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超级宝典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望诊考点一望神(掌握临床表现及意义)(一)得神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二)失神表现精神委靡,言语不清,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而目闭口开;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目暗睛迷,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呼吸气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脱。(三)少神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四)假神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的临床表现:①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②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③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④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五)神乱———癫、狂、痴、痫、脏躁1.脏躁: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2.狂: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3.癫、痴: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4.痫: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考点二望面色(一)常色(主色、客色)、病色(善色、恶色)。1.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2.客色: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常色有主、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3.病色:有青、黄、赤、白、黑五种。病色特点:晦暗、暴露。(1)善色: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尚有光泽为“气至”说明胃气尚存,是新病、轻病、阳证,预后较好。(2)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胃气不能上荣于面,为“气不至”,是久病、重病、阴证,预后良好。(二)五色主病1.赤色:主热证,格阳证。①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②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③面色苍白时有泛红如妆,为虚阳上越(戴阳证)。2.白色: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①面色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主血虚证,或失血证。②面色白多属阳虚,面色白而虚浮多为阳虚水泛。③苍白(白中透青)为阴寒内盛之腹痛或阳气暴脱或大失血。3.黄色:主脾虚、湿证。①色萎黄主脾虚生化不足而失养。②黄胖主脾虚湿困。③黄疸即面目一身皆黄。4.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①面色青黑或淡青为阴寒内盛,如见寒邪直中,为脘腹剧痛。②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为心阳暴脱,血脉瘀阻。③面色青黄(苍黄),见于肝郁脾虚,胁下有癥积。④小儿发热,眉间、鼻柱,唇周色青,为热极生风。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①黑而晦暗为肾阳虚,由阳虚阴盛经脉失于温养,气血凝滞。②黑而浅淡,为肾虚水泛。③黑而焦干,为肾精亏耗。④黑而肌肤甲错为瘀血。⑤眼眶周围发黑为肾阳不足,水饮内停或寒湿下注之带下病。■考点三望头面五官(一)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1.小儿头发稀疏黄软———先天不足,肾精亏损而致。2.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见面黄肌瘦———疳积病。3.发白:指青少年白发。发白伴有耳鸣、腰酸者———肾虚;伴有失眠健忘症状者———劳神伤血。4.突然片状脱发(斑秃)———血虚受风。5.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肾虚。6.头发已脱,头皮瘙痒、多屑多脂者———血热化燥。(二)腮肿(1)痄腮:指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局部灼热疼痛的症状。为外感温毒之邪所致。多见于儿童,属传染病。(2)发颐:指颧下颌上耳前发红肿起,伴有发热疼痛症状,为阳明热毒上攻所致。(三)目部的脏腑归属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血轮);黑睛属———肝———(风轮);白睛属———肺———(气轮);瞳仁属———肾———(水轮);睑胞属———脾———(肉轮)。(四)望目色目赤肿痛———多属实热证。白睛色红———肺火或外感风热;两眦赤痛———心火;睑缘赤烂———脾有湿热;全目赤肿———肝经风热。白睛发黄———为黄疸的主要标志。黑睛灰白混浊———目生云翳。目眦淡白———属血虚、失血。目胞色黑晦暗———多属肾虚。■考点四望目形1.眼窠凹陷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2.胞睑红肿: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红肿较轻者———称为针眼。3.目睛凝视:指两眼固定,不能转动。固定前视者———称为瞪目直视;固定上视者———称戴眼反折;固定侧视者———称横目斜视。多属于肝风内动。4.昏睡露睛———多属于脾胃虚弱,常见吐泻伤津和慢脾风的患者。5.胞睑下垂:又称睑废:双睑下垂者———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单睑下垂———多见于外伤。■考点五口之动态1.口张:口开不闭,属虚证。若状如鱼口但出不入———肺气将绝。2.口噤:口闭而难开,牙关紧急,属实证,多因筋脉拘急所致,可见于中风、痫病、惊风、破伤风等。3.口撮:上下口唇紧聚,不能吸吮———可见于小儿脐风。4.口:口角向一侧斜,见于风邪中络,或中风病的中经络。5.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动,多为阳虚寒盛或邪正剧争所致,可见于温病、伤寒欲作汗时,或疟疾发作时。6.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的表现;若口角掣动不止,是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考点六望唇、齿、牙、咽1.口唇樱桃红色———多见于煤气中毒。2.口唇青紫———多属瘀血证;口唇青黑———多属寒盛、痛极。3.口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4.唇内溃烂,其色淡红———为虚火上炎。5.人中满唇反:久病而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称“人中满唇反”,为脾气将绝,属病危。6.牙齿光燥如石———是阳明热盛,津液大伤。牙齿燥如枯骨———是肾阴枯涸,见于温热病的晚期。7.睡中齘齿:多因胃热或虫积所致,也可见于正常人。8.咽部深红,肿痛明显———肺胃热毒壅盛所致。咽部嫩红,肿痛不显属阴虚证———肾阴虚火旺所致。9.伪膜:咽部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者。如伪膜松厚,容易拭去,去后不复生,此属肺胃热浊上壅于咽,证较轻;如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剥去随即复生,此属重证,多是白喉,又称“疫喉”,因肺胃热毒伤阴而成,属烈性传染病。■考点七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1.手足拘急———多因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2.手足蠕动:如虫之蠕行———多因阴虚风动所致。3.手足颤动———多因血虚筋脉失养,或饮酒过度所致。4.扬手掷足:指热病中神志昏迷,手足躁动不宁———热扰心神。5.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指重病神志不清,病人不自主地伸手抚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手指时分时合———病重失神之象。■考点八望排出物痰、涕的临床意义1.痰稀白而多泡沫者,属风痰———肝风夹痰上扰而成。2.痰少而黏,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多由燥邪伤肺,或肺阴虚。3.痰白滑而量多,易于咳出者,属湿痰———多因脾失健运所致。4.痰白清晰,或有灰黑点者,属于寒痰———因寒伤阳气不化津。5.新病鼻流清涕———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外感风热。6.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多属鼻鼽———风寒束肺卫。7.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为“鼻渊”———是湿热蕴阻。■考点九望小儿指纹要点概括: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1.三关测轻重(1)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2)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3)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4)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2.浮沉分表里(1)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2)指纹沉隐不显———为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3.红紫辨寒热(1)指纹鲜红———属外感表证、寒证。(2)指纹紫红———属里热证。(3)指纹色青———主疼痛、惊风。(4)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5)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4.淡滞定虚实指纹浅淡而纤细者,多属虚证。指纹浓滞而增粗者,多属实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