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第一节1.根据图中照片,描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植被的特点。东部山地以森林为主;中部高原地区以草原为主,分布有小面积荒漠;西部高原以荒漠为主。第一,降水差异。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别是降水差异较大,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使植被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如过度开发导致草场退化,使不同地区植被出现较大的差别。一、主要植被(一)植被的概念: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二)植被的分类: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1、森林(1)分布: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2)主要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热带雨林植被特点:①全年旺盛生长,呈深绿色,植被种类丰富、垂直构造复杂,无明显的季相变化②上层乔木树干高大、常见板根、茎花等现象。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群落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状根植物,没有茎花现象。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①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夏季秋季冬季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植被特点: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季雨林的群落结构较复杂,乔木存在上下分层,有部分种类旱季无叶,有板状根、茎花;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比较发达,林下灌木稠密,种类丰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只有乔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为。②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③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④叶片呈针状的为。当堂检测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草原(1)分布: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2)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热带草原植被特点:①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②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植被。雨季旱季温带草原植被特点: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存在旱生结构,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丛生禾草植物温带草原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3、荒漠(1)分布: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2)主要类型: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3)显著特点: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叶面积小或者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减少蒸腾茎叶覆盖白色茸毛;—抵抗灼热有肉质茎叶;—储存水分发达的根系;—吸取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的水分热带荒漠温带荒漠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猴面包树、纺锤树都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猴面包树、纺锤树生长地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粗大的树干和疏松的木质部,有利于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骆驼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沙漠和戈壁。骆驼刺地下根系十分发达,能在大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上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二、植被与环境(一)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环境影响植物的必然性和表现:(1)必然性: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表现:环境影响植物的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分布等2、大尺度上:(1)影响因素: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2)植被的变化:①从赤道向两极,受热量影响,植被呈带状分布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从低纬到高纬,北半球大陆东岸植被变化针阔叶混交林②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随水分条件的变化,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森林草原荒漠3、中尺度上:(1)影响因素:地形(2)植被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二)植被对环境的影响破坏植被会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恢复植被可以改善整个生态环境。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植被减少地表拦截降水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形成过程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趋于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影响空气质量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东部地区从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从北京向西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原因:东部地区主要接受的太阳辐射,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步递减。不同纬度地区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从北京向西,也就是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因为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出现了由森林向荒漠的更替。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应是热带季雨林。巧克力山所在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这种土层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故当地因土层薄,而难以生长树木。每年的3~5月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干季,降水少。5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植物体的增长取决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的数量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质的数量。产生得越多而消耗得越少,则植物体增长得越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气温的影响。植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而呼吸作用较弱,从而有机体增长最快。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随着气温的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将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从而导致减产。课堂小练习: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所属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C.热带草原热带雨林D.温带草原常绿阔叶林2、①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洲为()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北美洲CB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3.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4.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C【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因此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6.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AC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7~8题。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7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DD《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据此回答(1)~(3)题。40(1)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①放苑开垦②掠夺式采伐③过度捕猎④连年山火⑤发展旅游业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41D(2)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B.阳坡和平地上层较薄,砾石较多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C(3)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灌木D.针叶林42D3.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植被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植被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亚寒带(2)导致山地植被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水热差异B.水分状况C.热量条件D.土壤差异CA1.读某地景观图,完成(1)~(2)题。43(1)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带是()A.温带草原带B.热带稀树草原带C.寒带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亚马孙雨林D.东非高原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