力量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①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②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③⽂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④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量和结构的变化。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作⽤用)(2015年年下·简答·掌握)①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递)(⽂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②筛选和整理理⽂文化的功能(选择);③包容和交流⽂文化的作⽤用(融合);④具有更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创新)。⼝口诀:⻰龙的传⼈人要选择创新了了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了了解)1.⼈人⼝口数量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人⼝口素质与教育之间成正相关。3.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力⽔水平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1.⼈人的发展的界定⼈人的发展的概念:随着时间和年年龄额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理和⼼心理理两个⽅方⾯面。⼈人的⽣生理理发展与⼼心理理发展相互依存、互相影响。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律(特征)(理理解单选)特征:(理理解·单选)顺序性、阶段性、不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低级→⾼高级简单→复杂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心理理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原始情绪→⾼高级情绪Ø对教育的启示在对⻘青少年年进⾏行行教育时,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进⾏行行,切记“拔苗助⻓长”②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年期→少年年期→⻘青年年期→成年年期Ø对教育的启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不同年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不同年年龄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③身⼼心发展的不不均衡性(速度)不不平衡性:指各个部位功能的发展是不不平衡的。如记忆⼒力力,在不不同年年龄段强弱不不⼀一。关键期:指身体或者⼼心理理某个⽅方⾯面的机能和能⼒力力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施加给个体某⽅方⾯面的教育影响会获得昀佳效果。Ø对教育的启示教育应在⼈人的某项素质发展的相应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如4~5岁是⼉儿童视觉、听觉发展的关键期,课开展绘画、⾳音乐⽅方⾯面的教育。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为机体的某⼀一⽅方⾯面的机能损失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另⼀一⽅方⾯面机能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传因素为⼼心理理发展提供了了⽣生理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的含义指每个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性。(同⼀一年年龄段的孩⼦子,在不不同⽅方⾯面或者在同⼀一⽅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Ø对教育的启示因材施教⼆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单选·简答·材料料·掌握)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教育因素4.个体主观能动性1、遗传①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②作⽤用:(1)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理理基础);(2)遗传的差异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3)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理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不起决定作⽤用。2、环境①概念: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②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4)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不决定⼈人的发展。③表现:狼孩的故事、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墨者⿊黑”、(选择题)3、教育(学校教育)作⽤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不不起决定作⽤用。原因:(1)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有专⻔门⽼老老师来施教,效果较好;(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年龄阶段的教育,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个体主观能动性①概念: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表现为⼈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如需要、⽬目的、动机等。如“同流不不合污”“出淤泥泥⽽而不不染”“威武不不能屈”(⼈人对环境的作⽤用)②作⽤用: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力,是⼈人发展的内因,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选择题·理理解),⽽而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总结】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单选·掌握)Ø遗传因素:物质前提Ø环境因素:必要条件Ø教育因素:主导作⽤用Ø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发展的动⼒力力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的昀⾼高理理想。2.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教师)※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Q: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区别?(理理解)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3.教育⽬目的的作⽤用(意义、功能)(简答题·单选题·掌握)1.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对贯彻教育具有激励作⽤用3.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二、教育⽬目的理理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昀⾼高宗旨教育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较好地体现了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卢梭、罗杰斯、孟⼦子积极意义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确⽴立⼉儿童的地位,注重⼉儿童个性发展;倡导⺠民主的教育观体现了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又体现了了社会对⼈人的要求。地位: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理论基础。不不⾜足否认了了教育⽬目的受⼈人的发展规律律制约的特点,有⽚片⾯面性,易易压抑学⽣生个⼈人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忽视学习和社会的影响作⽤用宗教本位论主张: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某些观点对于批判近代教育过度功利利化、技术化的有借鉴意义。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能⼒力力本位论强调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以能⼒力力培养为教学基础,重实际操作。知识本位论知识传授为主要或唯⼀一⽬目的,把教育知识⽬目的等同于全部教育⽬目的。三、我国教育⽅方针发展历程(了了解)1.1957年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教育⽅方针)“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1958年年颁布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3.1981年年颁布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力与体⼒力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三我国教育⽅方针发展历程(了了解)4.20世纪90年年代教育⽅方针新时期的⽅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