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融资产一、现金清查的账务处理盘盈(现金长款)发现时查明原因处理时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其他应付款(欠其他单位个人的)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盘亏(现金短款)发现时查明原因处理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库存现金借: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其他应收款(有责任人赔款部分)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二、银行存款的对账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不一致的原因,是因为存在未达账项。发生未达账项的具体情况有四种:1.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2.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3.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4.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需要指出的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一)相关规定1.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条件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2.初始计量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注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单独作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3.后续计量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二)具体会计核算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2.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会计处理(1)股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2)债券: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3.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1)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或在借方)投资收益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考核,常见的要点:①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的处理。(与其他金融资产都不同)②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投资收益额的快速计算;(直接用净售价减去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③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联系。④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所实现的投资收益额计算。共有三个的投资收益需要考虑:交易费用(负数);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正数);转让时的投资收益(正数、负数都有可能)。四、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一)相关规定1.划分的条件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注意问题: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3.后续计量(1)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2)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二)具体会计核算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其差额】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其差额】【注意】相关税费及溢价折价的处理2.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收入=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借:应收利息】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1)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2)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将上述“应收利息”替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注意】持有至到期投资考核,常见的要点: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时入账价值的确定,包括面值、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价值中。②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所实现的投资收益额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实际利息收益。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一)相关规定1.划分的条件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初始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注意问题: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3.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二)具体会计核算1.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如果为股票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按其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应收股利【按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2)如果为债券投资【注意】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方法类似,将持有至到期投资替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按债券的面值】应收利息【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差额】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差额】2.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注意】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方法类似,将持有至到期投资替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可供出售金融债券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其差额】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按其差额】(2)可供出售金融债券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将上述“应收利息”替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相同。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4.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5.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贷:投资收益【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考核,常见的考点: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时入账价值的确定,注意债务工具投资的“成本”、“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的确认金额,注意“交易费用”的处理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其对应的资本公积要一并处理,结转入“投资收益”。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的转回,区分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六、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一)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提取减值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不用考虑减值。)【注意】: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的内容。(看教材46页)(二)具体核算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2.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计量(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快速计算=初始投资成本-减值时的账面价值】(2)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3)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通过权益(资本公积)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