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个体差异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本讲概要态度人格知觉31态度对人、事务或客体的喜好重要原理:对于同样的客体或事物,不同人、不同时空下可能有不同的喜好;这种喜好包含着复杂的心理成分。41.1态度的基本特点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般态度能较好地预测一般行为–特定态度能较好地预测特定的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有一定的时效性态度是可以学习–态度并非天生–态度可以改变5人是如何学习的?——态度、个性的形成规律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被动学习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主动学习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内在理性学习6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食物唾液分泌铃声定向探寻UCSUCR(CR)NS(CS)7巴甫洛夫的工作意味着什么?解释普遍存在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大鼠(胰岛素、葡萄糖)休克–癌症化疗病人(食物、护士、医院)–免疫能力(糖精水)–家庭、单位–广告–环境8操作(工具)条件反射学习桑代克的效果律–行为倾向取决于该行为产生的环境效果–尝试-错误机制斯金钠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9操作及其后果操作,是自发的,主动的,操作反应;而非诱发的、被动的应答性反应。行为后果–强化–惩罚10强化物为什么有强化作用?强化物减少驱力初级强化物和次级强化物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强化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行为与强化物的互换性(老鼠跑笼与食物)强化的相互性11强化的相互性员工工作优异上级予以奖励员工继续改进员工表现退步上级视而不见上级予以奖励上级予以批评12操作条件作用的应用行为控制与行为塑造行为塑造的要领–确定最终目标–对目标加以分解–逐步强化分解后的目标动物驯养的常用技术13具体应用形式抽彩中奖降低缺勤率–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病假工资与健康工资–病假发工资:人文关怀与助长缺勤销售提成是否要扣除工资与销售费用?员工训导–制度化、及时性、一致性员工培训的引导员制度14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复杂的学习怎么解释?强化如何让人学习复杂的行为?强化是学习的必要元素吗?主体的作用15潜伏学习:学习不一定需要强化学习效率学习天数无强化强化增补强化16习得无助和解释风格习得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解释风格(Explanatorystyle)–悲观主义(Pessimisticexplanatorystyle)17社会学习的作用社会学习观察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替代强化18学习规律的启示:人是充分可塑的外部诱因能诱发个体的态度与行为个体的态度及行为因其后果而改变模仿观察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内在认识、期望能影响个体的态度与行为19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练习(p.99)201.2什么是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OCB)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其中在工作中的SWB可以等同于工作满意度21问题:员工对工作满意程度对于管理者来说重要吗?221.3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经济学家是否关心工作满意度的问题?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工作产出的数量/质量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缺勤、流动员工满意度与顾客的满意度专业或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只有微弱的相关!23因果关系:生产效率与满意度生产效率导致满意感,而非满意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241.4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工资水平工作本身属性–乐趣、难度、责任、自我控制性晋升机会认可工作条件督导同事问题:哪种因素最为重要?25工作角色的投入与产出教育程度(年)每周工作时间工作让人筋疲力尽工作对身体的要求工作的危险性工作报酬高工作稳定性晋升的机会工作有趣工作的独立性给人以帮助对社会的价值作用与管理层关系良好与同事关系良好26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生活工作政治宗教闲暇家庭27工作满意度的国别比较总体都比较满意丹麦的员工最满意自己的工作,匈牙利最差美国排第7,德国第13,英国第15。5个东欧国家排在最后的8位之中日本员工的满意度排在倒数第3语言相同的国家排名不同281989~1997年间的变化德国和挪威的员工满意度有所下降完全满意的员工和不满意的员工都有所增加29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排序–工作有趣–与管理层关系良好–收入高–能独立工作–良好的晋升机会–与同事良好的关系–工作稳定–工作对社会有益–能帮助他人–工作时间–上学年数–体力要求–危险的工作–筋疲力尽的工作30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谁对工作更满意?为什么?男人更重视收入高低和工作的稳定性女性更重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工作中的独立性311.5如何测量工作满意度?