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A.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级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尝试一错误说B.认知一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6.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D.学习动机的理论7.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一般迁移8.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9.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学校教育B.知识C.迁移D.应用10.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A.理解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1.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A.动作幅度B.动作结构C.动作力量D.动作速度12.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2A.监控与管理B.准则与控制C.限制性影响D.限制与规范13.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A.社会B.家庭C.学校D.教师14.所谓的及时复习,是指应该()。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考试前复习D.当天复习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A.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元认知策略D.形象联想策略16.指导教学是以()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A.学生B.学业C.学习成绩D.学习方法17.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育学家是()。A.加涅B.布卢姆C.波斯纳D.罗森塔尔18.“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19.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是()。A.是非题B.填空题C.论文题D.问题解决题2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A.职业道德信念B.职业道德习惯C.职业道德意志D.职业道德理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美国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A.智高测评B.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C.儿童智力量表(WlSC)D.成人智力量表(WAIS)E.操作量表2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动机可划分为()。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高尚的动机C.低级的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E.内部动机23.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A.效果律B.运动律C.准备律D.练习律E.认识律24.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有()。A.奥苏伯尔B.班杜拉C.安德森D.加特纳E.吉安25.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学生主体性原则E.个别化对待原则3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27.皮亚杰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28.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的学者是兰达。()29.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3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定性评价。()31.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32.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3.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34.有结构的问题与学校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类似。()35.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7.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习中的运用。38.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39.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440.师生冲突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41.学生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仿把这些字写在练习本上。当教师按照笔顺一笔一划地写生字时,学生如果能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便能在认知上模仿教师的书写经验,在头脑中把它记录下来,他甚至能在放学后的几个小时,仍然能依样写出生字。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论述。参考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C【解析】中学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3.A【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4.A【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一错误说。5.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问的关系。6.C【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7.B【解析】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中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属于横向迁移。8.A【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9.D【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10.C【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11.B【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12.B【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一种准则与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3.C【解析】学校奠定了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础。14.A【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也就是及时复习。15.D【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16.C【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17.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18.B【解析】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19.C【解析】论文题是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不等。20.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二、多项选择题21.BCD[1薛析ll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的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22.AD【解析】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动机可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623.ACD【解析】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24.ACDE【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25.ABCDE【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三、判断题26.×【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划分,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27.×【解析】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28.×【解析】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的学者是加里培林。这五个阶段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9.√【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他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30.×【解析】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31.×【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刺激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32.×【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提出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33.×【解析】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原理。当然,这并非意睐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34.×【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结构的问题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与学校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常常还有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常常是无结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结构不明确、解法不确定,答案也是开放性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很多合理的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无结7构问题常常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提高其创造性。35.√【解析】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是在较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丽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38.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引导需要做到以下五点:(1)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