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忠于自己的教育良知有尊严地生活提到“教育良知”“教师的尊严”这一词,就会听到抱怨话语,说教师是“被用绳子捆在了磨道上的驴子”者有之,说教师是“身穿长衫站着喝酒的老帽”者有之,说教师是“多重挤兑夹缝中的蚂蚁”者有之,说教师是“一群把明知是石头也要当作鸡蛋来孵的母鸡”者有之……一言以蔽之,就是教师斯文扫地,尊严全无。毋庸讳言,教师的生存状况也确实不容乐观,确实离温家宝总理在人大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所说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地生活相去甚远。毫无疑问,教师有尊严地生活需要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障,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领导的维护。但是,尊严并非完全由别人给予,有尊严地生活也得我们教师自己来创造。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我们就应该忠于自己的良知、追求有尊严地生活。我们肩负政府的嘱托,百姓的希望,支持教育,走进学校,如今,正值青春之年,我们应充满爱心,勤俭踏实,自强不息,真诚合作,成了学校的中流砥柱,与其他教师相濡以沫,共同维护教育的良知。不可否认,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教育对象不是无生命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做楷模”。因而,教师的言行,应该是精雕细刻、经得起研磨推敲的;教师的形象,必须是近乎完美的,或者说是追求完美的。一个没有感情投入,只是按照职业规则来按部就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他可以不打折扣地完成教书任务,但却难以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的老师,他教给的是知识,培养的是能力,但却不能凭借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爱;一个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动辄训斥甚至体罚的师德修养不高的教师,学生不但会对他本人充满反感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也绝对不会产生喜爱之情。这样的老师,他留给学生的除了对学习的厌烦之外,还有心灵上的创伤、人格的扭曲。教师应坚守职业操守,对学生付出真爱,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排忧解难,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人格,包括尊重学生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时时做到以诚心对待学生,以爱心感化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也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心中。教师无尊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跪着教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抓升学率,从学生入校门开始,老师就得带着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名目繁多的考试,让老师疲于应付,整天围着考试题打转转,连上课的时间都被压缩得不能再压缩了,而且为了对上考试的“标准答案”,上课的内容也是照搬《课标》与资料,教师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念、人格精神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看看周围教师的从教经历,真是让人无限伤感涌上心头:送走了一批一批的学生,而一些教师并没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反而觉得内心空落落的,真有一种岁月蹉跎之感——刚踏入教师门槛时的雄心壮志早已沉入应试教育的汪洋大海。试想想,这样的跪着教书,驯化着一帮只会考试的“奴隶”,教师还有何尊严可言?所以,教师要站着教书,要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与发动机;教师要创造性地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织学生梦想的彩虹;教师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不为“奴”而为大写的“人”。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所教的学生有了做人的尊严,教师也便会生活得很有尊严。北京的程翔老师说得好:想当官的不要当教师,想发财的也不要当教师。教师历朝历代都得耐得清贫,都得看淡名利与金钱,今天更不要跟别人攀富比阔,不要被花花绿绿的世界诱惑。应当十分欣慰地看到,党和政府历来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在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对这一切要满足,要知足。换一个角度看,教师如果总去和社会“强势群体”攀比,总觉得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滋润、风光,整天生活在抱怨之中,其结果只能是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让自己感到生活得没尊严。心态一旦平和了,名利一旦淡化了,烦恼自然也就远离了,幸福指数随之提高了,有尊严的生活感自然也就归附了。自从唐代大家韩愈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之后,教师就有别于一般人,需更加注重学识修养。教师的魅力更多的是靠一种学识,它甚至先于人格力量和情感关怀。不敢想象,一个肚中无物的老师会真正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爱。古语说的:“亲其师,则信其道。”不完全有道理。求知的学生,从来不会因为和善亲切、美丽潇洒就原谅老师的浅薄无能,越是高年级、高水平学生越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才是师生关系中最好的境界。教师有尊严地生活,首先要维护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这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引来知识的源头活水,尤其是站在新课程的起跑线上,更应该有更新知识、从头学习的意识。知识渊博,谈吐文雅,这也是教师在学生以至公众中很有尊严的表现。教师从事的是一种高雅的职业,应当有不媚俗的高雅情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希望教师做“好的先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研究一点学问,因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的事体”。正如陶先生所言,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将教之所得诉诸笔端,将生活感悟敷衍成文,乐在其中,令人羡慕。不能属之以文者,大可在闲暇时读读书,晨昏之中,灯烛之下,手持书卷,陶然其中,这也是其它行业的人十分羡慕的。当然,还可以种种花,弹弹琴,下下棋,写写微博,春来了踏踏青,夏季里赏赏花,金秋时采采风,冬雪中拍拍照……有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了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自然感觉到自己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健康是工作的资本,也是提高幸福指数的砝码,更是有尊严地生活的本钱。诚然,健康不能与幸福、尊严直接关联,但是很难想象,一个失去健康的人会感到很幸福、很有尊严。常在媒体上看到对带病上课甚至倒在讲台的老师的报道,总觉得这是一种误导,是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行为。教师固然要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但是不能成为“工作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国家教育部提倡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作教师的首先要响应,且坚决落实到位。积蓄健康,收藏快乐,感受幸福,才会有尊严地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浮躁、狂热、做秀、暴戾,这些社会病毒,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奢侈腐败。这些社会恶俗,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教育这片圣洁的净土,而我们的教师团队,却忠于自己的教育良知,用儿童赋予的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尊严,捍卫儿童的健康成长。因为拥有爱,我们情系百姓,胸怀儿童,向往未来。因为拥有爱,我们恪守岗位,勤奋踏实,至诚不改。因为拥有爱,我们从容淡定,刻苦修炼,厚积智才。因为拥有爱,我们尊老携幼,相互激励,热忱相待。因为拥有爱,我们珍惜健康,栖守港湾,营造和谐。因为拥有爱,我们感恩教育,忠于良知,塑造后代。学校教育像一艘航母,每位教师都是这艘巨舰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各有位置,各具功能,同一个目标,凝成共同的力量;学校教育像一棵南国的树,每一位教师都是栖居在这大榕树上的鸟,我们互相照顾,互相礼让,像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一样,“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成了我们优良的风尚。教师仁,则教育仁。教师智,则教育智。教师富,则教育富。教育强,则教育强。教育仁,则少年仁。教育智,则少年智。教育富,则少年富。教育强,则少年强。忠于教育良知、有尊严的生活,我们永远铭记。我们的尊严我们做主!让“三生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王红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站在这次变革第一线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以便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很多,听到很多,笔者也想了很多,特将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之共勉。一、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追求生成课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要想让学生认真地自主学习、和谐地合作学习、充分地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学习,渴望学习,而不是要教师逼着学。实现这一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让学生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抑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多少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广大教师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教师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课堂上生成了许多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了他们思考分析的能力,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心声,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开启了懵懂的心智,教会了学生要自立、自信、自强。二、品味“以人为本”思想,崇尚生命课堂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专家呼吁:“教师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这个“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社会、科学等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化到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语文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语文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与学生平等交流。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试想如果青少年在校园里都得不到公平待遇,进入社会他们还指望哪儿有公平呢?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谁能说学生不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呢?我们也应明白个性的重要性,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专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新课标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喜欢学生,而且也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笔者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教师所做的事除了教学外,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说,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是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什么比帮助学生相信自己更有意义了,改变学生学习和方法,并教导学生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智地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我们为他们播下了终生学习的种子!帮助学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的满足感。三、品味课程观念,打造生态课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