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含义学术界给管理下的定义很多,影响较大的如下:1、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2、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3、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4、一门艺术综合以上定义,本书对管理的定义如下: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收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征: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征: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三、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的差别:(1)管理宗旨公共管理: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2)管理主体公共管理:政府以及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私人管理: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结构。(3)管理依据公共管理: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或委托权力;私人管理: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4)管理对象公共管理:公共领域;私人管理:私人领域。(5)管理过程公共管理:充满政治氛围,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四、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活动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如下: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管理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必须时刻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一方面,管理学应该而其能够广泛运用数学知识,凭借多种数学运算和建立数学模型,以实现其更高程度的科学化和精确化。另一方面,管理学所涉及的众多因素中,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的因素,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它有许多不能量化的东西。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三、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以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1、管理思想的萌芽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万里长城、都江堰工程、《孙子兵法》)(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韩非子、管仲、荀子、司马迁)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1)行政管理思想(2)生产管理思想(3)教会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在人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首先,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其次,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宾逊·博尔顿(发展了一系列的管理技术)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三个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通过分工,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4、查尔斯·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5、安德鲁·尤尔(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一,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其二,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其三,科学管理时发展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其次,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再次,科学管理中所谓的“标准定额”,理论上看是在损害健康情况下可以完成的、合理的工作量,但大部分人不能完成。二、一般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霍桑试验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梅奥等人的主要观点有: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即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连续统一体理论,权变模型,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2、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2、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最值得借鉴)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4、决策理论学派(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归纳了决策的类型)5、系统管理学派(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6、权变理论学派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Z理论威廉·大内最早提出了Z理论。1、Z理论的前提问题(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2、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短期雇佣制;二是迅速得评价和升级;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四是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五是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六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3、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终身雇佣制;二是缓慢的评价和晋升;三是职业反战途径的非专业化;四是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五是集体决策和集体负责;六是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4、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长期雇佣制;二是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五是集体决策,个体负责;六是建立整体关系)5、建立Z型管理模式的方法二、企业再造理论1、企业再造的内涵即“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运作方式。2、企业再造的特点企业再造的目标;企业再造的任务;企业再造的动力;企业再造的条件;企业再造的对象3、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5)组织实施与支持改善三、竞争战略理论1、假设条件(企业拥有类似的资源和能力,各类资源在企业之间是流动的,因而寻求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并进行定位;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企业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企业战略理论应动态化,注意竞争对手的反应)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供应方、现有竞争者)3、企业的基本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四、蓝海战略理论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黯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红海战略”: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蓝海”: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蓝海战略”: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1)重建市场边界(以摆脱竞争,开创蓝海)(2)全局而非数字(绘制战略布局图才能将企业战略推向蓝海)(3)超越现有需求(即通过以新产品和服务统合最大的需求,降低开创新市场可能遇到的规模风险)(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买方效用、价格、成本和接受)(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一是认知上的障碍;二是资源有限的障碍;三是动力上的障碍;四是政治上的障碍)(6)寓执行于战略(指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第三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论一、决策的含义与类型1、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内涵是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2、决策的类型(1)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5)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决策二、决策与预测的关系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人类的活动能在正确的决策下进行,而正确的决策又必然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决策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决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预测。3、预测与决策的区别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的目标的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时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在现代管理中,预测和决策往往是结合运用的。第二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