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具有时效性、有用性和知识性,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2.信息具有4个基本特征:(1)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客观事物或思想方面的知识(2)信息是有用的(3)信息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被传递(4)信息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示。3.在空间上传递信息称为信息通信,在时间上传递信息称为信息存储。4.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减少人们活动的盲目性;信息是社会机体进行活动的纽带,社会的各个组织通过信息网相互了解并协同工作,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社会越发展,信息的作用就越突出;信息又是管理活动的核心,要想对事物管理好,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工作。5.数据(Data)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6.数据具有4个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7.常见的数据类型有数值型、字符串型、日期型和逻辑型。8.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和共享性。9.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等工作。10.数据处理工作分为3类:(1)数据管理(2)数据加工(3)数据传播。11.在数据处理中,最基本的工作是数据管理工作。12.数据管理包括3项内容:(1)组织和保存数据(2)进行数据维护(3)提供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13.数据库方法与文件方法相比,具有两个进步特征:(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整体性(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14.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2)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15.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功能中:数据定义功能是指为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通过数据定义可以建立起数据库的框架;数据库建立功能是指将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存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是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其操作性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是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16.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手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技术三个发展阶段;数据库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数据管理技术。17.数据管理在手工管理阶段具有4个特点:(1)手工管理阶段不保存大量的数据(2)手工管理阶段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3)手工管理阶段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4)手工管理阶段是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18.文件管理阶段的数据管理具有4个特点:(1)管理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久地被保存在计算机的外存中(2)文件系统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提供有关数据存取、查询及维护功能(3)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已经具有多样化(4)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取是以记录为单位的。19.文件系统在数据管理上的缺点:(1)文件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大(2)文件系统中缺乏数据域程序独立性(①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数据文件的可重复利用率非常低②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必须修改它的应用程序,同时也要修改文件结构的定义③应用程序的改变,如应用程序所使用的高级语言的变化等,也将影响到文件结构的变化)。20.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数据库技术又有很大发展的表现:(1)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2)数据库技术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3)关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软件系统的研制取得了很大成果。21.数据库学科的研究内容:(1)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2)数据库设计技术的开发(3)数据库理论的研究。22.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相比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设计时面向数据模型对象(2)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共享度高(3)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4)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DBMS进行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控制(5)数据库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23.减少冗余数据的优点:(1)数据量小可以节约存储空间,是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都容易实现(2)数据冗余小可以使数据统一,避免产生数据的不一致问题(3)数据冗余小便于数据维护,避免数据统计错误。24.数据共享度高的优点:(1)系统现有用户或程序可以共同享用数据库中的数据(2)当系统需要扩充时,在开发的新用户或新程序还可以共享原有的数据资源(3)多用户或程序可以在同一时刻共同使用同一数据。25.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26.在进行数据库硬件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机内存要尽量大(2)计算机外存也要尽量大(3)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度要快。27.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数据库应用开发系统及工具、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库28.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由软件开发人员、软件使用人员及软件管理人员组成;软件开发人员包括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及系统程序设计员。29.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1)数据库管理员应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2)数据库管理员应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的工作(3)数据库管理员要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4)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监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责系统的维护和数据恢复工作(5)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30.