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在湖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湖州市市长马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城乡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胜利完成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7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3亿元,分别增长17.5%和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5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403.4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1亿元,增长18.3%;外贸进出口总额69.3亿美元,其中出口58.6亿美元,分别增长43.3%和4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88元,分别增长10.5%和13.1%;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登记失业率3.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人口自然增长率0.09%。。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1.6%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年度目标。十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扎实推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顺利获批,湖州、长兴2个开发区相继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沪、临杭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带以及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4个服务业集聚区列入全省首批示范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产值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占比由36.1%提高到37.4%,长兴蓄电池及新能源、南浔木地板、安吉椅业、德清生物医药列为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生态(乡村)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全部列为省级创建点,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接轨上海、参与世博”系列活动,加大与央企等大企业和沪杭等地产业对接合作力度,实到外资9.2亿美元、市外内资67.2亿元,分别增长13.3%和9.2%,万马光电产业园、特瑞思生物医药、逸尊电动汽车、渤商所交割中心、凤凰洲生态区等项目成功签约;实施工业“三个一百”工程、六大投资专项和服务业“双百”计划,贝盛光伏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川达物流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行。积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升华、天能营业收入跃上百亿元台阶,尤夫、金洲、超威、佐力成功上市;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大力推动工商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合力扶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回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8家,新列入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2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51.7亿元,占比由22.3%提高到24.3%。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与省科技厅建立会商工作机制,举办第四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新引进或共建创新载体27家,南太湖科创中心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初现,吴兴科创园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5亿元集合贷款和发行集合信托基金,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增长,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推进品牌创优和质量创强,新增驰名商标2件、中华老字号5家,制定并实施块状经济联盟标准22个,5家企业荣获首届市政府质量奖。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南太湖精英计划”新引进带项目的海外领军人才20名,“南太湖特聘专家计划”、“365”优秀创新团队培养工程启动实施。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可持续发展承载力。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124项、污染减排项目38项,否决高耗能、高排放投资项目68项,国家和省下达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治理,老虎潭水库创建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地。超额完成“万亩造地保障工程”,继续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全力抓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开展土地管理秩序专项整治,建立土地执法共管责任机制,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水平从全省第九位攀升到第六位。率先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工作扎实推进。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二)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深入实施中心城区有序改造,东街等区域改造全面启动,凤凰路等综合整治扎实推进,长岛公园正式开园,爱山广场开街营业,衣裳街区修复基本完工。积极打造地标性建筑,太湖明珠、奥特莱斯、东吴国际、双子大厦、新浙北大厦等项目全面推进,城市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加大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邱城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完工,“五河十岸”水系景观整治、城图广场、赵孟頫艺术馆等项目基本完成。联动推进城市各片区开发建设,滨湖大道基本贯通,城市外环线、铁路湖州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仁北片和毗山新区路桥、仁皇山公园、湖州(吴兴)多媒体产业园等项目扎实推进,南浔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加快中心城区16个老居住区改造,基本完成13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及直运试点,精心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城建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城管执法力量有效下沉,“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积极促进各县城与湖州中心城融合发展,德清塔山森林公园、长兴龙山新区、安吉城东新区等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开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启动织里、新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新增省级中心镇5个。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启动八里店南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市11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省级示范项目,农田、林权有序流转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南浔成立。深化市校合作,组建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创建湖州农民学院,科技兴农迈出新步伐。推动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51个小康示范村创建、142个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完成,11个大型农村新社区和10条新农村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农房改造建设2.8万户、河道清淤1322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惠及8.5万人,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61个,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不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重点建设“三百三千”工程,全年完成投资270.1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48.2亿元。宁杭铁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二期、长湖申航道浙江段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争取合杭铁路在湖州并站和在安吉设站,湖苏沪铁路列入省“十二五”加快建设项目,杭宁高速公路改扩建、杭长高速公路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合溪水库主体工程、大钱港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在全省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目标任务,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项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展顺利,500千伏妙西变电站土建基本完工。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三)推动民生改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城乡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深入推进,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继续加强。深化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创业扶持政策新惠及6100人,带动就业1.87万人。强化劳动力供需对接服务,积极缓解劳动用工结构性矛盾。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执行稳定物价各项政策,努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五大基本社会保险提标扩面,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制度全面推行。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60周岁以上无养老保障的城乡居民按时足额领到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参保女性农民提前5年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50.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得到提高。制定实施中心城市住房保障三年规划,保障性住房北白鱼潭项目竣工、湖东西区项目开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受益面继续扩大,“6+2”城乡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入选全省十大民生工程。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成绩。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新居民服务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学校“三进”工程深入推进,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有效改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78.3%的幼儿园达到省等级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主要质量指标、高考上线率继续高于省均水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优化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效果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深入实施“健康宝宝计划”,扎实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社会救助和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第五届湖笔文化节和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市民读书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和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进度居全省前列。率先设立全民健身服务志愿者基地和示范点,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我市代表团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优秀成绩。加快构建新型军民共建体系,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世博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平安湖州”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实施经济、建设领域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开展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战、信访积案化解年等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重点复杂区域、行业综合整治,开展“三打一禁”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社会治安形势平稳。“警务广场”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五五”普法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法律援助网格化建设扎实推进。湖州监狱完成整体搬迁,劳教所迁建工程顺利启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认真实施“365”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8.6%、3.9%和1.7%。加快实施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新提高。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顿,“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规范成果得到巩固。加快构建科学高效应急救援工作体系。高质量完成青川县三个乡援建任务,全面启动对口支援新疆柯坪县工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反走私工作得到新加强。(四)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开展百个部门比服务、千个项目问责效、万名群众评机关活动,机关作风建设在推进发展、保障民生中取得新成效。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和要素保障工作,努力满足建设和发展需求。有3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实施类新增项目计划,占全省总数的15.5%。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05.6亿元和1461.3亿元,增幅居全省首位。市城投集团15亿元债券成功发行。坚持内部挖潜和向上争取相结合,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市、县区、乡镇三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继获批。坚持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民生,全市财政支出增量的75.1%用于民生。完善社情民意办理机制,“市长热线”办结率、满意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汇报、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完善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