–工作有趣–与管理层关系良好–收入高–能独立工作–良好的晋升机会–与同事良好的关系–工作稳定–工作对社会有益–能帮助他人–工作时间–上学年数–体力要求–危险的工作–筋疲力尽的工作322人格人格指人稳定存在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重要原理:人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表达、为人处世的方式有整体上的区别33内外控个性测查Owens(1966):Mean=8.2(M)or8.5(F)SE=4.0(M)or3.9(F)Parkes(1985):Mean=11.2(M)or12.6(F)SE=3.3(M)or3.7(F)2a,3b,4b,5b,6a,7a,9a,10b,11b,12b,13b,15b,16a,17a,18a,20a,21a,22b,23a,25a,26b,28b,29a34内向类特质习惯具体反应固执僵化主观352.1人格差异的原因人格遗传环境文化家庭团队成员生活经历36气质理论体液说神经活动类型说体型说血液说372.2人格类型的划分16因素量表(16pf)麦氏类型量表(MBTI)“大五”人格维度内控和外控38“大五”纬度与工作表现责任感可以预测工作表现外倾性可以预测管理和销售职位的工作绩效开明性可以预测培训效果情绪稳定性与工作表现无关39内控与外控者谁更胜任工作?适合内控者的工作–需要复杂的信息加工和学习活动–需要创造性和独立性–需要高度自觉动机,或者有诱人报酬或价值的工作适合外控者的工作–工作十分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认知学习–需要服从和保持一致–工作不需要极大的努力,没有及时、诱人的报酬40人格与工作的匹配现实型害羞、真诚、稳定、顺从、实际机械师、装配工、农场主研究型分析、创造、好奇、独立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记者社会型交往、友好、合作、体贴教师、议员、临床心理学家传统型顺从、高效、实际、无想像力,不灵活会计、业务经理、出纳、档案员企业型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法官、房地产经纪、公关专家、小企业主艺术型富想像力、无序、理想化、情绪化、画家、音乐家、作家、室内装潢师41人格理论的启示人格个性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因为内在的个性特质,人的行为相对一致、一贯、统一不要轻易评价个性特征,它本身无所谓好与坏423知觉个体感知并解释环境刺激的过程重要原理:不同人之间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433.1知觉过程环境刺激感知刺激选择刺激组织刺激解释刺激做出反应44感知觉的基本特点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物理和心理现象不一定一一对应–错觉和幻觉感知觉是主动的过程–选择性、意识监控(缩小或放大)感觉适应生存发展45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感觉登记STMLTM刺激注意精细复述提取遗忘?维持复述遗忘遗忘行为反应46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视觉呈现音调指示反应MQTZ高音RFGA中音NSLC低音N,S,L,C473.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目标或对象的特点知觉情境知觉者的特点–人格–态度–动机–经验48工作场所的知觉线索办公室内的布置–空间–家具档次–植物花卉–艺术品办公室之间的布局–谁与谁相邻–私人封闭办公室与矮墙隔离的开放式办公室493.4知觉的误差判断的准确性–对比误差–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期望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知觉防御50系列位置效应00.10.20.30.40.50.60.70.80.91RecallRate项目顺序回忆正确率51回忆与再认回忆:从LTM中即刻提取信息再认:明确某种事物是否遇到或学习过填空与选择题的差别TOT现象(Tip-of-the-tongue)52编码特异性与提取编码特异性原理:信息编码方式与提取方式之间的匹配情境(提取线索)–听课与考试在同一教室比较好状态依赖记忆–潜水员水下记忆单词53记忆重构与记忆失真记忆失真的原因–感知失真–理解意义而非记忆所有细节–固有图式指导、影响感知和记忆引导提问与目击报告–预先假设(presupposition)•Howfast(stopsign)?•Didyouseethestopsign?----Yes!(53-35%)–只要被问过,就有可能进入记忆–记忆差的人特别容易感受错误信息重大事件激发情绪反应,加强了核心信息的记忆,但可能忽视周边细节543.5知觉归因中的防御倾向归因–寻求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55归因现象归因–内在、外在归因–可控、不可控归因–稳定、不稳定归因归因理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56归因导致的认知误区别人成功是运气;自己成功靠的是势力别人失败是他能力不行;自己失败是因为别人捣乱或者时运不济自利性归因57归因现象对管理者的启示当员工遭遇挫折时,要避免对他们或者让他们做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当员工取得成功时,要引导他们考虑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的外部、偶然的原因,避免过于自负,或者对未来的成功抱有过高的希望。无论成败,要同员工交流看法。583.5知觉的结果:概念和类别化概念–概念是对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事件的心理表征归类–将相同的客体归组,排除其它客体的过程–归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归类的意义:简化图式–人图式、单位图式59刻板印象、偏见、歧视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偏见?怎么形成的?它对你有什么影响?如何避免偏见的不利影响?表现:招聘、考核、任免、奖惩原因:–人格偏执–利益冲突–从众(随大流)–缺乏了解——接触是克服偏见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