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0152)学习参考资料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名词解释题1、组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地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多学科相交叉性是指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科学。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1)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与行为都是有其发生发展和你、变化的规律性的,心理与行为又是紧密相联系的。心理指导行为,行为反映心理,心理是人行为的内隐活动,行为是人的心理的外显表现。组织行为学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范围与行为科学不同,行为科学要研究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而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这一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军队等所有的各类组织。这一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既包括单个工作者的个体行为和工作班组、科室、部门的群体行为,又包括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企业、机关、学校等整个组织的行为规律性。(3)采用系统分析法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的方法和手段。(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标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2、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的设计与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组织行为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以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人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4、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因素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在主观内在的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中,又有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在主观诸因素的内部仍有更细的因素。5、用文字与函数关系式表达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及简要说明。我们可以把影响行为的变量,用函数关系式高度概括为一个行为的理论模式: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onEmcbPafB、、、、公式中:B表示人的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关系(function);P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性(Personality);...cba、、表示人的知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观特征;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Environment);...onm、、表示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世界大环境等。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名词解释题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地观察员。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收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2、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叫观察法。3、心理测试法是采用标准化得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4、调查法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联系的方法。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5、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6、心理测试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7、心理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简答题1、科学的研究过程,其中所指的四个步骤、六步骤循环系统是:(1)对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有着系统的研究过程。许多学者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骤是观察和实验。这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第一步。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记录最原始的数据资料。第二步骤是分析和评价。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系统分析和评价,并得出一定的结论。第三步骤是预测和推断。即在一定的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预测个人、群体或组织在未来相同环境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与工作绩效,从而对他们的工作作出一些计划安排。第四步骤是检查和验证。即依照计划安排的实践,来进一步检查和验证上面的结论与预测的正确性,修正完善原来的预测与安排。(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进行概括,得出了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理论与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实地观察和实验、说明研究成果这样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2、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内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案例研究法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形成,直接或间接的收集材料进行研究,因而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它提供了许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做出了许多准备。但是,它也有两大缺点:①由于变量多,无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与否,故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明确。②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会对案例分析产生影响。3、观察法的分类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4、组织行为学研究法中面谈法的优缺点面谈法的优点是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面对面地谈话,调查者可以作解释,因而所得的信息也较丰富、确切。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因为面对面谈话往往会给人增加心理负荷,使人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所以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另外这样面谈也较费人力和时间。5、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电话调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优点是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缺点是不像面谈法那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不发生误解。这种方法对于已普及电话地区较为适用,而对电话还不够普及的地方就不很适用。6、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问卷调查法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而且花钱费时不多。此外,回答问题的人可以不写姓名,这样,被调查者就能敢于如实回答一些敏感的或关于本人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被调查者有较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回答问卷中提出的问题。7、进行因素分析要提前作的准备在进行因素分析前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影响某种心理现象的一系列因素,并以数量表述出来,还要计算出每个因素同该系统中所有其他因素的相关数,并编拟出相关矩阵。第二篇个人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名词解释题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应形式的基础。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得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勿、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7、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8、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9、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10、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1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2、性格是个人对实现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简答题1、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二者在心里活动中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因此,作为知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首次决定着人的知觉选择。这种客观事物的特点包括: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等等。(2)主观因素。在知觉选择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上述诸客观因素以外,还有许多主观因素。所谓主观因素就是指观察着自身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响因素,它包括: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等。3、X理论中阐述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躲避工作。(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3)把自身经济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改革。(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4、与X理论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有:(1)由于X理论的有关论述把职工看作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2)把金钱当做一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制措施。(3)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是一种不相信群众,只看消极面,单靠管、卡、压的领导行为。5、