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解读主流思想是什么?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宋元明清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百家争鸣儒学成为正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先秦—产生和初步发展;秦朝—沉重打击;汉朝—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新发展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学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形成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教育文化: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社会大变革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舆论阵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3.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称“万世师表”“至圣”。①创立儒家学派孔子仁(核心)协调人际关系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礼代表奴隶主利益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中庸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林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耶稣孔子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2012祭孔大典上的祭拜仪式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丘。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主要思想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恶”荀子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仁(爱人)(民本)以德治民性相近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三、道家老子:名聃dān,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4)哲学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包含着世界万物的道理)老子塞翁失马;福祸相依主要思想: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主张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道”生出天地万物。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庄子的散文非常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如《逍遥游》等。主要思想: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四、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张变法(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主张以法治国韩非子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dí,战国初期鲁国人。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墨子五、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墨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代表小生产者的有:诸子百家的阶级性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我仁;我义;我以柔克刚;我顺其自然;把他们全抓了;战场上见高低!孔子说:荀子说:老子说:庄子说:韩非子说:孙子说: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①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④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⑤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1.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主张性善论B.都强调礼法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都取百家之长课堂演练: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易》《乐》《春秋》D.其思想核心是“仁”4.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3)(6)(5)(4)性本善,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这叫“无为而治”。荀子韩非子庄子孟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1)(2)孔子老子看看以下思想各是谁的主张?春秋时代,中国古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体即士阶层兴起和形成了。知识阶层的兴起和形成,不仅直接地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而且其独特的社会性格还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的面貌与倾向。西周的政治体制是以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封建制,相应于这种政治制度,礼、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应运而生。所以处身于宗法制度中的士不仅要有射御的勇力,而且要娴熟于礼乐典章。同时,士大多为卿大夫担任家宰。司马、司徒、属大夫之类的官职,所以,士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即必须认字识数。因此,在当时,一个合格的士必须身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士的这些特点,为日后士的知识化即文士化准备了条件。至春秋时代,随着籍田制的破坏和宗法制的解体,士的状况也相应地有了很大变化。士阶层人数的激增士是贵族的最低一级,又是四民(士农工商)之首,居于贵庶之交汇点。一方面,井田的废坏瓦解了贵族的经济基础,人口的繁衍使公子公孙无法尽封,政治斗争的残烈使大批贵族从高位跌落,于是,上层贵族纷纷地降到了士的队伍中。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士阶层逐渐崛起为可以左右国家命运的中坚为量。这一方面是由于士阶层人数的激增。另一方面是由于士“大抵皆为有职之人”,他们长期担任邑宰、家宰,掌一一握地方的财、政、军大权,形成了很强的实力。当时,诸候之政在大夫,而大夫之政又在身份为士的“陪”。家宰、邑宰们由于控制了卿大夫的家政,所以事实上也左右了国家政权,这就是所谓“陪臣执国命”。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