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性分为:(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31.在日常工作中,数据库管理员要负责记录数据库使用的“日志文件”,通过日志文件了解数据库的被使用和更改的情况。32.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3)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4)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33.DML的两种形式:(1)宿主型DML(2)自主型DML。34.DML的语言处理有两种方法:(1)预编译方法(2)增强编译方法。35.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逻辑模式(模式)、外模式(子模式)、内模式(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36.使用子模式的优点:(1)由于使用子模式,用户不必考虑那些与自己无关的数据,也无需了解数据的存储结构,使用户使用数据的工作和程序设计的工作都得到了简化(2)由于用户使用的是子模式,使得用户只能对自己需要的数据进行操作,数据库的其他数据与用户是隔离的,这样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保密(3)由于用户可以使用子模式,而同一模式又可派生出多个子模式,所以有利于数据的独立性和共享性。37.用户数据库、概念数据库和物理数据库三者的关系是:概念数据库是物理数据库的逻辑抽象形式;物理逻辑库是概念数据库的具体实现;用户数据库是概念数据的子集,也是物理数据库子集的逻辑描述。38.信息的三种世界是指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也称数据世界或机器世界)。39.数据项是对象属性的数据表示;记录是实例的数据表示;文件是对象的数据表示,是同类记录的集合;记录结构及其记录联系的数据化的结果就是数据模型。40.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联系: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这三个领域是由客观到认识、由认识到使用管理的三个不同层次,后一领域是前一领域的抽象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联系,通过系统分析称为信息世界的信息模型,而信息模型经过数据化处理转化为数据模型。41.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42.数据库系统中最常用使用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4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4.多对多的联系分解成一对多的联系的分解方法:冗余结点法和虚拟结点法。优缺点:冗余结点法的优点是结构清晰,允许结点改变存储位置;缺点是占用存储空间大,有潜在的不一致性。虚拟结点法的优点是占用存储空间小,能够避免潜在的不一致性问题;缺点是结点改变存储位置时可能引起虚拟结点指针的改变。45.层次模型的数据存储一般使用邻接存储法和链接存储法(子女-兄弟链接法和层次序列链接法)实现。46.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的查询、插入、删除、修改。47.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1)在进行插入记录值操作时,如果没有指明相应的双亲记录值,则不能插入子女记录值(2)进行删除记录操作时,如果删除双亲记录值,则相应的子女不结点值也同时被删除(3)进行修改记录操作时,应修改所有相应记录,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48.网状数据模型常用的存储方法是链接法,它包括单向链接、双向链接、环状链接、向首链接等。此外,网状数据模型还用其他的存储方法,如指引元阵列法、二进制阵列法、索引法等。49.网状数据和层次数据比较,双方各有优缺点:(1)层次模型的的主要优缺点。层次模型的主要优点是:数据模型本身比较简单;系统性能优于关系模型和网状;能够提供良好的完整性支持★层次模型的主要缺点是:在表示非层次性的联系时,只能通过冗余数据或创建非自然的数据组织来解决;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由于结构严密,层次命令趋于程序化(2)网状数据模型的主要优点有:能够更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允许符合链,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比较高★层次模型的主要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用用户掌握;DDL和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由于记录之间联系是通过存取路径实现的,应用程序在访问数据库时必须适当的存取路径,因此,用户必须了解系统结构的细节后才能实现其数据存取,程序员要为访问数据设置存取路径,加重了编写应用程序的负担。50.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所说的一张二维表;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许多系统中把元组称为关系;属性,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码,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它们的值可以唯一地确定一个元组,且属性组中不含多余的属性,这样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关系的码;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关系模式,关系的型称为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51.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52.在关系数据库的物理组织中,关系以文件形式存储。53.与非关系数据模型相比,关系数据模型的特点:(1)关系数据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据基础之上(2)关系数据模型的概念单一,容易理解(3)关系数据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藏(4)关系模型中的数据联系是靠数据冗余实现的。54.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应用系统设计两方面的内容。55.概念结构的特点:(1)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2)概念模型应当易于理解(3)概念模型应当易于更改(4)概念模型应易于向数据模型转换。56.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模式设计。57.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1)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干件的实际情况(2)数据库系统设计时应使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紧密结合。58.新奥尔良(NewOrleans)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4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后,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改进,认为数据库设计应分6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设计不同阶段上,实现的具体方法有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基于3NF(第3范式)的设计方法、基于抽象语法规范的设计方法等。59.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系统的概况和发展前景;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和边界。60.在系统需求调查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1)跟班作业(2)开调查会(3)请专人介绍(4)查询(5)请用户填写设计调查表(6)查阅数据记录。调查中还需要查阅与原系统有关的数据记录,包括账本、档案或文献等。61.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1)数据项(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